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宇同学引出台湾歌坛众多新声音以及内地音乐的推广

小宇同学很有意思。名字也太亲民了,此其一;以绯闻出道,此其二;梳了个莫名其妙的黑人辫子头,此其三。但不得不说,小宇同学真的很有意思。
我觉得台湾人的综艺已经进入了“黄”和“色”的“高级”境界,任有一万头大象犀牛也拉不回来了。不过,虽然我对于台湾民众的“雅俗共赏”也是钦佩有加,但是不得不说,台湾人制作节目的某种理念仍旧是很传统,也很有坚持的。我为什么突然从小宇同学的有趣转到台湾综艺?我没有条理不清,顶多算是跳TONE(有差吗?)。因为我想强调的是,如果没有台湾综艺,我想我永远都不知道小宇同学是谁,也懒得去知道。
因为我之前有听郭采洁的歌,很可爱的小女生,歌路也很清新(有兴趣的去下她的I Remember,是个创作型歌手)。顺便再8卦一下,郭采洁是蔡旻佑的理想型。然后看到《大小爱吃》,以郭采洁和小宇同学的绯闻为主题。我不喜欢美食类节目,即使是大小S主持,我也很少看。不过,在一长串的来宾名字下,绯闻还是较之人物有吸引力(我承认我很庸俗),虽然当时我连郭采洁长什么样子都已经忘了。当然,节目我就不多说了,与我的文章无关,如果各位有好奇绯闻的,我只能说,宣传的手法是灵活多变的。
期间,我看到小宇同学的打扮,很偏日系的街头,所以我以为他很会跳,但是小S一直拱的严重后果是小宇同学承认自己不会跳舞,拜托,那你这身行头和你这个很酷的发型是什么意思?纯粹忽悠观众?是的,小宇同学很不高的身材却是嘻哈的打扮,关键问题是你又不会跳,却又显得腿短,“小”宇同学,你到底在干吗?一直等到他开口唱,彻底完全浇熄了我的愤怒,我似乎又看到了一个很厉害的陶喆(出现频率真的太高,我都有点害羞了。其实王力宏也不错啦)。
之前我写蔡旻佑的时候说过,我喜欢他直接干净的声音。但是现在我写小宇同学,不得不说,R&B的转音能唱得那么9曲18弯还那么不让人讨厌,真得太有实力,太令人惊艳了。的确,唱歌还是要分境界的,有些人的声音唱干净了就好,乱转真的很欠揍;但类似小宇同学,即使你转的程度堪比打乱了的毛线,仍然“帅”就一个字(《终于说出口》,主打歌很口水,但转音真的很棒,听一下绝对不会错)!当然,接着小宇同学报出的成长经历又是非常吓人,他参与幕后制作了很多台湾香港一线歌手的歌曲,一线大家应该都有概念,没有概念的笨蛋自己上网搜索。他在发这张专辑之前已经默默在幕后呆了6年。专辑中13首歌全是原创,且是我的style正中红心。歌词也很有趣,调侃的恰到好处,有方文山的境界(当然词不是他写的,我因为喜欢顺便表扬)。于是,我依然看到的是自弹自唱的创作歌手的模样。会作曲,还会弹琴,我的死穴又被个个击中,简直雷同得太神奇了。足可见,我真的是一个爱才的人啊。小宇同学,本名宋念宇,170不到,实力强劲。
小宇同学这样的实力我不明白唱片公司为什么要用绯闻来宣传,不过撇开宣传的手段,我觉得台湾人制作节目的某种理念值得我们内地好好学习,深刻反省。虽然由于台湾地小台多,整个综艺节目的收视率竞争趋于白热化和惨烈化,求新求怪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对于音乐这一块,综艺节目会有类似拼盘的整合功能。大牌基本上单独来,收视率只会往上飙;小牌或是新人就按照发片期集体来,有没有实力开口一唱,马上见分晓。对于观众而言,市场上不断冒出的新人,唱片公司都是铆足了劲在宣传,但是曲风对不对个人的胃口,演唱实力究竟到什么程度,是单纯的偶像还是创作型的歌手,我们如何判断,又如何取舍?于是有了综艺带状节目的推广,观众可以很直观的了解许多新人的实力,也可以听到更多自己喜欢的音乐。而综艺节目本身则为更好的宣传这些新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不管今天你是天王还是新人,宣传期内上任何综艺节目,都是1350这个价,折合人民币337.50元,这个价比起内地来很跳楼了。带状节目从周一到周五,每晚以一小时为单位滚动播出,如果新人足够有实力足够勤劳足够表现,那上完一轮综艺,基本上你的市场就已经成形了。然后才是所谓的签名会,签唱会,跑校园,等等等等。所以,虽然台湾的综艺节目的确充斥了整人,低俗,两性,政治等不够“和谐”的部分,但又的确在音乐方面是给予了新人很多表现的空间和舞台,才使得台湾歌坛新人辈出,前浪后浪不断交替。就像我前两天看的《康熙》,第一次看到蓝又时,很多台湾偶像剧的主题曲出自于她的手中,又是一个创作型才女,而她也选择了康熙作为自己的第一次露脸。