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这年,他杀了个人
http://www.anotheridea.cn/blog/?p=402
如果不是童孔砍了那个倒霉的物业公司经理,我多半会错过这个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本该重墨大写的名字,互联网上也不会一下冒出这么多关于他的旧闻。记者挖掘旧事的本领比我们强多了。整理这些信息,童孔的轮廓被这样勾勒出来:
成名甚早的音乐天才
童孔原名张海波,原是安徽地方戏演员。因为喜欢音乐,17岁时靠办吉他培训班赚了300块钱后选择赴京发展,通过朋友牵线,找到海政歌舞团的傅林老师。据傅林回忆,张海波琴技声音形象都不错,但是缺乏礼貌和亲和力。张海波以很坚决几乎不容商量的态度请傅林收他为徒。傅林最后答应了,并在次年向《吉他歌手》剧组和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推荐了张海波。1985年,张海波凭借《吉他歌手》中的主题曲《人生小站》一炮而红,并于当年发行《劲歌》专辑。1985 年,窦唯才上高中,张楚刚进大学,崔健还要默默等一年才能登上改变他和中国摇滚乐命运的国际和平年音乐会的舞台。而18岁的张海波却已是鲜衣怒马笑傲江湖。这张专辑所涵盖的题材与音乐元素多元密集,张海波虽然年轻,却可以轻松驾驭,可见其对音乐的敏感与生俱来。《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候》、《梦去远方》两首歌,如果不告诉你在法律意义上他不过刚成年,没准儿你会以为他是个已经历过许多世事的老男人。这两首歌在今天听来仍是不错的作品。
1988年,张海波发行原创专辑《我不是一个野孩子》。从封面就能看出张海波的野心,才21岁他就不愿意当小男生了。除了膀大腰圆的肌肉男,还赫然印有“著名摇滚歌手”字样,处处显露出他的冲动与不安分。
冲动善良 爱恨纠葛
张海波第一次见傅林,给后者留下的印象是个“楞头青”。而坊间流传的故事,把张海波说成一个“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音乐侠客。录制《我不是一个野孩子》时,他就在东北打架。签约飞蝶唱片后,凭借难得的音乐才情和俊朗形象、琼瑶剧的热播以及飞蝶唱片优秀的制作班底,他以童孔之名出版的同名专辑大卖。然而桀骜不驯的性格让他无法忍受一个商业明星必须忍受的种种绑缚和包装。在一次电视直播时,节目中途他竟然在说出一句“对不起,我不做歌手了”之后背着吉他转身离去。就这样为自己的歌手生涯画上句号。童孔后来回忆说,“他们想让我成为青春偶像,我更注重思想性、感觉性、状态性。不愿打扮得那么干净,不愿编胡话,把没有的说成真的。”
但童孔并没有离开音乐圈,他转到幕后成为制作人,为诸多著名歌手写歌。直到1999年,因为跟“台独”分子意见不合,他再次大打出手,“差点儿打死他”。结果被遣返内地,从此与妻儿分隔两地。
童孔杀人事件发生后,著名电台DJ杨樾撰文曾撰文回忆他与童孔的交往。“睿智而又单纯、柔情而又暴烈、善良而又偏激、天才而又懒惰”——杨樾用这样一组词来形容这位 “内地第一个把商业化流行元素和人文精神、人性思考、传统文化结合得臻于完美的人。”
在杨樾和许多人的记述中,童孔是一个深爱祖国的人。他曾经一本正经地“教育”歌手陈爽:“我们做出来的音乐,最后作用就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在杨樾的电台节目里,他曾弹唱过一首《我爱你,祖国》,“像赞颂自己的母亲一样赞颂着祖国,真诚而感人。”
