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出人意料的神演!

奥地利瓦格纳英雄男高音Hans Beirer(1911~1993)具有极长的艺术寿命,从1949年演唱第一个瓦格纳角色Parsifal到1986年最后一次Gotterdammerung,他演唱瓦格纳角色的时间长达37年。1975年,Beirer已经64岁,此时他依然是维国歌的台柱,出演大量戏剧男高音和轻歌剧角色。
此版整体风格激情而不失严谨,指挥Heinz Wallberg名气不大,主打德奥作品,但他对意剧的把握不比任何一个意派大师逊色;在充满张力和压迫感的暴风雨合唱中,64岁的Beirer闪亮登场。作为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双料首席瓦男高,他有着极其厚重的音色,Esultate的低音部分暗而坚实,由于年纪的原因,vibrato幅度略大,但高音区音量巨大,亮如霹雳。希腊男中音Kostas Paskalis音色明亮,带有一丝邪恶气息,演绎风格较为外放,十分生动地表现出Iago的野心勃勃与不怀好意,饮酒歌声音灵活,其他配角也有着相当不错的唱功;在一幕尾的爱情二重唱中,年轻的Gwyneth Jones没有wobble的问题,虽然强音依然有点用力过猛,但音色清澈,抒情线条流畅,能够与Beirer较好地匹配,Beirer有能力表现抒情性,但由于音色过于坚实,有种张飞绣花的既视感。
第二幕是Otello和Iago的重头戏。Paskalis演唱的恶神与Tito Gobbi神似,风格狗血而张扬,结尾浪笑非常精髓;随后,他立刻换成了相对深沉的音色,从极致的邪恶变成了虚情假意的关怀,一步步将奥赛罗引向自我怀疑的深渊;Beirer的演绎风格并非通常的愤怒,而是突出奥赛罗内心的自我怀疑和不安全感。Misere mia和Ora e sempre addio如同自言自语(与Mario del Monaco的狂躁完全不同),但毫无疑问,奥赛罗的内心世界已经开始慢慢崩塌,他看着美丽的Desdemona却只觉得自己是爱情的局外人,即使奥赛罗有些无数的战功和荣誉,但由于对自己男性魅力的不自信,它们也变得一钱不值。这时候,Paskalis使用了嘲讽感的音色讲述他编出来的出轨故事,可以听到在Sogno中Beirer的的一声感叹,果然事情不妙!直到第二幕结尾,奥赛罗因为Iago的鬼话陷入绝望,Beirer才秀出了他无与伦比的声音力量。他灿烂的高音仿佛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与唱词内容完美匹配,结尾的高音更是令人难忘。
此版的第三幕和第四幕十分独特,令人叫绝。Wallberg在三幕开头使用了较慢的速度,并做了微妙的渐慢,进一步渲染了悲剧气氛;二重唱中,Jones的音色清澈而柔软,比起戏剧性的强音,她更擅长抒情长线条,略带哭腔的演绎令人心碎;Beirer以柔软的半声开始,逐渐变得暴躁和急切,最后完全被愤怒冲昏头脑,丧失了信任。在Desdemona不堪受辱,终于爆发的时候,他绝望的大笑充满了戏剧性效果,重唱结尾从低音区猛冲到响亮的极高音,刚好与Dio mi potevi狂风暴雨般的前奏连接,令气氛紧张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个绝妙的处理充分地展示了他强大的技术和冲击感十足的高音(甚至他自己的其他版本也难以达到这版的效果)。Paskalis在第三幕中显示了他强大的音色变化能力,在开头的简短重唱中,他邪恶而带有嘲讽;但是在威尼斯大使面前,他显得一本正经且急切,如同一个真正的善人。三幕尾他的嘲讽彻底拉满,效果十足(可惜这个录音并没有奥赛罗崩溃倒地的片段)。
第四幕的开头使用了极慢的速度,与狂风暴雨般的第三幕相比,这种慢速更像是一种不祥的平静。年轻的Jones音色纯净明亮,有着非常出色的抒情线条,并没有被极慢的速度拖垮。她的Desdemona突出了角色的清白无辜,与Beirer沉重暴烈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与很多版本不同,此版第四幕最紧张的段落并不是奥赛罗杀妻,而是杀妻之后Emilia揭示真相。Beirer演绎的杀妻段表现出奥赛罗压抑着内心,身不由己地杀死“负隅顽抗”的Desdemona的过程。当Emilia揭示真相时,戏剧冲突达到最高潮,这时候Beirer的声音依然有着惊人的力量。他的自杀段演绎富有层次,音色的微妙变化体现出奥赛罗内心的绝望,极慢的尾奏如同对奥赛罗命运的哀叹,令人久久不能平静。此版由于Wallberg和Beirer的独特而出色演绎,优秀的阵容成为老夫最爱的奥赛罗版本之一,值得每个奥赛罗剧粉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