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向上游
张国荣 风继续吹/1983
1.粤语流行歌曲朝气勃勃的黄金十年,有种讲法是由1983年开始。原由是那年各位哥哥姐姐们都推出了分水岭专辑,也是那一年无线台正式推出了年度十大劲歌金曲的评选,顺带每个季度都有劲歌季选。无疑是为1978年开始举办的十大中文金曲年度评选锦上添花。那是香港经济加速发展年头,也是港乐渐渐与粤式小调、依附寄生于电视剧主题曲的断舍离,是迈步踏上粤语流行音乐正轨方兴未艾时期。1983年张国荣推出的《风继续吹》是一场翻身仗,一次哥哥的“野望”。
2.换掉“偏心”经纪人谭国基,甚至因为片酬纠纷卖车打了一场官司。离开宝丽多唱片,跟随黎小田一齐加盟华星唱片,从而认识了他后来的经纪人陈淑芬,是他音乐人生“重生开始”的第一步。封面设计是他和张叔平的首次联合,1982年的《烈火青春》被张国荣自己形容为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也为他获得了金像奖的第一个“最佳男主角”提名。这部由谭家明导演的新浪潮代表作,在1983年第2届金像奖上获得了8项提名,其中包括最佳美术指导(提名)张叔平。1982年大幅改版的文青杂志《号外》正是张叔平等出任封面及造型的美术指导,而这张专辑的摄影孙淑兴也是《号外》熟人,常常帮手拍摄杂志封面照。据郑国江著《词画人生》一书记载:Leslie在丽的映声电视台初试啼声时,其已隐隐感到此仔骨子里的野性,及至后来,其所演角色“每每透发出一种不甘心、不妥协的激情”。Leslie作为此次唱封设计者之一,无疑更能表达贴近自己内心所思所想,而香港美指教父张叔平的创意造型往往能够发掘出主角最为惊艳的一面。封面照最吸引的还是他的一双眼睛,唱封上的眼神里透出对未来的憧憬和坚毅信心,过目难忘的一张经典伦勃朗光的“大头”肖像照。比较后来一幅同时拍摄的“报名照”尺寸特写,觉得这张唱封的裁切减法也是恰到好处的“一绝”。“报名照”的背景偏暗,脸上的暖光减弱到近“忽略”。“报名照”里白围巾被完整连起直冲上方,远不及这版飘起的白围巾连接封面封底设计巧妙。
3.“风继续吹”据Leslie在“今夜不设防”访谈节目里讲到它入选了劲歌季选歌曲,但距离年度十大劲歌金曲仅一步之遥,最终位置大概排在十一、十二位。谈到怎么化解那份遗憾,他把罗文作比较。罗文为二首歌曲只得一首金曲而闹情绪,犹豫要不要出席颁奖礼。而距离奖项咫尺天涯的他心里是五味杂陈,现场台下的他一定还在默默等待属于自己的“迟来的春天”。一年后,他就还了心愿不再是观礼嘉宾,而是载歌载舞的在台上唱着“谁能代替你地位”的 “Monica”。89年告别演唱会上他忆起这段“默默向上游”的日子,讲到不断学习Sam、Lam、罗文、关正杰的唱腔和技巧。《词画人生》书中所述,早在1981年,张国荣请郑国江为他出演的电影《柠檬可乐》的插曲写词,致电约在他表演的某所中学里详谈,初次见面就像老友一样倾偈。他对那首“凝望”期待满满,虽然未能带来“预期的成效”。但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为之后的合作留下伏笔。转投华星后拿到“风继续吹”版权后,张国荣仍然想到郑国江,郑国江忆起,录完这首Demo,Leslie请我给意见,虽然我不是唱歌的人,但我以听众的角度,很诚实地跟他说,香港乐坛不需要多一个罗文。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番话,令他再录过这首歌,而成为现在大家听到的版本。时任华星音乐监制的黎小田,也建议他改变之前的唱腔,尽量将放低声线,运用鼻腔音的效果。北风其凉时,扶摇乘风起,告别之前二张专辑翻唱与影视音乐的至暗时刻。估唔到这首日语原曲者的告别曲,却掀开了粤语改编者正式港乐之路。89年为告别歌坛量身定做的“风再起时”也是对它的致敬呼应,告别演唱会上,LIVE版最后那一词一句深情饱满的重音落下,是最令人念念不忘的版本。91年在《纵横四海》里邂逅了这首“迟来的主题曲”,慢速画面在红豆面前切换,砵仔糕一瞬又变成阿占,“你已在我心,不必再问记着谁...”片中纠缠的感情线依旧是关于三个人之间的“双城故事”,直到再熟悉不过的歌声响起“风继续吹,不忍远离...”缅藐岁月里念旧的不止你一人。
