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结构性的目的,来把握种种微差
吉塞金(Walter gieseking)为自己划定演奏莫扎特的底线,就是不用踏板,因他认为这是符合历史性的忠实(其实不然......)。同时,钢琴家对于这些作品的戏剧性的挖掘,也有意离开德奥主流的观点。
他的控制力确实惊人,虽然对某些莫扎特奏鸣曲的演绎,“童真”气质的强调几乎太过。可是,在那几乎绝对化的(结构)简洁、(情感)纯粹与(音响)古朴之中,吉塞金其实做了那么多细微的区分。音量的层次,在谱面标记之外划出如此丰富的差别,所谓的“微差”,是再恰当没有了;还有音色的明暗法,同样在古朴的大范围,色彩融合质感,有许多变化。
但正如音量的微差一样,吉塞金这么做,目的往往都是结构性的——让结构变得生动而有说服力,远离呆板;而非戏剧性的——强化乐句的开合张力,或突出人声般的美感或表现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确实是那1、2代德奥钢琴家里最奇特的莫扎特演绎者。
© 本文版权归作者 Kempff946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