再比如季欣霈,一个声音很有爆发力唱腔极具特色的女生,签给了陈冠希,对你没看错,就是那个艳照门的陈冠希。还有一个貌不惊人的吴昕澈,却原来是何润东《黑色翅膀》的作者,看起来敦实的外表唱起歌来竟然走那么阴郁的路线。再比如早两年的轻松玩,自然卷,苏打绿,这些很有个性的乐团都有在综艺节目上被我所了解,即使有些乐团解散了,但因为真人在节目上的表现,会让人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单飞的时候还能记得他(她)。感觉台湾歌坛现在是新人辈出,战火纷飞,而且创作型的多功能人才内外兼修,都很有水准。
相比于内地市场,我们也有不少唱片宣传和校园推广,但宣传充满“溢美”,校园过于小众,广大电视机前的观众根本就没有机会直接听到这个新人的现场表演,当然也无从了解他的实力。所以选秀节目十分火爆,说明观众在音乐这块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是,内地出了很多所谓的乐团或者是新人,如果不是我特地上网搜寻,很少能得到他们的相关讯息,而讯息也很单一化,一张宣传照,或是在线试听,先不论在线试听的音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音频版实在太粗陋了。况且,时间有限,在港台,日韩的连番“方便”的轰炸下,我没有时间去找内地相对“不便”的音乐。这次胡彦斌的台湾宣传我就印象很深刻。内地有胡彦斌这样水准的人要不就是太过低调,要不就是宣传力度不大,除了一些赈灾义演,拼盘演唱会等,平日真的看不到几眼。而这次胡彦斌去台湾,一个礼拜我几乎天天在不同的节目里面看到他,出镜率之高是我之前见到他的总和(略夸张)。台湾很多人不了解内地的音乐,而胡彦斌也明显不适应台湾的综艺方式,但是,他毕竟跨出了这一步,起码胡彦斌的转音唱的绝对不会比小宇同学差,胡彦斌的词曲功力也不输台湾新冒出的那些创作型歌手(谦虚一下,只不过内地没能力把他包装成周杰伦罢了)。如果内地音乐人总是以自视甚高的角度不愿意去娱乐化,那除了专家和媒体,其他人真得太少渠道去了解我们的音乐。
小宇同学真的抒发了我连日以来的心结,也不得不说,新人们出道的时候都差不多,但是台湾那边的批量成熟度是内地无可比拟的。
我觉得台湾人的综艺已经进入了“黄”和“色”的“高级”境界,任有一万头大象犀牛也拉不回来了。不过,虽然我对于台湾民众的“雅俗共赏”也是钦佩有加,但是不得不说,台湾人制作节目的某种理念仍旧是很传统,也很有坚持的。我为什么突然从小宇同学的有趣转到台湾综艺?我没有条理不清,顶多算是跳TONE(有差吗?)。因为我想强调的是,如果没有台湾综艺,我想我永远都不知道小宇同学是谁,也懒得去知道。
因为我之前有听郭采洁的歌,很可爱的小女生,歌路也很清新(有兴趣的去下她的I Remember,是个创作型歌手)。顺便再8卦一下,郭采洁是蔡旻佑的理想型。然后看到《大小爱吃》,以郭采洁和小宇同学的绯闻为主题。我不喜欢美食类节目,即使是大小S主持,我也很少看。不过,在一长串的来宾名字下,绯闻还是较之人物有吸引力(我承认我很庸俗),虽然当时我连郭采洁长什么样子都已经忘了。当然,节目我就不多说了,与我的文章无关,如果各位有好奇绯闻的,我只能说,宣传的手法是灵活多变的。
期间,我看到小宇同学的打扮,很偏日系的街头,所以我以为他很会跳,但是小S一直拱的严重后果是小宇同学承认自己不会跳舞,拜托,那你这身行头和你这个很酷的发型是什么意思?纯粹忽悠观众?是的,小宇同学很不高的身材却是嘻哈的打扮,关键问题是你又不会跳,却又显得腿短,“小”宇同学,你到底在干吗?一直等到他开口唱,彻底完全浇熄了我的愤怒,我似乎又看到了一个很厉害的陶喆(出现频率真的太高,我都有点害羞了。其实王力宏也不错啦)。
之前我写蔡旻佑的时候说过,我喜欢他直接干净的声音。但是现在我写小宇同学,不得不说,R&B的转音能唱得那么9曲18弯还那么不让人讨厌,真得太有实力,太令人惊艳了。的确,唱歌还是要分境界的,有些人的声音唱干净了就好,乱转真的很欠揍;但类似小宇同学,即使你转的程度堪比打乱了的毛线,仍然“帅”就一个字(《终于说出口》,主打歌很口水,但转音真的很棒,听一下绝对不会错)!当然,接着小宇同学报出的成长经历又是非常吓人,他参与幕后制作了很多台湾香港一线歌手的歌曲,一线大家应该都有概念,没有概念的笨蛋自己上网搜索。他在发这张专辑之前已经默默在幕后呆了6年。专辑中13首歌全是原创,且是我的style正中红心。歌词也很有趣,调侃的恰到好处,有方文山的境界(当然词不是他写的,我因为喜欢顺便表扬)。于是,我依然看到的是自弹自唱的创作歌手的模样。会作曲,还会弹琴,我的死穴又被个个击中,简直雷同得太神奇了。足可见,我真的是一个爱才的人啊。小宇同学,本名宋念宇,170不到,实力强劲。