4.《鼓手》很早被引进的一部青春港片,记得八十年代末某次学校组织看电影,当然不是这部,但结束后回家开电视,发觉正在播一部香港电影,正是它。剧情很励志,奋发向上的男主角冲破种种困境“执鼓不悔”,好几个名场面记忆犹新:和女友在大街上恶搞热吻男女“拆散一对又一对”;在青山目睹走火入魔的前辈神乎其神的打鼓节拍;印象深刻的还是剧中的几首主题歌和插曲,奇怪还记得每一次歌曲旋律响起的画面:在沙滩上篝火晚会被同学围起来的“我要逆风去”;在酒吧神情专心演唱“默默向上游”;最后的舞台演出中众星捧月般的一边打鼓一边唱起的主题曲。无独有偶,《鼓手》里的他彻底告别了早期的“奸”角弯路,不再是迷失爱情片里的花瓶,也不再是“形而上”的过客。柳暗花明,戏里的他仿佛通了任督二脉,无论内心戏和别人对手戏都流露出“非池中”的潜质。岁月不负有心人,有心从来唔怕迟,都说张国荣也要熬八年,但这碗饭也不是老天爷无缘无故赏的。《鼓手》女主角周秀兰1980年就在TVB拍片,长期不受重用。86年跳槽亚视,仍摆脱不了第二角色的宿命,俨然是TVB80年代最不得运的人物之一,直到九十年代初退圈全家移民开素食馆。十年演艺生涯,唯一奖项纪录还是和Leslie一起1982年合作的《柠檬可乐》,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提名。
5.郑国江老师在专辑里填词了7首作品,重头认识这张唱片自然绕不开他。八十年代著名词人第一梯队里的中坚,本职教师,热爱填词,词作逾二千首,除情歌外也有励志歌等。时间见证了“风继续吹”成为了Leslie音乐途上的重要转折点。特地翻了八十年代历年演唱会的视频,果然在那些公开场合里,在演唱“风继续吹”抑或与《鼓手》相关歌曲前,他都要郑重当众感谢这位令他敬佩的老师,是他的“恩人”。他真的念情,关于《鼓手》的三首歌曲本身就是一段相当励志的往事,顾嘉辉的作曲原本就是品质保证,但原先唱片公司找的词人不是郑国江,他为了歌曲质数执意请郑国江填词,而郑老师也因为赏识他而愿意降价出手,有说是一首歌一千五降到一千,也有说是三千降到一千五。谁料唱片公司认为谁填词还不是一样没必要,只肯一首出五百。总之剩下的差额都是Leslie自己掏腰包支付的。只能说人在江湖“现实欺弄”之下,哪怕“幸运不肯轻招手”,也正是他不懈坚持“努力不会有极限”,如假包换成就了他的“冷雨凄风”励志三连击,毋庸置疑三首歌放在专辑和电影里收获了成功和喝彩声是他应得的。
6.“默默向上游”后来的一些LIVE版本里,他都有意的将其中相当重要的一句“求能做好鼓手”改成“求能做好歌手”。三首歌曲里,当年自己最钟意的还是“我要逆风去”。简单的钢琴前奏,近乎清唱的铺垫,直到第二段弦乐的加入逐渐加强,副歌部分的鼓声和伴奏和歌声再次加重。顾嘉辉编曲招牌的逐层递进的方式,直到后面再加入的和声部分,以及在逐渐加快的歌速中收尾。如假包换这首歌是教科书般的歌曲编排。“人生的鼓手”最瞩目的还是当中的那段“神之鼓技”,电影里是Leslie亲自上阵,看上去并无替身,那么专辑里的这段也是他亲力而为?后来得知《鼓手》片中教他打鼓的老师就杜丽莎的父亲,菲律宾音乐人FernandoCarpio,60至70年代他就是香港知名爵士鼓手,有“香港鼓王”之称。电影里的“鼓王”角色是他的本色出演。菲律宾音乐人也为香港乐坛的繁荣添砖加瓦,其中数位翘楚甚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知名的音乐人包括杜丽莎的堂妹韦绮姗,原名Rita Carpio;著名作曲、编曲卢东尼,英文名Tony Arevalo Jr;著名作曲、编曲、监制鲍比达(Paulino Chris Babida);资深作曲,编曲奥金宝,英文名Eugenio Nonoy Ocampo,是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第三届"金针奖"获得者。这张专辑里的“共你别离”、夏威夷音乐节参赛歌曲“让我飞”都是来自他的编曲。
