Mark Swed为此专辑所写注解
Mark Swed为此专辑所写注解
我试着翻了一下
Philip Glass的弦乐四重奏包含了其作品中最内在的音符。这些乐曲由这位公众作曲家创造,他是当代最重要的歌剧改革者和大规模音乐剧的长期合作者。而他的作品也映照出他自身以及他的作曲之路。
甚至是Glass最忠实的听众也会在得知迄今为止他已经写了八部四重奏这一事实之后感到惊讶。他最初的三部作品,据他说,都是弦乐四重奏,都是习作,现在都丢失了。Glass编号1号的四重奏1966年在巴黎写成——那时他刚结束师从Nadia Boulanger的学习,Ravi Shankar才把印度音乐介绍给他。这一时期其作品是Glass对高度抽象风格初期尝试的顶点,包含一系列由不断重复的微小主题组成的短小片段,并且证明Glass不久将成为一位古典极简主义技法的先驱。
Glass很长时间都没有再写一部弦乐四重奏,直到1983年——他为由Samuel Beckett(萨缪尔·贝克特)的散文诗Company改编而成的戏剧配乐。在那十七年里,Glass形成了其整体的风格:一系列愈加精细的乐句形成的重复样式;他为舞蹈、戏剧和电影创作了大量音乐;他还写了四部歌剧。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一个个成功的作品进一步丰富了其和声、节奏、旋律和结构方式。在传统歌剧院的环境下,Glass也开始(在Satyagraha, Akhnaten和the Rome Section to Robert Wilson's mega-opera, the Civil War等歌剧中)使他的音乐语言适应标准音乐团队——歌唱家和交响乐团——的要求。在他为Company配乐八年之后,他重新进入了音乐界的主流。但他仍致力于他自己的电子键盘、管乐和人声所构成的作品,并继续写作歌剧,为电影、舞蹈和戏剧创作更多的音乐,还写出了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和其他交响乐作品。
在20世纪其他作曲家——Bartok(巴托克), Schoenberg(勋伯格), Shostakovich(肖斯塔科维奇)和Elliott Carter(埃略特·卡特)——的弦乐四重奏之后,Glass灵感来源转向了对于自身和音乐的深刻自省。“在某种程度上,”Glass解释道,“弦乐四重奏对作曲家来说总是起到那样的作用。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要摆脱它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过去的作曲家所要思考的形式,也是我的。”
那些传统的清规戒律挟制了每一个人。“这差不多,”Glass解释道,“就像我们说我们要去写弦乐四重奏,接着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就努力做出我们所能做出的最严肃和意义重大的乐曲。”但是,从贝多芬起,这一过程经常最终驱使作曲者的四重奏形成难得的新的简约和通俗易懂的风格。Glass说当他第八次坐下写作四重奏——第五弦乐四重奏(1991年)——的时候,他发现,或许不使用严肃的音调反而可能是作曲的最严肃的方式。“我当时在想,我已经超出了写作严肃的弦乐四重奏的需要,我能够写作一部具有音乐性的,并以某种方式成为最严肃的主题的四重奏。”
第五四重奏是明亮的,开始于一系列开放小节,由拨弦引导器乐形成Glass特有的琶音并营造出甜美清脆的声响。类似这样的变化手法成为一种惯例,并形成了Glass风格——他的节奏和和谐的指法,他的难以捉摸的微妙变化和不断出现的重复。如同Glass大多数的音乐作品,第五四重奏是一个反常规的实验。快速的节拍部分与慢速的和弦部分作对比。力度交替,或强或弱。
