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轰炸机:The B-52’s
提到美国佐治亚州的雅典,一般人可能都会没什么印象,毕竟如果一个城市与另外一个拥有着辉煌历史的千年古城同名,那么它大概率是“永无出头之日”的(当然,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可能除外)。然而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当地两支重要乐队的横空出世让该地或多或少摆脱了这样一种尴尬,这里面的其中一支后来成为了另类摇滚的超级名团,不过关于他们——R.E.M.——的故事,我们可能要在以后再细讲,今天的主角还是这支在新浪潮历史上意义深远的乐队,The B-52’s。
早在1970年代初,好朋友Keith Strickland与Ricky Wilson便已经组建了自己的乐队,但毕业的临近又让这样一个团体增添了一分不确定。所幸在一起前往欧洲完成毕业旅行之后,他们依然经常联系。一次两人在当地的中餐馆吃饭时点了一杯“燃烧的火山”鸡尾酒,这种鸡尾酒非常酷炫,但一般量也极大,没有几个人一起帮忙是绝对喝不完的。巧合的是那天Ricky的妹妹Cindy以及另外两个人——Kate Pierson与Fred Schneider也加入了进来,几个人边喝边聊,没过多久就发现大家可以演奏不同的乐器,于是醉醺醺的几个人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找到了一间专门的地方进行即兴排练,奇妙的火花就这么被点亮。从1976年乐队正式成立到1979年发片,他们早已从雅典走到纽约,并在像是CBGB以及Max’s Kansas City这样著名的场所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地下音乐世界获得这样的知名度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而他们在79年的这张同名专辑《The B-52’s》更是将他们的名字写进了新浪潮/后朋克的历史中。
朋克/新浪潮音乐是一种偏向于极简与直白的艺术风格,用尖锐但不笨重的音乐与歌词反复刺激着乐迷的耳膜与大脑,而The B-52’s总的来说也没有很“出圈”,基本上就是沿着这条路向下走并开花结果。然而相比于其他艺人,这支乐队的好几个成员均属于LGBT群体,现在也许再看到这样的艺人大家早已见怪不怪,但在四十多年前这几位可以说在当时的摇滚圈里算是凤毛麟角了,这无疑会给乐团的传奇指数加不少分。但上述特质显然不可以直接换算成他们在音乐史上的影响力,他们几个从地下走进主流视野,最后甚至可以得到顶流巨星John Lennon的肯定与赞许,没有点看家绝活那是万万不可的。张牙舞爪的节奏配合时常出现的鬼魅音效仿佛让听者置身于一个私密的小型派对——虽然人不一定多,但也绝对是嗨到地老天荒的那种,而古怪至极又带有一丝紧张感的人声则进一步提升了专辑的邪典特质。不过,很许多新浪潮专辑很不同的是,这样的情绪并没有在一开始就直接猛冲到高位,在A面的第一首歌”Planet Claire”中,我们和乐队好像都在外太空完成了一系列漫长的等待过程,开始那犹如摩尔斯电码一般的声响好似私人派对的门卫,他们和你用其它星球的密语交流,而只有当你答出暗号,他们才会让你参加;“52 Girls”则多少受到冲浪摇滚的影响,Ricky独特的吉他扫弦与Keith顿挫的鼓点都让它显得有点复古,而歌词中对不同女孩的“报菜名”仿佛也在无意间呼应着“Surfin’ U.S.A.”(The Beach Boys, 1963);“Dance This Mess Around”里面Cindy的主唱震天动地,虽然只是在质问“why don’t you dance with me”,而结尾处那句“what you say”好像又会让我们串戏到“Hit the Road Jack”(Ray Charles, 1961)当中;而作为新浪潮的标准曲,“Rock Lobster”描述的海滩聚会显得相当魔性——穿着比基尼的男孩,海面上海面下各种各样真实的,以及想象中的“海鲜”,都在和抱着冲浪板的女孩们在洗脑riff的包围下开始“群魔乱舞”,背景中Kate和Cindy不断出现的搞怪叫声则会适时调节整场派对的气氛,生活的苦痛已经这么多,不如忘掉烦恼,一起加入这场盛会,一起跳起来,把不开心抛到脑后才是硬道理。
B面一开始我们好像跟随乐队的脚步来到了夏威夷,来到了印度尼西亚,然而我们并不是去看海景的——冒纳罗亚、咯拉喀托这两座著名的火山似乎才是主题,Ricky拿手的强力和弦仿佛自带情绪,如火山一般炽热直向听众冲来,也许爱情就是可以熔化一切,我不知道;而他们在这首“There’s a Moon in the Sky (Call the Moon)”里又把“报菜名”的传统艺能拓展到了天文界,八大行星、辐射带甚至氪星石都有出现,不知道Brian May听过后会是个什么表情;接下来的两首歌曲则体现出了巨大的幻灭感:“Hero Worship”描述的是英雄跌落地面,并处于没人能够救得活的惨烈局面,但直勾勾的节奏冲击以及歌词里面的“God give me his soul”却表明这个主人公好像另有所图;“6060-842”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电话号码,但主人公寻欢作乐的愿望好像在电话另一端的反复无应答中逐渐化作泡影;B面结束曲带着强烈的1960年代怀旧气息,“Downtown”的原始版本便由英国老牌歌星Petula Clark演唱,这也是让她在国际上取得名望的重要曲目,
相信The B-52’s的这张专辑可以让我们很好地想象1970年代末年轻人的享乐主义与派对气氛,从冲浪音乐、舞曲及朋克的“拿来主义”出发,用跳跃的律动、冲量巨大的riff、夸张陌生的音效与通俗浅显的歌词给到听众原始又新奇的紧绷感。最终他们用近乎玩闹式的中二态度,完成了一张影响深远摇滚史的经典,它的影响版图绝不仅仅限于此时此地,许多华语的后朋乐队的作品里,我们也可以隐隐听到它的影子,相信大家如果对这些团体比较熟悉了再来回听这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