7.专辑改编自西洋三首作品都各有来头,有“难以再说对不起”,原曲是1982年的大热冠军歌曲“hard to say im sorry”。芝加哥乐队凭此曲再登高峰,收录这首歌的《Chicago 16》专辑也获得了百万销量。这支乐队印象最深莫过于专辑几乎都是以乐队标志的不同变形作为封面,以罗马数字为标题,直到罗马数字不容易辨认时,又用上了阿拉伯数字。作为年代经典情歌注定是被人“惦记”的,二十多年后,Westlife后来降调翻唱了一版。粤语版的演绎中规中矩,郑国江这版填词近乎工整的直译,连歌名也是直译。顺便提下谭耀文也曾改编过《Chicago 19》里的一首冠军作品“Look Away”,你是否也记得,那首粤语版的名字是“撕开的笔记”。“不管您是谁”的原曲是“JapaneseBoy”,原曲由始至终不间断的“叮叮咚咚”音效曲风是她的招牌,来自苏格兰女歌手Aneka,1981年8月她的这首浓郁电音风格歌曲在英国单曲排行榜成为榜首。至今你还能在一些老外影视剧中邂逅这首应景的原曲。“片段”算是Leslie联合作词的初体验,原曲“Casablanca”演唱者是歌德后人Bertie Higgins。算起来‘浮士德’的作者德国诗人哥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是原唱者的曾曾祖父。他不仅传承了“诗和远方”,Bertie Higgins将诗和歌的基因用在追老婆上,一首1981年公告牌冠军曲“Key Largo”让他成功挽回了女友,之后看完电影《Casablanca(北非谍影)》,他获得灵感,1982年特意为女友写了“Casablanca”,女友听后非常感动,答应求婚成为他的妻子。歌曲发布之后也是大受欢迎,八十年代末国内市场引进经典欧美金曲就有它在其中。平心而论,听过这首歌的听众应该不少于看过那部电影的观众,久而久之以讹传讹,甚至很多人都误认为这首歌就是电影《Casablanca》的同名主题曲。
8.除了同名主打歌曲“风继续吹”改编自山口百惠的“さよならの向う側”(再见的另一方),这首情深缱绻、绸缪缠绵的无冕金曲诞生也有歌词背后故事。《词画人生》书中讲到,准备为这首日本歌曲填词时,其时郑国江并不知道此曲是山口百惠告别乐坛的主题曲。不过他没有去了解原曲歌词含义,他讲如果知道原歌词的话,可能当时也会以告别为内容作词。他只是很用心的去听这首歌,歌的引子、配乐中感觉有一种风的意境,想起那时“周末的旋律”节目,主持人很多时都播一些民歌和艺术歌曲,斯义桂唱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其中一首热播的歌。从这首歌中,郑国江获得了创作灵感,并联想到年轻时他常到赤柱的海边,黄昏时很多年轻的男女,在那游完泳后烧烤,对着残余的火堆。想着此情此景于是有了这段不忍离别的“故事”。另外取材于东洋乐坛的还有“共你别离”,原曲“ラストショー”,来自常常戴着墨镜的创作歌手浜田省吾,1982年《愛の世代の前に》里的歌曲。也是1992年日剧《在爱的名义下》第一集里出现的毕业歌。1995年上海电视台引进《东爱》的影响太犀利,以至于无数铃木保奈美的忠实观众追剧热情不减,直到《在爱的名义下》热播,另一首同样来自浜田省吾的主题曲“しみは雪のように”,前奏响起的瞬间,就仿佛回到了青春无敌的学生时代。据说《愛の世代の前に》是他自身销量最高的原创专辑,销量87.4万张,其中有69.7万张是在1992年卖出的,随着单曲《像飘雪一样悲伤》热卖而重新发盘。重回日剧鼎盛时期,片中的音乐同样功不可没,而浜田省吾的作品也没少被港台音乐人“惦记”。张学友、曾航生、巫启贤...那些年的舶来曲后来竟意外成为了接触世界流行音乐的桥梁。