通过运用愈加形成传统的四个要素围绕一个中心部分的结构的素材,和Glass的表面上看毫不费力的融合其自身特色的才能,令引导音调遍及全曲。在第二乐章,一个切分,摇曳的,类似威尼斯船歌(barcarolle)的音调与拨弦和拉弓而成的弦乐声组成的序曲轮流交替,并由一个摇摆的低音统一起来。在类似谐谑曲的第三乐章,一个不断展开的舞曲音型从一开始就同另一个更规则,更有推进力的节奏进行交替,但逐渐地,这两者一起融合成一个转调导入下一个狂喜的具有大段美妙和弦的慢速乐章。这一乐章的一个更快速的中间段落为第五乐章音阶的高涨作了铺垫,而先前的四重奏引导素材逐渐回归,这两者又合成一个超然的解决(resolution:不谐和的音调或和弦向和谐的音调或和弦的过渡)。
Glass第五弦乐四重奏的白热些许源于其第四弦乐四重奏"Buczak"——为纪念1988年死于艾滋病的艺术家Brian Buczak而作——阴郁而沉默的情绪反应。这部三乐章的作品的第一部分开端于一个忧郁的和弦模进(sequence:带主音变化或不带主音变化的旋律或和弦的音型,在不同的音调上连续重复出现),并以缓慢地,规则地,几乎是葬礼音乐的节奏进行。紧随着的是一系列的变奏,它们探索了Glass式琶音和装饰音的变化,它们的arc(猜测应该解释为“弧光”用来形容音乐的光辉)来自于克制的保持,以及在返回重复音构成的样式之前所达到的热烈高潮。
慢速的第二乐章包含了Glass最精美的旋律之一,首先高升的慢速小提琴音构成一个八度音程,同下方厚重的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的装饰全音符相对,创造出灵魂脱壳的惊人效应。一个新的规则的弦序作为最后一个乐章的开端,导出了尺度适宜地抒发了安慰情绪的旋律,使人回到熟悉而又不再的人间烟火——温暖而又必要。
第四四重奏的目的是使用四把弦乐器营造出辞别的气氛,而这也能在短小的四个乐章组成的第二四重奏"Company"里找到。写作这部四重奏起先是为Mabou Mines在1984创作的同名舞台剧伴奏,而这部舞台剧所在的剧院也与Glass长期合作。Company是一个独白:一个人大约在他的生命尽头,听到他过去的声音,妥协于他深深的孤独。
这个独白的内省性质引导Glass回到四重奏的结构,尽管他是有意让乐曲如同音乐会作品(如第二弦乐四重奏)一样立足于其本身。在舞台上,这些音乐如贝克特的诗歌一般圆润,在舞台寂静的时刻出现。“当我把这些乐曲交给贝克特的时候,”Glass回忆道,“他说:‘噢,非常棒。它们确实适合出现在这部剧的间歇。’”但Glass说他不知道贝克特的回应是针对这些音乐本身,还是在他看到这个舞台剧后给出的指示。
Glass的第三弦乐四重奏也是为戏剧而作的音乐,这一次是给1985年Paul Schrader的电影Mishima(《三岛由纪夫传》)配乐。这部影片以三岛由纪夫极富戏剧性的自杀当天为主干,点缀着对他小说里的场景演绎,构成这位备受争议的日本作家的传记。为了这三个要素,Glass选择写作三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一个大型交响乐团为小说的场景伴奏;一个管弦乐队集中展现最后自杀那天的场景;但是是弦乐四重奏刻画了三岛由纪夫的生命(在最后,弦乐四重奏并入了渲染三岛之死的管弦乐团)。Glass再一次发现,弦乐四重奏理所应当被用来反映电影中最个人的部分。尽管这部电影配乐要求其具备具体内涵——包括三岛的祖母,他的健美,他对极右翼的鼓吹这些主题——但是,Glass说他对这些弦乐四重奏部分的构思如同"Company"一样——能使它们独立地成为一个合奏组曲。
正因为通过录制《三岛由纪夫传》配乐的弦乐四重奏部分,Kronos弦乐四重奏乐团结识了Glass,随后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这位作曲家的所有五部编号四重奏。Kronos首演了Glass的第一弦乐四重奏(在这部作品问世后22年的1986年,他们发现并公演了它)、"Company"以及"Mishima"。
原文在Philip Glass的个人网站上
http://www.philipglass.com/music/recordings/kronos_quartet_performs_philip_glass.php
我试着翻了一下
