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地的歌声

有一种音乐,它来自我们脚下的大地,拥有质朴的声音,充满自然的力量。有一些歌手,他们为土地而生,随土地成长,为土地歌唱,最终还将回归于土地。
1999年DECCA公司出版的《Misa Criolla》便是这样一张带着泥土芳香的唱片。唱片收录了阿根廷作曲家阿利埃尔·拉米雷兹(Ariel Ramirez)的两部作品,《Misa Criolla》和《Navidad Nuestra》,并且由阿根廷民谣教母梅赛德斯·索萨(Mercedes Sosa)演唱。我承认自己越来越有音乐歧视的倾向了,这些年非古典系的歌手在我这里通常只能拿到2星,但索萨粗旷浑厚的嗓音却让我倍感亲切,再加上华丽的录音效果,不得不给了4星的高分。
《Misa Criolla》作于1964年,一经演出便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作品共五部分:怜悯经(Kyrie)、荣耀经(Gloria)、信经(Credo)、圣哉经(Sanctus)、羔羊经(Agnus Dei) 。作曲家把拉美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到了天主教弥撒中,并使用了多种民间乐器,比如charango(一种有五组琴弦的双弦吉他)、quena(笛子)、siku(排箫)等。全曲用卡斯蒂利亚语(貌似是一种西班牙语方言)来演唱,而非拉丁文。每一首曲子分别来源于一种拉美民间音乐。第一段《怜悯经》采用了安第斯山传统曲调vidala-baguala,展现了高原地区广袤、辽阔但却贫瘠的土地。我十分喜欢里面的leguero鼓声,听上去闷闷的,似乎是大地的心跳,迟缓而有力。《荣耀经》使用的是阿根廷carnaval舞曲的变化形式carnavalito yaravi。(carnaval舞曲广泛流传于阿根廷西北部、玻利维亚和秘鲁地区)音乐开头的吉他声录得非常清澈,逐渐热烈。索萨的声音也是从甜美到激情四射,再到虔诚,最后回到欢乐。当她坚定唱出最后一声“阿门”时,我想听众都可以感受到人类对于自身信仰的那份虔诚和信心。节奏感强烈的《信经》使用的是阿根廷北部省份Santiago del Estero的chacarera trunca。这一段的宗教仪式感很强,说白了就是很跳大神儿,听的时候我总觉得索萨就是某土著部落的首席大巫师。《圣哉经》就比较温柔了,音乐上回到了前面提的carnaval形式,但这次是玻利维亚风格的。最后一曲《羔羊经》中使了来自潘帕斯大草原的estilo pampeano,索萨的演唱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用忧伤的歌声来讲述古老的故事,其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
同样作于1964年的《Navidad Nuestra》是一组内容类似于宗教康塔塔的歌曲,歌词是诗人费利克斯·卢纳(Felix Luna)的诗歌。与《Misa Criolla》类似,题材也与宗教相关,是耶稣诞生、三贤来拜、逃往埃及等圣经故事。音乐仍然采自民间,从活泼可爱的《La Anunciacion》到虔诚歌颂的《La Peregrinacion》,以及颇具受难性质的《La Huida》无一不浸透着土地和自然的气息。听了这样的音乐,我们这些置身钢筋水泥的都市人大概又要唏嘘感叹了,何时才能返璞归真远离尘嚣呢?
最后说一下没有给满分的原因,主要是合唱团水准不高,在唱《El Nacimiento》的高音时几乎是挤上去的,惨不忍听。但幸好整张唱片中这样的瑕疵不多,更何况索萨的演唱有时可以让你忽略掉合唱团。
另外,有兴趣的朋友还可找卡雷拉斯的版本来对比,两张选曲几乎一样。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796598/
1999年DECCA公司出版的《Misa Criolla》便是这样一张带着泥土芳香的唱片。唱片收录了阿根廷作曲家阿利埃尔·拉米雷兹(Ariel Ramirez)的两部作品,《Misa Criolla》和《Navidad Nuestra》,并且由阿根廷民谣教母梅赛德斯·索萨(Mercedes Sosa)演唱。我承认自己越来越有音乐歧视的倾向了,这些年非古典系的歌手在我这里通常只能拿到2星,但索萨粗旷浑厚的嗓音却让我倍感亲切,再加上华丽的录音效果,不得不给了4星的高分。
《Misa Criolla》作于1964年,一经演出便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作品共五部分:怜悯经(Kyrie)、荣耀经(Gloria)、信经(Credo)、圣哉经(Sanctus)、羔羊经(Agnus Dei) 。作曲家把拉美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到了天主教弥撒中,并使用了多种民间乐器,比如charango(一种有五组琴弦的双弦吉他)、quena(笛子)、siku(排箫)等。全曲用卡斯蒂利亚语(貌似是一种西班牙语方言)来演唱,而非拉丁文。每一首曲子分别来源于一种拉美民间音乐。第一段《怜悯经》采用了安第斯山传统曲调vidala-baguala,展现了高原地区广袤、辽阔但却贫瘠的土地。我十分喜欢里面的leguero鼓声,听上去闷闷的,似乎是大地的心跳,迟缓而有力。《荣耀经》使用的是阿根廷carnaval舞曲的变化形式carnavalito yaravi。(carnaval舞曲广泛流传于阿根廷西北部、玻利维亚和秘鲁地区)音乐开头的吉他声录得非常清澈,逐渐热烈。索萨的声音也是从甜美到激情四射,再到虔诚,最后回到欢乐。当她坚定唱出最后一声“阿门”时,我想听众都可以感受到人类对于自身信仰的那份虔诚和信心。节奏感强烈的《信经》使用的是阿根廷北部省份Santiago del Estero的chacarera trunca。这一段的宗教仪式感很强,说白了就是很跳大神儿,听的时候我总觉得索萨就是某土著部落的首席大巫师。《圣哉经》就比较温柔了,音乐上回到了前面提的carnaval形式,但这次是玻利维亚风格的。最后一曲《羔羊经》中使了来自潘帕斯大草原的estilo pampeano,索萨的演唱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用忧伤的歌声来讲述古老的故事,其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
同样作于1964年的《Navidad Nuestra》是一组内容类似于宗教康塔塔的歌曲,歌词是诗人费利克斯·卢纳(Felix Luna)的诗歌。与《Misa Criolla》类似,题材也与宗教相关,是耶稣诞生、三贤来拜、逃往埃及等圣经故事。音乐仍然采自民间,从活泼可爱的《La Anunciacion》到虔诚歌颂的《La Peregrinacion》,以及颇具受难性质的《La Huida》无一不浸透着土地和自然的气息。听了这样的音乐,我们这些置身钢筋水泥的都市人大概又要唏嘘感叹了,何时才能返璞归真远离尘嚣呢?
最后说一下没有给满分的原因,主要是合唱团水准不高,在唱《El Nacimiento》的高音时几乎是挤上去的,惨不忍听。但幸好整张唱片中这样的瑕疵不多,更何况索萨的演唱有时可以让你忽略掉合唱团。
另外,有兴趣的朋友还可找卡雷拉斯的版本来对比,两张选曲几乎一样。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796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