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美的星期二,“走不出莫比乌斯带”的循环梦境
对我而言,这张专辑的隐喻是:创作是造梦,而这里的沙龙是循环梦境。欢迎来做客。 沙龙里的时空边界是模糊的,时间的流逝甚至是凝滞的,宛若处于宇宙的奇点: 「暧昧如这宙和宇 」,宙为时间、宇为空间,暧昧不明;甚至 「再没有时间存在了,一切坦白说 」。细想来,整张专辑的主角好像一直是一个“小男孩”:“小小”牧羊人,“小男孩”,“小王子”…… 沙龙的梦境中,「我们不用急着赶快长大」。 (……小小牧羊人)的笛声是入睡的催眠曲,也可以是把(……睡美人)吻醒的乐音。一路前行,可控的、不可控的,被欺骗的、被找回的,求索的、实验的、纠缠的、自醉的,都是 「跪在刀刃上 」等待「艳阳天」的「闪电」,直到(……棕发少女)带来神启、灵感降临,进入与他者共庆的嘉年华。
(……小王子)的主题是“驯服”。本应是幸福的牵绊,却又似乎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哀伤。实体专辑里钟灵的照片将歌曲诠释为:创作者是一支蜡烛,燃烧着自己。其实歌里面的意象,比如王尔德《夜莺与玫瑰》里的夜莺、比如守护着玫瑰的小王子,终局也都是为了玫瑰而献祭生命。之前青峰说,“写出每首歌的当下,我已经死了。” 回头看,或许(……棕发少女)早已给出暗示:「Life is a path, covered by death」 。创作者耗尽心力成全自己的玫瑰 ——(……恋人絮语)里那朵呢喃着的玫瑰 —— 之后是要离开的、睡去的,梦要交到听者手中。于是睡前的最后一句是:「请你小心轻捧 我的梦」。 (……睡美人),我想象为小王子睡去的半梦半醒间听到最后的照拂:安心睡吧睡吧,你的沙龙已经打烊。青峰也曾说:“不管它最后会遭到什么样的对待,其实我在做的过程中是无悔的。 ” 这首歌的背景之一是《马太受难曲》,描写耶稣被出卖、受刑、死去和复活的情节,百年后才被门德尔松重新发掘,似乎遥遥呼应着(……海妖沙龙)里「你应该 将双手 钉在木架上」,同时也安抚着:「热情不用急着被听见啊 … 百年后醒来不再受难啦」 。最末尾的「风在吹 云在纺 鸟在飞 心在晃」,多么像〈融雪之前〉的意境: 「看见 风吹来 听见 云散开,预见 你的爱,遇见 心雪白」。那么,现在暂且做个睡美人吧:耶稣会复活,冬去春回,你会被牧神的笛声吻醒,在春天时作为(……小小牧羊人)再次醒来。 「醒来了舍不得睡,睡着了舍不得醒」创作的过程是造梦的过程,不断创作有如坠入循环梦境: 「有限追求无限,该怎么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