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句如同流星划过天际
Orfeo做历史录音让我反感的一点,就是它们有时电频低到让人发指。这款埃德温·费舍尔(Edwin Fischer)与约胡姆(Eugen Jochum)合作,演出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的现场录音即使如此。非要将音量调得很高很高,才能有正常效果。
不过那样之后,又会震撼于费舍尔的无与伦比。他将贝四的第一乐章气息放长,和阿劳一样,基本是站在悲剧基调上处理这个乐章。
可相对于阿劳,费舍尔更少强化长线条的凝重感,而是将他独树一帜的灵性自发,同长气息调和在一起。那独特的触键,晶亮如星,有时初听不似巴克豪斯的力透纸背,或肯普夫的圆润充实,却是以坚挺的内核,支撑起一种飘然而至的美。长篇的跑动,是贝多芬建构这个乐章的核心之一,费舍尔将某些跑句弹得如同流星划过天幕。
时值1951年,大宗师已进入演奏生涯的最后阶段。钢琴家依旧能弹出火山爆发的效果,可当他将某些岁月痕迹伴随心境流露出来,又是另一种伟大。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彼时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还如此年轻,虽有约胡姆这样划时代的指挥家来培养,终归还是仅仅在他们的光荣之路上,走出开始的一段。当然,乐队效果一般的另一个原因,显然是录音实在很差。可即便如此,也不难听出这支日后的天团,此时依旧青涩的种种。
© 本文版权归作者 Kempff946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