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的儿女>歌曲简介
发个陈伟发对歌曲的简介
<歌曲簡介>
1. 貴州山歌
這是保醫生的招牌飲歌, "落葉飄到吾家"就以演唱此一曲開場, 這一次的演出保醫生也希望用這一曲出場. 樂曲短少如詩, 歌詞也美得很:
久不唱歌忘記歌 久不釣魚忘記河
好久不到這方來 這方涼水長青苔
撥開青苔喝涼水 一朵鮮花冒上來
一般貴州山歌都沒有伴奏, 這曲是保醫生先清唱, 結他伴奏是後加上去的, 意想不到有種如月琴的效果. 如前所述, 這是一種經過詮釋後的民歌形式.
2. 酒歌
這次貴州之旅接觸到較多是苗族人. 當地人喜以酒迎客, 且一喝兩碗, 苗人家家戶戶都唱酒歌, 調子迂迴曲折, 以二部合唱為主. 此曲引子部分取自貴州一處叫西江的地方的當地人所拍攝的錄像光碟, 在轉換格式的過程中這部分其實有很大的噪音問題.
3. 地層下的一點光
阿莫寄來關於貴州高地發展研究所為習水縣煤礦工人舉辦的自拍照片展覽的消息, 名叫 "地層下的光亮". 看了之後寫了這首歌曲, 旋律開始的四個音 (re-mi-do-re) 靈感來自是保醫生奏的"蘆笙舞曲".
4. 五花紅蛇
阿莫寄來從"靈山"改寫的一段文字, 加上保醫生奏的"蘆笙舞曲"為創作的基本出發. 蘆笙是苗人的主要樂器, 一般的蘆笙合奏樂隊包括不同大小的蘆笙. 最大的低音蘆笙有二三十呎高.
5. 子夜夢迴
一首純音樂, Grad 起的題, "蘆笙舞曲"的另一個變奏, 它的旋律開始與 "地層下的一點光" 相同.
6. 地黑黑
Grad 寄來了四首煤礦工人的歌謠. "地黑黑"由此靈感引渡, 詞先完成再譜曲. 這首歌的原本構想是承繼八十年代侯德健創作的 "潮州人" 和崔健的"一無所有". 這兩首作品無論曲詞的感染力在當年都十分震撼, 亦是中國搖滾樂的歷史上的不朽作品. 編曲是這種中國民歌式的旋律結合搖滾樂的配器. 第一句旋律是來自保醫生給我即興演唱的貴州民歌, 其實是 "好花紅" 的旋律變奏.很多朋友問音樂過門獨奏是甚麼樂器, 其實是"木葉". 一種貴州少數民族常用作吹奏的"樹葉". 吹奏者? 其實是從當地錄音中取樣 (sampling) 後用電腦合成的.
7. 活在山區裡
另一首純音樂, 歌名取自其中一本今次的參考書, 這是一部關於貴州小孩子的生活自白. 原本是想以玩具琴配上兒童合唱, 因為時間和條件的限制而未能成事. 最終改以一個銅管樂隊, 令人想起那種如小學生的銀樂隊, 和有些葬禮的氣氛, 也加入了 free jazz 的手法, 全首歌只有四個音不斷重複.
8. 十開門
另一首阿莫改寫"靈山"的文字,類似"五花紅蛇".鼓的部分靈感來自一個苗人舞蹈鼓樂的節奏, 是一次看她們綵排節目時聽到的, 當時就簡略記了譜, 原來的節奏要比這個複雜一點.苗族音樂不見有用撥弦樂器, 但為了突出節奏感加了結他, 加了些 EQ 後效果有點像三線.
9. 好花紅
一首很有名的布衣族民歌. 阿 Grad 聽了保醫生一位老同學於貴州的演唱錄音後很想在演出中加入這首歌. 現時一般聽到的都是一個經官方剪裁的版本, 與這個"民間"版本有很大的差距. 結尾的結他旋律也是來自這個版本. 這個新編的版本也算是全張 CD 最"劇場感"的一首.
