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在青春的路上等你
有必要把PK14和七八点放到一起说说。不仅是因为他们都产自南京——这个冬凉夏暖的城市如今已经被文艺青年们胡乱命名为“后朋克之都” ——也不仅因为两位主唱间的友情,我想说的是:是青春,把杨海松、海洋和摇滚乐绑到了一起。
把他们并列而谈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刚好站在青春的两个端点上,中间的那条线是诗歌。国外的摇滚乐和诗歌在80年代进口到中国,并就此改变了国内音乐和文学的格局,它们在90年代初降落到两个年轻人身上,迫使他们拿起了笔和话筒。没错,PK14和七八点都组建于90年代初,他们都用诗歌和摇滚乐歌唱青春。不同的是,PK14的青春是绝望的,而七八点则是闷骚的。PK14是一位巡视街头的青年,敏感于现实;而七八点只是在二楼的窗边静静观望,执着于内心。我只能从旁人的口中想象那些日子,PK14在如意里神秘的氛围中口吐烂掉的歌词,而七八点在简陋的舞台上歪歪倒倒地燃烧青春,然后是下一场演出。光阴荏苒,PK14已经进化成为中国最好的摇滚乐队之一,而七八点则永远定格在七八点,他们永远是最业余而且业余得最感人的乐队。
从《谁谁谁和谁谁谁》开始,PK14走出了后朋克阴郁的一面,开始将炽热的失真吉他和凌厉的歌词结合在一起,他们像登上了列车,开始变得快、变得有力。这种变化在《白皮书》当中得到了更大的体现,即使抛开歌词,其中某些段落仍然让人忍不住在晃动中垂泪。
从这个角度来看,PK14的新唱片《城市天气的航行》延续了之前的路数:那些我们熟悉的走向、转折和推进都还在,那些扭曲干燥的旋律仍然从杨海松口里喷出来,他也仍然在有意无意地使用“奔跑”、“燃烧”、“黑夜”、“死亡”等词语,我甚至可以想象,杨海松在舞台上会更加有力地挥动他的手臂,引领起更有力的吉他刷弹、更疯狂的鼓击和更东张西望的施旭东。变化在于:由于弦乐的加入,吉他有所收敛;歌名开始变得柔软,歌词开始变长(《有些意外发生得太快》、《穿过河堤》、《北方的灵歌》),开始出现情节和对白(《穿过河堤》、《北方的灵歌》)。是的,他们尝试性的加入了管弦乐,并且只是选择了弦乐温柔忧伤的一面作为点缀,《穿过河堤》和《错过了》中某些可以掀起来的局面因为弦乐的单薄而被错过了,《每一种分离背后的疼痛》、《另一边》(后者是专辑中最爽的一首歌)中的弦乐则仅仅是躲在失真吉他背后,并没有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最恰到好处的是《夏天,以及夏天以后》,前奏和间奏处的弦乐就像夏日傍晚的微风。相比起来,《北方的灵歌》暴躁的吉他背后撕扯的号声更让人兴奋。例外属于《我会在南京的路上等你》,其中的戏剧性和预谋让我想起早期的PK14。“有种航行结束的太快”,是啊,既然是航行而不是旅行,那就该选择天空和海洋。
和《城市天气的航行》相比,我们说《屋顶上的猫》是业余的,它拥有业余的乐队、业余的录音、吊儿郎当的概念和满不在乎的推广。唱片中绝大部分歌曲都是七八点乐队在10多年前的录音,听听《玛利奥》副歌部分粗糙的吉他效果,你心里就该犯嘀咕,那应该是来自Zoom505之类的效果器吧。但这些业余无法掩盖歌曲本身的质量,海洋捕捉旋律的能力足以让那些号称“旋律优美”的英式或某式乐队汗颜,歌词则在80年代的浪漫主义之中渗入了90年代的少年心气;与旋律相互交织着的,还有旋律化的贝司线条和奇异的吉他走向,更何况还有像《快》这样的经典青春金曲,还有《玛利奥》这样在中途突然爆发的脾性,还有《兔子跑吧》这样隐晦的比喻,还有《失眠》这样爽的性生活,还有《下雨回家唱歌》这样干脆的诗意……如果不是早年夭折,他们现在绝对是国内最优秀的乐队之一——问题在于,大家都是折腾青春的,你可以想象近视的杨海松继续在舞台上振臂高呼,但你能想象如今已然发福的老总海洋跳到台上大喝“和自己拼了”吗?