Philip Glass的弦乐四重奏包含了其作品中最内在的音符。这些乐曲由这位公众作曲家创造,他是当代最重要的歌剧改革者和大规模音乐剧的长期合作者。而他的作品也映照出他自身以及他的作曲之路。
甚至是Glass最忠实的听众也会在得知迄今为止他已经写了八部四重奏这一事实之后感到惊讶。他最初的三部作品,据他说,都是弦乐四重奏,都是习作,现在都丢失了。Glass编号1号的四重奏1966年在巴黎写成——那时他刚结束师从Nadia Boulanger的学习,Ravi Shankar才把印度音乐介绍给他。这一时期其作品是Glass对高度抽象风格初期尝试的顶点,包含一系列由不断重复的微小主题组成的短小片段,并且证明Glass不久将成为一位古典极简主义技法的先驱。
Glass很长时间都没有再写一部弦乐四重奏,直到1983年——他为由Samuel Beckett(萨缪尔·贝克特)的散文诗Company改编而成的戏剧配乐。在那十七年里,Glass形成了其整体的风格:一系列愈加精细的乐句形成的重复样式;他为舞蹈、戏剧和电影创作了大量音乐;他还写了四部歌剧。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一个个成功的作品进一步丰富了其和声、节奏、旋律和结构方式。在传统歌剧院的环境下,Glass也开始(在Satyagraha, Akhnaten和the Rome Section to Robert Wilson's mega-opera, the Civil War等歌剧中)使他的音乐语言适应标准音乐团队——歌唱家和交响乐团——的要求。在他为Company配乐八年之后,他重新进入了音乐界的主流。但他仍致力于他自己的电子键盘、管乐和人声所构成的作品,并继续写作歌剧,为电影、舞蹈和戏剧创作更多的音乐,还写出了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和其他交响乐作品。
在20世纪其他作曲家——Bartok(巴托克), Schoenberg(勋伯格), Shostakovich(肖斯塔科维奇)和Elliott Carter(埃略特·卡特)——的弦乐四重奏之后,Glass灵感来源转向了对于自身和音乐的深刻自省。“在某种程度上,”Glass解释道,“弦乐四重奏对作曲家来说总是起到那样的作用。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要摆脱它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过去的作曲家所要思考的形式,也是我的。”
那些传统的清规戒律挟制了每一个人。“这差不多,”Glass解释道,“就像我们说我们要去写弦乐四重奏,接着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就努力做出我们所能做出的最严肃和意义重大的乐曲。”但是,从贝多芬起,这一过程经常最终驱使作曲者的四重奏形成难得的新的简约和通俗易懂的风格。Glass说当他第八次坐下写作四重奏——第五弦乐四重奏(1991年)——的时候,他发现,或许不使用严肃的音调反而可能是作曲的最严肃的方式。“我当时在想,我已经超出了写作严肃的弦乐四重奏的需要,我能够写作一部具有音乐性的,并以某种方式成为最严肃的主题的四重奏。”
第五四重奏是明亮的,开始于一系列开放小节,由拨弦引导器乐形成Glass特有的琶音并营造出甜美清脆的声响。类似这样的变化手法成为一种惯例,并形成了Glass风格——他的节奏和和谐的指法,他的难以捉摸的微妙变化和不断出现的重复。如同Glass大多数的音乐作品,第五四重奏是一个反常规的实验。快速的节拍部分与慢速的和弦部分作对比。力度交替,或强或弱。