<歌曲簡介>
1. 貴州山歌
這是保醫生的招牌飲歌, "落葉飄到吾家"就以演唱此一曲開場, 這一次的演出保醫生也希望用這一曲出場. 樂曲短少如詩, 歌詞也美得很:
久不唱歌忘記歌 久不釣魚忘記河
好久不到這方來 這方涼水長青苔
撥開青苔喝涼水 一朵鮮花冒上來
一般貴州山歌都沒有伴奏, 這曲是保醫生先清唱, 結他伴奏是後加上去的, 意想不到有種如月琴的效果. 如前所述, 這是一種經過詮釋後的民歌形式.
2. 酒歌
這次貴州之旅接觸到較多是苗族人. 當地人喜以酒迎客, 且一喝兩碗, 苗人家家戶戶都唱酒歌, 調子迂迴曲折, 以二部合唱為主. 此曲引子部分取自貴州一處叫西江的地方的當地人所拍攝的錄像光碟, 在轉換格式的過程中這部分其實有很大的噪音問題.
3. 地層下的一點光
阿莫寄來關於貴州高地發展研究所為習水縣煤礦工人舉辦的自拍照片展覽的消息, 名叫 "地層下的光亮". 看了之後寫了這首歌曲, 旋律開始的四個音 (re-mi-do-re) 靈感來自是保醫生奏的"蘆笙舞曲".
4. 五花紅蛇
阿莫寄來從"靈山"改寫的一段文字, 加上保醫生奏的"蘆笙舞曲"為創作的基本出發. 蘆笙是苗人的主要樂器, 一般的蘆笙合奏樂隊包括不同大小的蘆笙. 最大的低音蘆笙有二三十呎高.
5. 子夜夢迴
一首純音樂, Grad 起的題, "蘆笙舞曲"的另一個變奏, 它的旋律開始與 "地層下的一點光" 相同.
6. 地黑黑
Grad 寄來了四首煤礦工人的歌謠. "地黑黑"由此靈感引渡, 詞先完成再譜曲. 這首歌的原本構想是承繼八十年代侯德健創作的 "潮州人" 和崔健的"一無所有". 這兩首作品無論曲詞的感染力在當年都十分震撼, 亦是中國搖滾樂的歷史上的不朽作品. 編曲是這種中國民歌式的旋律結合搖滾樂的配器. 第一句旋律是來自保醫生給我即興演唱的貴州民歌, 其實是 "好花紅" 的旋律變奏.很多朋友問音樂過門獨奏是甚麼樂器, 其實是"木葉". 一種貴州少數民族常用作吹奏的"樹葉". 吹奏者? 其實是從當地錄音中取樣 (sampling) 後用電腦合成的.
7. 活在山區裡
另一首純音樂, 歌名取自其中一本今次的參考書, 這是一部關於貴州小孩子的生活自白. 原本是想以玩具琴配上兒童合唱, 因為時間和條件的限制而未能成事. 最終改以一個銅管樂隊, 令人想起那種如小學生的銀樂隊, 和有些葬禮的氣氛, 也加入了 free jazz 的手法, 全首歌只有四個音不斷重複.
8. 十開門
另一首阿莫改寫"靈山"的文字,類似"五花紅蛇".鼓的部分靈感來自一個苗人舞蹈鼓樂的節奏, 是一次看她們綵排節目時聽到的, 當時就簡略記了譜, 原來的節奏要比這個複雜一點.苗族音樂不見有用撥弦樂器, 但為了突出節奏感加了結他, 加了些 EQ 後效果有點像三線.
9. 好花紅
一首很有名的布衣族民歌. 阿 Grad 聽了保醫生一位老同學於貴州的演唱錄音後很想在演出中加入這首歌. 現時一般聽到的都是一個經官方剪裁的版本, 與這個"民間"版本有很大的差距. 結尾的結他旋律也是來自這個版本. 這個新編的版本也算是全張 CD 最"劇場感"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