所以结果不免是,PK14哪怕是已近不惑,还会继续在青春的海洋里航行下去,而七八点永远只能在记忆的屋顶上等你——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把他们并列而谈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刚好站在青春的两个端点上,中间的那条线是诗歌。国外的摇滚乐和诗歌在80年代进口到中国,并就此改变了国内音乐和文学的格局,它们在90年代初降落到两个年轻人身上,迫使他们拿起了笔和话筒。没错,PK14和七八点都组建于90年代初,他们都用诗歌和摇滚乐歌唱青春。不同的是,PK14的青春是绝望的,而七八点则是闷骚的。PK14是一位巡视街头的青年,敏感于现实;而七八点只是在二楼的窗边静静观望,执着于内心。我只能从旁人的口中想象那些日子,PK14在如意里神秘的氛围中口吐烂掉的歌词,而七八点在简陋的舞台上歪歪倒倒地燃烧青春,然后是下一场演出。光阴荏苒,PK14已经进化成为中国最好的摇滚乐队之一,而七八点则永远定格在七八点,他们永远是最业余而且业余得最感人的乐队。
从《谁谁谁和谁谁谁》开始,PK14走出了后朋克阴郁的一面,开始将炽热的失真吉他和凌厉的歌词结合在一起,他们像登上了列车,开始变得快、变得有力。这种变化在《白皮书》当中得到了更大的体现,即使抛开歌词,其中某些段落仍然让人忍不住在晃动中垂泪。
从这个角度来看,PK14的新唱片《城市天气的航行》延续了之前的路数:那些我们熟悉的走向、转折和推进都还在,那些扭曲干燥的旋律仍然从杨海松口里喷出来,他也仍然在有意无意地使用“奔跑”、“燃烧”、“黑夜”、“死亡”等词语,我甚至可以想象,杨海松在舞台上会更加有力地挥动他的手臂,引领起更有力的吉他刷弹、更疯狂的鼓击和更东张西望的施旭东。变化在于:由于弦乐的加入,吉他有所收敛;歌名开始变得柔软,歌词开始变长(《有些意外发生得太快》、《穿过河堤》、《北方的灵歌》),开始出现情节和对白(《穿过河堤》、《北方的灵歌》)。是的,他们尝试性的加入了管弦乐,并且只是选择了弦乐温柔忧伤的一面作为点缀,《穿过河堤》和《错过了》中某些可以掀起来的局面因为弦乐的单薄而被错过了,《每一种分离背后的疼痛》、《另一边》(后者是专辑中最爽的一首歌)中的弦乐则仅仅是躲在失真吉他背后,并没有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最恰到好处的是《夏天,以及夏天以后》,前奏和间奏处的弦乐就像夏日傍晚的微风。相比起来,《北方的灵歌》暴躁的吉他背后撕扯的号声更让人兴奋。例外属于《我会在南京的路上等你》,其中的戏剧性和预谋让我想起早期的PK14。“有种航行结束的太快”,是啊,既然是航行而不是旅行,那就该选择天空和海洋。
和《城市天气的航行》相比,我们说《屋顶上的猫》是业余的,它拥有业余的乐队、业余的录音、吊儿郎当的概念和满不在乎的推广。唱片中绝大部分歌曲都是七八点乐队在10多年前的录音,听听《玛利奥》副歌部分粗糙的吉他效果,你心里就该犯嘀咕,那应该是来自Zoom505之类的效果器吧。但这些业余无法掩盖歌曲本身的质量,海洋捕捉旋律的能力足以让那些号称“旋律优美”的英式或某式乐队汗颜,歌词则在80年代的浪漫主义之中渗入了90年代的少年心气;与旋律相互交织着的,还有旋律化的贝司线条和奇异的吉他走向,更何况还有像《快》这样的经典青春金曲,还有《玛利奥》这样在中途突然爆发的脾性,还有《兔子跑吧》这样隐晦的比喻,还有《失眠》这样爽的性生活,还有《下雨回家唱歌》这样干脆的诗意……如果不是早年夭折,他们现在绝对是国内最优秀的乐队之一——问题在于,大家都是折腾青春的,你可以想象近视的杨海松继续在舞台上振臂高呼,但你能想象如今已然发福的老总海洋跳到台上大喝“和自己拼了”吗?
所以结果不免是,PK14哪怕是已近不惑,还会继续在青春的海洋里航行下去,而七八点永远只能在记忆的屋顶上等你——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