小宇同学这样的实力我不明白唱片公司为什么要用绯闻来宣传,不过撇开宣传的手段,我觉得台湾人制作节目的某种理念值得我们内地好好学习,深刻反省。虽然由于台湾地小台多,整个综艺节目的收视率竞争趋于白热化和惨烈化,求新求怪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对于音乐这一块,综艺节目会有类似拼盘的整合功能。大牌基本上单独来,收视率只会往上飙;小牌或是新人就按照发片期集体来,有没有实力开口一唱,马上见分晓。对于观众而言,市场上不断冒出的新人,唱片公司都是铆足了劲在宣传,但是曲风对不对个人的胃口,演唱实力究竟到什么程度,是单纯的偶像还是创作型的歌手,我们如何判断,又如何取舍?于是有了综艺带状节目的推广,观众可以很直观的了解许多新人的实力,也可以听到更多自己喜欢的音乐。而综艺节目本身则为更好的宣传这些新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不管今天你是天王还是新人,宣传期内上任何综艺节目,都是1350这个价,折合人民币337.50元,这个价比起内地来很跳楼了。带状节目从周一到周五,每晚以一小时为单位滚动播出,如果新人足够有实力足够勤劳足够表现,那上完一轮综艺,基本上你的市场就已经成形了。然后才是所谓的签名会,签唱会,跑校园,等等等等。所以,虽然台湾的综艺节目的确充斥了整人,低俗,两性,政治等不够“和谐”的部分,但又的确在音乐方面是给予了新人很多表现的空间和舞台,才使得台湾歌坛新人辈出,前浪后浪不断交替。就像我前两天看的《康熙》,第一次看到蓝又时,很多台湾偶像剧的主题曲出自于她的手中,又是一个创作型才女,而她也选择了康熙作为自己的第一次露脸。再比如季欣霈,一个声音很有爆发力唱腔极具特色的女生,签给了陈冠希,对你没看错,就是那个艳照门的陈冠希。还有一个貌不惊人的吴昕澈,却原来是何润东《黑色翅膀》的作者,看起来敦实的外表唱起歌来竟然走那么阴郁的路线。再比如早两年的轻松玩,自然卷,苏打绿,这些很有个性的乐团都有在综艺节目上被我所了解,即使有些乐团解散了,但因为真人在节目上的表现,会让人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单飞的时候还能记得他(她)。感觉台湾歌坛现在是新人辈出,战火纷飞,而且创作型的多功能人才内外兼修,都很有水准。
相比于内地市场,我们也有不少唱片宣传和校园推广,但宣传充满“溢美”,校园过于小众,广大电视机前的观众根本就没有机会直接听到这个新人的现场表演,当然也无从了解他的实力。所以选秀节目十分火爆,说明观众在音乐这块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是,内地出了很多所谓的乐团或者是新人,如果不是我特地上网搜寻,很少能得到他们的相关讯息,而讯息也很单一化,一张宣传照,或是在线试听,先不论在线试听的音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音频版实在太粗陋了。况且,时间有限,在港台,日韩的连番“方便”的轰炸下,我没有时间去找内地相对“不便”的音乐。这次胡彦斌的台湾宣传我就印象很深刻。内地有胡彦斌这样水准的人要不就是太过低调,要不就是宣传力度不大,除了一些赈灾义演,拼盘演唱会等,平日真的看不到几眼。而这次胡彦斌去台湾,一个礼拜我几乎天天在不同的节目里面看到他,出镜率之高是我之前见到他的总和(略夸张)。台湾很多人不了解内地的音乐,而胡彦斌也明显不适应台湾的综艺方式,但是,他毕竟跨出了这一步,起码胡彦斌的转音唱的绝对不会比小宇同学差,胡彦斌的词曲功力也不输台湾新冒出的那些创作型歌手(谦虚一下,只不过内地没能力把他包装成周杰伦罢了)。如果内地音乐人总是以自视甚高的角度不愿意去娱乐化,那除了专家和媒体,其他人真得太少渠道去了解我们的音乐。
小宇同学真的抒发了我连日以来的心结,也不得不说,新人们出道的时候都差不多,但是台湾那边的批量成熟度是内地无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