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ble专题 | 美国慢核乐队Low历年专辑回顾(上)


文/Treble编辑部 译/语非
当来自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市的三人乐团Low出道时,他们在同辈音乐人中鲜有参考,他们创作的是时人难以想象的音乐。与之同时代的乐队有Codeine和Red House Painters,前者听感更为粗粝,而后者更偏向民谣。乐评人将Low乐队形容为“慢核”风格,虽然这个词现在变得略显讨巧和油腻,但在当时可谓恰如其分。当众人纷纷给吉他插上电疯狂摇滚,Low乐队却沉浸于雪花般精美的静谧中,以每分钟低于100拍的节奏缓缓前行。他们的真意不在于高潮,而是致力于拓展自身所属的空间。
不到25年的时间里,Low乐队已经企及难以置信的地位。这几十年里,乐队以夫妻档歌手Alan Sparhawk和Mimi Parker为核心,贝斯手Zak Sally一直随队到00年代中期,后曾被Matt Livingston短暂替代,再到如今的贝斯手Steve Garrington。但Alan Sparhawk和Mini Parker始终保持本色,他们的和声为歌曲赋予了庄严感,哪怕是最为纤柔的时刻也显得悲恸动人。较比早期,他们最近已经转型到噪音/电子实验。
Low乐队在近几年创作出其音乐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作品,跻身于当今的乐坛巨擘行列之中。现在是时候回顾他们的作品全集,探索他们从勉为其难的“慢核”领军乐团成长为先锋音乐的常青树的心路历程。

从摧枯拉朽的处女作I Could Live In Hope开启我们的巡礼之旅。当年独立/另类乐坛流行的是更为响亮嘈杂的吉他,但Low乐队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关闭了失真踏板,创作出耳语般轻柔却令人不安且不失张力的音乐。虽然他们当年签约的厂牌是大名鼎鼎的Virgin Records旗下的Vernon Yard(这个短命的厂牌当时签下了英伦摇滚乐队Verve),但他们的音乐无关乎主流趋势。即使当年的市场视之为冷门乐队,也不难理解为什么Virgin Records对他们青睐有加。这张专辑是Low乐队最为晦暗、令人魂牵梦萦的一张专辑,与其说类似“慢核”先锋Galaxie 500乐队,不如说师承The Cure乐队阴森冰冷的专辑Faith。这张惊为天人的处女作哀婉动人,也非常有哥特风味。

我听的第一首Low乐队的歌是第二张专辑Long Division里的单曲“Shame”,一首精致、慢热的歌,有时会让人感到没什么存在感。当年我的心头好是Quicksand乐队,与之迥然相异的乐队,我便敬而远之。没过几年,我终于拾起对Low乐队雅致的音乐的兴趣,尽管Long Division这张专辑我依然不太感冒。它不适合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或社会场合中聆听,虽说在听感上还不至于晦暗,但它要比“慢核”前辈乐队更具有私人性质。总体而言,这是一张精美的民谣专辑,它侧重于吉他奏响音符以外的东西,而非旋律本身。

90年代期间的Low乐队稳扎稳打,正如其音乐作品保持的节奏那样。虽然每张专辑都各有千秋,但整体风貌不曾改变。第三张专辑The Curtain Hits the Cast不像前两张专辑那样令人印象深刻,但在作曲上更为纯熟,并彰显更大的野心,其中包含了乐队早期最为激进的单曲:长达9分钟的哀歌“Laugh”和绵延且雄浑的单曲“Do You Know How to Waltz?”,其中催眠的嗡音颇有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乐队的风范(日后几年,两支乐队也确实被签到了同一厂牌)。除此之外,还有乐队第一支榜单单曲“Over the Ocean”,虽然不见得比其他单曲更显得商业化,但足以证明他们作为一支逐渐走向实验领域的乐队并不排斥通俗音乐。

Low乐队为大名鼎鼎的实验音乐厂牌Kranky创作的第一张专辑Secret Name颇为特别,又恰到好处。这也是他们首次与制作人Steve Albini合作,因此更具实感,也侧重于现场演奏和临场排练出的器乐部分。这张专辑有许多不同寻常的编排,比如首支单曲“I Remember”里零落稀疏、嗞啦作响的采样回环;类似的还有波云诡谲却异彩纷呈的单曲“Don’t Understand”,它以倒放的回环拉开序幕,继而让位给沉重的听感,而这份沉重在乐队之前的作品中只是浮光掠影一般的存在;单曲“Immune”兼具悦耳的旋律和敏锐的艺术性,令人过耳不忘,且适合混音。这张专辑在很大程度上是Low乐队日后企及艺术顶峰的垫脚石,虽然不如他们的巅峰力作那般浑然一体,但也值得反复聆听。

这并非Low乐队最具实验性的专辑,也算不上别出心裁的作品。但不可置否,这是他们风格最为统一的作品。每一首都是质量上乘、不可低估的单曲。单曲“Dinosaur Act”是其中最“重”的歌,制作人Steve Albini将重心倾斜于他们未曾有过的重力击弦。在更为轻柔的单曲中,比如“Whitetail”,充斥其中的力量感和紧张感要比他们此前发行的任何作品都要更加晦暗,甚至咄咄逼人。但这是一张关于失去和悲伤的专辑,并非刻意地增大音量以提升力量感。这些歌弥漫着深刻的悲恸和创伤,乍一听让人难以消受。但实际上,Low乐队在重塑自我、追忆所失并沉湎伤痛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宽慰。

我很难想象Trust这张专辑是如此得两极分化,至少在我看来他们始终保持在水准之上,不该被视为一支两极分化的乐队。但这张专辑在乐评界的反响相差悬殊:这是他们在RateYourMusic网站上评分最高的一张,但在Stereogum网站却评分垫底。后者给出的点评是“自我放纵的结果”,我或多或少可以理解。这张专辑很长,但有些桥段显得冗余。比如长达8分钟的单曲“John Prine”完全可以缩减其体量。但在阴郁又迷幻的单曲“(That’s How You Sing) Amazing Grace”中,7分钟的时长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值得的。同上,单曲“Time is the Diamond”相对较短,但胜在精悍。Low乐队在这张唱片注重对氛围的把玩,即便创作出的音乐令人难以把持,但这已经是最为恰切的方式。

原文载于Treble网站,本文仅供学习交流,谢绝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