童孔是个善良的人,当他看到贵州马马村的校舍破烂不堪后,毅然变卖掉自己的全部家当,打算重修这座学校。但最后钱被村长挪用了两万块,重建计划也因为贵州省一个不准乱建学校的文件而流产。最后还是借助有关部门的力量,童孔才要回其余的钱。“之后的童孔走向了两个极端。他远离了音乐,努力让自己过上田园生活,他在安徽老家和海南都买了乡间的房子,种花种草,喝茶喝酒。另一方面,他也变得更加偏激,他不再相信别人,不再相信善有善报。”
在音乐里忧伤和嬉闹的男人
回到大陆后,童孔再没有出过专辑,但他一直坚持创作。通过在各地采风,他写出了《三亚湾恋曲》,《大理舞曲》,《土家山歌》等民族风味很浓的作品。而他后期的作品,渐渐浸染上一种哲学味道。他信佛,又迷恋49年以来的意识形态体系,如果没有这次意外,最终的音乐风格也许会趋向于在宏大中叙事,而且很可能是主旋律的。这种倾向在《具有哲学意识的思维方式》,《为本性翻案》,《热爱》等作品中已初现端倪。虽然只是形似,但自成一派的阐释方式透露出童孔的思考偏好。这种自成一派是野路子,往狠里说其实挂羊头卖狗肉。当然这可以说是阐释,也可以说是在刻意误读。
进入哲学范畴之前,童孔在音乐里扮演的角色是个一会儿忧伤一会儿嬉闹的男人。即使在该唱《欢乐的吉他手》此类迪斯科旋律舞曲的年纪,他也能变身/变声中年人唱“忧伤的一出戏”(《人生小站》)。《我不是一个野孩子》虽然号称摇滚,大半曲目却在真切抒情。《童孔》中这种分裂更加明显。在《水云间》、《两个永恒》、《冬雪》、《痛啊》、《有一种醉》、《我可以》里,他唱的是忧郁,嗓音沙哑,声声是痛;在《爹》、《乡妞》、《看着办吧》、《时间差》里,他又像个流氓一样蓬勃有力大大咧咧。前者是独自醉卧水云间时情不自禁的忧伤,后者是刺猬自卫时竖起的刺。一个人的时候,他往悲伤的黑洞里钻;一旦面对人群,面对老爹和姑娘,他又马上变化成毫无所谓的痞子。音乐就这样暴露了他的化妆术。那个恶狠狠将刀捅进别人身体里的光头男子,凶神恶煞的面目底下躲藏着的其实是一颗多么孤独又脆弱的心。
童孔这样的男人,你真不知道该让他去摘天上的如钩新月,还是待在地上看烟锁重楼。他肯定不情愿上天,因为天上屁都没有,他也不能老实待在地上,人情机关让他无所适从。但最后总得有个出路。陈爽回忆童孔说过自己四十岁时要做件大事。他以为指的是出家或者发新碟。谁都没想到四十岁这年,他杀了个人。
真像是宿命。他用自己的方式,选择了烟锁重楼。
如果不是童孔砍了那个倒霉的物业公司经理,我多半会错过这个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本该重墨大写的名字,互联网上也不会一下冒出这么多关于他的旧闻。记者挖掘旧事的本领比我们强多了。整理这些信息,童孔的轮廓被这样勾勒出来:
成名甚早的音乐天才
童孔原名张海波,原是安徽地方戏演员。因为喜欢音乐,17岁时靠办吉他培训班赚了300块钱后选择赴京发展,通过朋友牵线,找到海政歌舞团的傅林老师。据傅林回忆,张海波琴技声音形象都不错,但是缺乏礼貌和亲和力。张海波以很坚决几乎不容商量的态度请傅林收他为徒。傅林最后答应了,并在次年向《吉他歌手》剧组和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推荐了张海波。1985年,张海波凭借《吉他歌手》中的主题曲《人生小站》一炮而红,并于当年发行《劲歌》专辑。1985 年,窦唯才上高中,张楚刚进大学,崔健还要默默等一年才能登上改变他和中国摇滚乐命运的国际和平年音乐会的舞台。而18岁的张海波却已是鲜衣怒马笑傲江湖。这张专辑所涵盖的题材与音乐元素多元密集,张海波虽然年轻,却可以轻松驾驭,可见其对音乐的敏感与生俱来。《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候》、《梦去远方》两首歌,如果不告诉你在法律意义上他不过刚成年,没准儿你会以为他是个已经历过许多世事的老男人。这两首歌在今天听来仍是不错的作品。