通过运用愈加形成传统的四个要素围绕一个中心部分的结构的素材,和Glass的表面上看毫不费力的融合其自身特色的才能,令引导音调遍及全曲。在第二乐章,一个切分,摇曳的,类似威尼斯船歌(barcarolle)的音调与拨弦和拉弓而成的弦乐声组成的序曲轮流交替,并由一个摇摆的低音统一起来。在类似谐谑曲的第三乐章,一个不断展开的舞曲音型从一开始就同另一个更规则,更有推进力的节奏进行交替,但逐渐地,这两者一起融合成一个转调导入下一个狂喜的具有大段美妙和弦的慢速乐章。这一乐章的一个更快速的中间段落为第五乐章音阶的高涨作了铺垫,而先前的四重奏引导素材逐渐回归,这两者又合成一个超然的解决(resolution:不谐和的音调或和弦向和谐的音调或和弦的过渡)。
Glass第五弦乐四重奏的白热些许源于其第四弦乐四重奏"Buczak"——为纪念1988年死于艾滋病的艺术家Brian Buczak而作——阴郁而沉默的情绪反应。这部三乐章的作品的第一部分开端于一个忧郁的和弦模进(sequence:带主音变化或不带主音变化的旋律或和弦的音型,在不同的音调上连续重复出现),并以缓慢地,规则地,几乎是葬礼音乐的节奏进行。紧随着的是一系列的变奏,它们探索了Glass式琶音和装饰音的变化,它们的arc(猜测应该解释为“弧光”用来形容音乐的光辉)来自于克制的保持,以及在返回重复音构成的样式之前所达到的热烈高潮。
慢速的第二乐章包含了Glass最精美的旋律之一,首先高升的慢速小提琴音构成一个八度音程,同下方厚重的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的装饰全音符相对,创造出灵魂脱壳的惊人效应。一个新的规则的弦序作为最后一个乐章的开端,导出了尺度适宜地抒发了安慰情绪的旋律,使人回到熟悉而又不再的人间烟火——温暖而又必要。
第四四重奏的目的是使用四把弦乐器营造出辞别的气氛,而这也能在短小的四个乐章组成的第二四重奏"Company"里找到。写作这部四重奏起先是为Mabou Mines在1984创作的同名舞台剧伴奏,而这部舞台剧所在的剧院也与Glass长期合作。Company是一个独白:一个人大约在他的生命尽头,听到他过去的声音,妥协于他深深的孤独。
这个独白的内省性质引导Glass回到四重奏的结构,尽管他是有意让乐曲如同音乐会作品(如第二弦乐四重奏)一样立足于其本身。在舞台上,这些音乐如贝克特的诗歌一般圆润,在舞台寂静的时刻出现。“当我把这些乐曲交给贝克特的时候,”Glass回忆道,“他说:‘噢,非常棒。它们确实适合出现在这部剧的间歇。’”但Glass说他不知道贝克特的回应是针对这些音乐本身,还是在他看到这个舞台剧后给出的指示。
Glass的第三弦乐四重奏也是为戏剧而作的音乐,这一次是给1985年Paul Schrader的电影Mishima(《三岛由纪夫传》)配乐。这部影片以三岛由纪夫极富戏剧性的自杀当天为主干,点缀着对他小说里的场景演绎,构成这位备受争议的日本作家的传记。为了这三个要素,Glass选择写作三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一个大型交响乐团为小说的场景伴奏;一个管弦乐队集中展现最后自杀那天的场景;但是是弦乐四重奏刻画了三岛由纪夫的生命(在最后,弦乐四重奏并入了渲染三岛之死的管弦乐团)。Glass再一次发现,弦乐四重奏理所应当被用来反映电影中最个人的部分。尽管这部电影配乐要求其具备具体内涵——包括三岛的祖母,他的健美,他对极右翼的鼓吹这些主题——但是,Glass说他对这些弦乐四重奏部分的构思如同"Company"一样——能使它们独立地成为一个合奏组曲。
正因为通过录制《三岛由纪夫传》配乐的弦乐四重奏部分,Kronos弦乐四重奏乐团结识了Glass,随后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这位作曲家的所有五部编号四重奏。Kronos首演了Glass的第一弦乐四重奏(在这部作品问世后22年的1986年,他们发现并公演了它)、"Company"以及"Mishima"。
原文在Philip Glass的个人网站上
http://www.philipglass.com/music/recordings/kronos_quartet_performs_philip_glass.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