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CLASH乐评
这位伤痕遍布的歌者在这部野蛮生长的史诗中探索了孤独的艺术。
苦苦等待SZA二专的日子终于告一段落。在其透着朦胧质感的佳作Ctrl问世六年后,SOS在经历了漫长的筹备和各种延误之后最终来到了我们面前。SZA(原名Solána Rowe)经常在Twitter上表达自己不得不追赶ddl的挫败感,甚至暗示这将是她的最后一张专辑。作为一个互联网重度依赖患者,SZA倾向于扮演一个说起话来不怎么靠谱的角色,而她的粉丝们也深谙要对她有时的自说自话保持观望。但也正是SZA身上自带的这股阴晴不定又让人捉摸不透的小性子最终串连起了这张囊括了23首曲目的大体量专辑,若隐若现地游走在其中,与专辑基调融为一体。
在SOS中,SZA袒露了自己的信任问题: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尝试与内在心魔斗争所面临的压力渲染了这张如迷宫般曲折复杂的专辑。专辑的封面被赤裸裸的孤独感浸润——SZA沉思着静坐在一块跳水板上,而画面的背后便是浪潮汹涌的大海。这种孤独感既渗透在专辑中对于追求艺术之美以及伴随成名而产生的矛盾与准社交关系的探讨中,也在由孤独本身滋生的自我厌恶和寻找自爱的自我疗愈之旅中激发。
SOS诉说的是一段深沉而难以自拔的经历,但它也是一场另类幻想曲的深情演绎。当你醉心于专辑营造的沉重氛围,当SZA逐渐模糊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边界,你就不自觉地成为了聆听她吐露心声的知己朋友。SZA在昏暗的房间中点亮心烛的那一刻,便会使你不住赞叹。她在Blind斑驳魔力中注入了不为人察觉的绝望;她在新迷幻风格的Gone Girl中唱道:“I need more space and security, I need less voices…”;而trap风格的Low是低沉而迷幻的,沙哑的声线中一笔见不得人的勾当就此铺开,但无人知晓。
此外,SZA在Kill Bill中塑造了浪漫的不安与痴迷,Ronnie Spector式的doo-wop音乐之下其实掩藏着一出血腥的复仇。而专辑的收尾曲Forgiveless采样自Ol' Dirty Bastard的一段freestyle,是一首动人的boom-bap抒情嘻哈。它的词作很棒,呼应了SZA在Consideration(Rihanna featuring SZA, 2016)中写到过的行业冷漠现象。是关于勇气、胆魄与重拾信念的最后宣言。
SOS的确可以浓缩为一张节奏更紧凑,体量更小的专辑,但它仍在现有的长度之下保持了丰富的共鸣和生命力,让人不觉乏味。SZA看似杂乱的碎碎念在专辑中组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有机整体。其中的歌曲大多采用了轻柔的中板节奏,给人温和愉悦之感。虽然SZA早已不是六年前的自己,但这种新旧之间此起彼伏的强弱比较,始终是整张专辑的一大特征。
Ctrl着眼于轶事的巧妙笔触是其如此深入一代人内心的原因之一,SOS在部分延续了这一创作特点的同时也有了新的突破。SZA不仅在这张专辑中涉猎了更多更杂的音乐流派和风格,更重要是,她还掌握了通过颠覆性的词作和叙事来准确书写当下心境的能力。这是一张关于成长的专辑,无论它看上去是多么凌乱和无序。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SOS能够不断焕发出新的光芒,并最终把这位艺术家从迎合期望的枷锁中解救出来。
原文链接:https://www.clashmusic.com/reviews/sza-sos/
(如有误译,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