9.本地创作占了主角,除顾嘉辉与郑国江为电影《鼓手》三次合作外,还收录了电影《烈火青春》主题曲“流浪”,由林敏怡作曲,她曾留学意大利罗马圣西西利亚音乐学院习琴、德国费莱堡修读作曲。活跃于八十年代的作曲、电影配乐的女音乐人,回港后为《烈火青春》配乐,获得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提名)。擅用钢琴伴奏出现在作品里,譬如和其胞弟林敏骢合作的经典“幻影”。“流浪”延续了其一贯的细腻幽婉,充满八十年代年代感的曲风。黎小田义不容辞的贡献了两首,戏谑灵动的“那一记耳光”以及“缘分有几多”。后者据说是为1982年第二任妻子关菊英所写,疑惑歌曲里出现的女声是否就是关菊英本尊呢?对于二年后的分手,黎叔曾表示与关菊英的一段感情是人生中最深刻的一段,只是缘分太浅。一曲成谶,真系“缘分有几多”,黎叔作品多为了东西流行音乐的融汇,虽然如沧海遗珠的“小情歌”未能被资深歌迷外流传熟知,但是这与当时歌者对歌曲的演绎方式、唱腔运用等都还在尝新阶段有关,或许是被HIT主打曲“风继续吹”的光芒遏制下隐约失色,但复古的情歌如今重温,会感觉“纯真”好多,令人莫名怀念起那个车马邮件都慢的年代。“让我飞”出自“辉黄”组合,伴奏“飞来飞去”的音效绝对是那时的标志。网上邂逅了同年曼谷演唱会LIVE音频,这首现场气势十足,那个Leslie判若两人,隐隐流露出“野望”的那个“Superstar”。据说“让我飞”是张国荣被港视选派代表香港参加第一届夏威夷音乐节时演唱的歌曲,美国作曲作词出版协会主席、著名流行歌曲词曲家Hal David曾多次与华星接触,希望将此曲填上英文歌词出版,耳熟能详的西洋金曲“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就是出自此大师的手笔。这首歌曲的MV也是张国荣出道后的首支MV。挖到了这支颇有历史的MV,竟然是全程在体育场上,展示各种各样的田径项目,唯一的拍摄技术都用在一个画面同时出现三名身着“黄白蓝”不同背心的Leslie上。这个导演大概搞混了音乐节,以为是拍运动会的主题曲。
10.二十二年时光荏苒,我依然记得上海“热情”演唱会那两晚,2000年9月16、17日,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第一场座位在外场楼下,第二场是楼上的山顶位。第一场为了照顾大家特地好多国语版,第二场都变成了粤语,后来得知是有班歌迷去酒店递了纸条,写了我们这一波人其实是听者粤语歌曲长大的,于是第二天他立即在台上开心地宣布讲今晚大家听到的是昨天的粤语版。第一场在台上的换衣秀,灯没亮,他连说了几次开灯。以为是噱头。第二场这个环节的时候灯一直亮着,原来昨天他说开灯是实话。最后一首是“共同渡过”还是“我”,第二场忘了最后是哪一首encore多唱了一遍,为了赶末班车,离开场馆的路上边走边听完的。第一场的人扑扑满,第二场内场有了空位,竟然没想到推掉外场山顶位的票换成内场票。全场大合唱的前两首是“至少还有你”和“月亮代表我的心”。电影歌曲回顾环节有点静,最High的还是H2O、少女心事、第一次、不羁的风、Monica、Stand Up等招牌劲歌串起的Medley。那两晚的点点思忆无边蔓延开来......没有如今带着摄影装备拍照的分心,纯粹的用心感受演唱会的年代,不忍远离。那个无法重来的千禧年秋天,你来到绍兴路上的“汉源书店”,有一个路过歌迷认出他。下午,你独自泡了茶,坐下来翻看藏书,消磨了几个小时。临走前,他轻声抱怨,要不是晚上有演唱会,他可以蹲上很久的。若干年后,自己特意去书店寻找他坐过的沙发位,服务生指着照片里的沙发,告诉我们位置已经移动过了。2017年,得知了汉源书店已和他一起离开的消息。一年后的深秋,我在老洋房花园饭店拍了半场婚礼,顺便去了一趟已改名为汉源汇的新店,那里正在推介一本关于哥哥的书,店里的一角贴了不少宣传海报。这座城市留下了多少的回忆?如同青春歌单里早已留在我心的歌,“风继续吹,不忍远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前的旋律依旧。既然重头识你,不如我们重头开始,过去多少快乐记忆,何妨与你一起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