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港乐】08:《花样年华》,王家卫的拼贴主义实践地
也许是找到了可靠的资本方,制作成本不再成为问题,从《花样年华》开始,王家卫的电影变得更加精致与浮华。
制作周期也明显变得更长,让蜗牛再飞(爬)一会儿。
其配乐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梅林茂时代。
梅林茂(Shigeru Umebayashi),日本配乐师,与王家卫同为上世纪50年代生人,在80年代中期开启电影配乐生涯,和王家卫的从业时间也很相近。
早年他一直与森田芳光、泷田洋二郎、阪本顺治等日本导演合作,90年代末开始进入香港电影配乐市场,作品有《不夜城》(李志毅导演)、《公元2000》(陈嘉上导演)、《慌心假期》(张之亮导演)等。
在2000年完成了《花样年华》电影配乐后,梅林茂在国际上赢得声誉,也在华语电影圈站稳脚跟,陆续为《周渔的火车》《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霍元甲》《苏乞儿》《夺冠》等电影配乐。他的最新作品是正在上映的《世间有她》。
严格意义来说,梅林茂在《花样年华》里并没有太多创作,那首大家耳熟能详的《Yumeji's Theme》其实改编自1991年梅林茂为铃木清顺电影《梦二(Yumeji)》所谱的同名曲目,连曲名的没换。
这是王家卫一贯的拿来主义,在之后与梅林茂的合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少类似的神来之笔。
再严格意义来说,梅林茂甚至不是《花样年华》配乐的主创,迈克尔·加拉索(Michael Galasso)署名的曲目更多一些。
比如同样耳熟能详的《Angkor Wat Theme》与相对冷门的《ITMFL》《Casanova's Flute》,我把它们戏称为吴哥窟三连曲。
再再严格意义来说,梅林茂和Michael Galasso两位的纯音乐加起来都没能盖过纳·金·科尔(Nat King Cole)这位老牌黑人爵士歌手一个人的风头。
王家卫在《花样年华》里一口气引用他的歌曲达5首之多,比如观众非常熟悉的《Quizas, Quizas, Quizas》《Te Quiero Dijiste》《Aquellos Ojos Verdes》《Perfídia》。整个把《花样年华》搞成了纳·金·科尔大型怀旧演唱会。
了不起的王家卫,居然能把梅林茂、加拉索与科尔三位音乐人的作品放在一起毫不违和,甚至有好似天生同胎、相见恨晚之感,不愧是拿来主义绝顶高手。
以上再加一首电台曲周旋的《花样的年华》,王家卫用拼贴主义的手法营造了一个上世纪60年代香港的音乐氛围,带领观众穿越到他最钟意的一段老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