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的一次失败冒险
乐评:《Hold The Girl》——Rina Sawayama 6.7分 无数次看到这张怪诞的专辑封面,发觉它热度之高,于是去听了听。后来发现,并不是因为此专辑质量之高引发人们讨论,而是各位见证一位Y2K创作新星陨落时众说纷纭。 随便点首,顺着听下来,觉得作为一张流行专辑是蛮不错的。每首track都够有活力与激情,符合流行所需的特点。但我知道,一张单纯的有些许旋律和制作厚度的流行专辑并不可能在严苛的评论家处取得好评,当下导向是青睐于alternative的(并且尤其注重制作)。所以在从金属吉他和狂野鼓点中稍稍获得快感后,我还是半信半疑地去看了他人的评论。糟糕的是,比我想象得更差。大部分人是基于她出彩的首专进行回踩,或是嘲讽因日裔、移民、酷儿这样一种综合的、在国外更注重多元性的大环境下占了便宜而走红的身份。大致听了一下首专,确实比HTG要有特色,制作更加精良。再说到身份,她让我想起了Japanese Breakfast。不过后者创作水平一直保持较高状态,相比之下Rina确实令人失望。 可能是被寄予太高期望,她在努力向gaga、celine dion靠近,即在制作中融入她们的元素。她厚重的嗓音有些像Dua Lipa,同样走流行路线,但说不出她的创作特点。野心家把太多靶子往怀里揽,就有杂糅之嫌。也正因努力的方向太多,每首歌几乎是独立的,她似乎忘了一张专辑的整体性。造神的舆论之下,她真的陷进去了,急功近利地想打造一张神专,但很遗憾,适得其反。 《Minor Feeling》作为intro,还是在较矜持稳重地诉说自己的苦痛,语调深沉地宣泄恶语之下的煎熬。一段兼具棉布的扎实与丝绸的顺滑的铺垫本是打下很好的基础,然而她却没有延续沉静的哀伤的基调,迫不及待地沸腾起来。最受诟病的想必是《Hold The Girl》,野心和急性尽显无余。起初还是人声为主的掏心掏肺的抒情,接着急迫地点题,此处并不合适的金属吉他怪诞地扭动,杂乱,突兀。看似宏大的高潮,旋律也是通过和声尽量有排山倒海之势,然而此为故意炫技,让人心生反感。她不但没有做到用好的作品展现高的制作水平,反倒是在一张白纸上镶嵌金属亮片,自顾自地闪耀。《Catch Me In The Air》我倒没有特别想提的地方,不过p4k给的“像被绑在过山车上大唱民歌”的评价实在是很好笑。第一遍听完这张专辑,我只把《Frankenstein》收进了歌单。这首和它周围的track风格差异比较大,也是最优秀的一首。在耳朵已经审美疲劳的时候来上一首,听感会好很多。开头危险的鼓点,引起听者的注意。低沉的音调,阴暗的色调,写出科学怪人不为人理解的故事,同时也是在讲述自己,曾在暗处煎熬、自救,unbearable的经历。 整张专辑的主题并不肤浅。谈自己怎样在痛苦中摸爬滚打,怎样自救,并希望将这种力量传递给听众,让听众对她纠结的复杂身份共情的同时能理解她内心的烈火。然而干枯的大声呐喊往往是无用的,首先应得到旁观者的认可,进而才能有走进她的苦痛的意愿。但她并没做到这点,只是在向眉头紧皱的人流泪和挥舞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