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midnights to 3am
从清新朦胧的“民谣”和打磨抛光的旧作中归来,Taylor Swift重新担当起流行干将的角色;市场的盛情反馈充分证明了听众早已做好准备,不过她自己是否已完成调试尚可怀疑。至少在这张吊足了胃口的新专辑的开头,她似乎略有些晕头转向,困惑于如何用自己的写作拥抱榜单:那两首歌有她标志性的用绚烂色彩表达爱意的描绘,但制作除了粗糙涂抹出午夜氛围以外并没有做到更多,而她紧绷的嗓音也并非加分项。幸好接下来她进入了正常发挥的轨道,Anti-Hero很轻易地成为了这里最好的单曲,一首漫画式速写人格的Blank Space回魂。实际上它们形成的是一种阴阳面的对照关系,相对于前作挑逗八卦神经的轻松诙谐,这首承担了更多她作为流行巨星的压力和恐惧。Snow On The Beach将令人晕眩的喜悦打磨成空旷稀薄的氛围,令人回忆起This Flight Tonight的神采,以及她逐渐领悟到对她而言最好的合作模式确实就是物化对方,她不需要一个更好的歌手来压过她的personality。
与以上这些“大作”相比,专辑剩下的大部分歌曲都有意在听感上作收敛。音乐方面延续她螺旋渐进的作风,基本每首歌里都能听出采撷了来自以往流行作品的风格:1989的闪光都市流行,Lover把玩R&B元素的尝试,民谣时期的indie余韵和罪案幻想续集plus Billie Eilish。有些听起来像是退化,有些是错位,有些可赞扬的成品则恰如其分地勾勒出成熟女人的vibe,总体来说进步之处在于被虽无新意但契合午夜概念(大块厚实的合成器打底,点缀以流光溢彩的单音符,主要还是Lover中一些成功尝试的延续)的制作统合在一起。文本上面临着相似的参差,可以说民谣时期的创作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她的视角和遣词造句,因此我们听到了一些宝贵的对人情幽微处的挖掘:You’re On Your Own, Kid抓住了浮华社交场上清醒自省的瞬间,Question…?往后更退一步开始审视恋爱关系,Labyrinth保存了摇摇欲坠的爱情峰回路转的过程。我们作为听众期望与之产生共情的正是这些坦诚、不安的私人化叙述,而当她拾起巨星的自觉、自信地展示珠宝或好运时,也是她失去以情动人的魅力的时刻。末了她在沉浸于完美恋情的同时给专辑作了收梢,然而稍稍退后一步打量整体,难免会感到头重脚轻,表面完美的结尾留下的是更多不完美的空白。
这就是为什么3am版加曲不可或缺。它们的突然发布几乎达成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意外效果,连“3am”的定位都是如此恰如其分:假如午夜对她而言变成了下午,那么像她曾经多次书写过的那样,凌晨才是专属于她的午夜时分。于是在这里,我们终于听到在一整张原版专辑的时间里期待过的那些,她像卸去妆饰一样剥离了那些累赘重复的编曲,让真正入心的songwriting自由舒展。甚至还有更多——跨入而立之年为她带来的人生体悟从未被如此立体地展示出来。如果恋爱关系中的速写除了比喻的精进以外再没带来更多惊喜,那么借音乐人的语汇扩写Style曾触及过的暧昧边界呢?隐晦的对错失新生命的纪念(最震动我的一首)?或者真正为专辑提纲挈领的,Would’ve, Could’ve, Should’ve——我猜想是受重录I Bet You Think About Me启发的fuck the patriarchy续集,否则何以解释当年那个倔强、敏感、早慧的少女如何在十多年后她的声音里复生了?大众在对此蛮横打上“贩卖受害者身份”的标签之前不妨更新一下意识,认识到在抛开前MeToo时代对当红女艺人约定俗成的恶意后,她引人非议的恋爱史当时本应因为年龄与地位的不对等受到关切;而现在的她旁若无人地回顾自我,检视创伤,不自怨自艾也不一笔勾销,最终在“Give me back my girlhood”的呐喊中完成成长与自我疗愈的过程。于是在真正结束专辑时,她从容地claim了创作者的身份,并把“寄语读者”交心的分量诠释成一阵随晨风飘散的轻烟——从她的视角我们已能看到破晓。
综观整张专辑,我的第一耳印象“乍一听挑不出几首好听的”至少说明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时间里旋律写作的平淡,比如由统一流于雷同的制作模式稀释了可能的听觉亮点。但是有失必有得,对比之下它呈现的那些进化的可能性足够让部分人对她找回Max Martin重现流行巅峰的期待显得无足轻重。其实看到新专发布后涌现的众多怀旧情绪,我联想到的却是电视剧里的一句台词:“It is better to be over the hill than buried under the hill”。它出现在情节中是为了造成“在三十岁生日误送了给老人的祝福”的喜剧效果,不过挪用过来形容三十岁Taylor的职业生涯却奇异地合适:艺术生命的发展曲线本就是爬过一个又一个小山丘,而从她已经拓展的广大听觉版图来看,她还能被自我和听众驱动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