1988年,张海波发行原创专辑《我不是一个野孩子》。从封面就能看出张海波的野心,才21岁他就不愿意当小男生了。除了膀大腰圆的肌肉男,还赫然印有“著名摇滚歌手”字样,处处显露出他的冲动与不安分。
冲动善良 爱恨纠葛
张海波第一次见傅林,给后者留下的印象是个“楞头青”。而坊间流传的故事,把张海波说成一个“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音乐侠客。录制《我不是一个野孩子》时,他就在东北打架。签约飞蝶唱片后,凭借难得的音乐才情和俊朗形象、琼瑶剧的热播以及飞蝶唱片优秀的制作班底,他以童孔之名出版的同名专辑大卖。然而桀骜不驯的性格让他无法忍受一个商业明星必须忍受的种种绑缚和包装。在一次电视直播时,节目中途他竟然在说出一句“对不起,我不做歌手了”之后背着吉他转身离去。就这样为自己的歌手生涯画上句号。童孔后来回忆说,“他们想让我成为青春偶像,我更注重思想性、感觉性、状态性。不愿打扮得那么干净,不愿编胡话,把没有的说成真的。”
但童孔并没有离开音乐圈,他转到幕后成为制作人,为诸多著名歌手写歌。直到1999年,因为跟“台独”分子意见不合,他再次大打出手,“差点儿打死他”。结果被遣返内地,从此与妻儿分隔两地。
童孔杀人事件发生后,著名电台DJ杨樾撰文曾撰文回忆他与童孔的交往。“睿智而又单纯、柔情而又暴烈、善良而又偏激、天才而又懒惰”——杨樾用这样一组词来形容这位 “内地第一个把商业化流行元素和人文精神、人性思考、传统文化结合得臻于完美的人。”
在杨樾和许多人的记述中,童孔是一个深爱祖国的人。他曾经一本正经地“教育”歌手陈爽:“我们做出来的音乐,最后作用就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在杨樾的电台节目里,他曾弹唱过一首《我爱你,祖国》,“像赞颂自己的母亲一样赞颂着祖国,真诚而感人。”
童孔是个善良的人,当他看到贵州马马村的校舍破烂不堪后,毅然变卖掉自己的全部家当,打算重修这座学校。但最后钱被村长挪用了两万块,重建计划也因为贵州省一个不准乱建学校的文件而流产。最后还是借助有关部门的力量,童孔才要回其余的钱。“之后的童孔走向了两个极端。他远离了音乐,努力让自己过上田园生活,他在安徽老家和海南都买了乡间的房子,种花种草,喝茶喝酒。另一方面,他也变得更加偏激,他不再相信别人,不再相信善有善报。”
在音乐里忧伤和嬉闹的男人
回到大陆后,童孔再没有出过专辑,但他一直坚持创作。通过在各地采风,他写出了《三亚湾恋曲》,《大理舞曲》,《土家山歌》等民族风味很浓的作品。而他后期的作品,渐渐浸染上一种哲学味道。他信佛,又迷恋49年以来的意识形态体系,如果没有这次意外,最终的音乐风格也许会趋向于在宏大中叙事,而且很可能是主旋律的。这种倾向在《具有哲学意识的思维方式》,《为本性翻案》,《热爱》等作品中已初现端倪。虽然只是形似,但自成一派的阐释方式透露出童孔的思考偏好。这种自成一派是野路子,往狠里说其实挂羊头卖狗肉。当然这可以说是阐释,也可以说是在刻意误读。
进入哲学范畴之前,童孔在音乐里扮演的角色是个一会儿忧伤一会儿嬉闹的男人。即使在该唱《欢乐的吉他手》此类迪斯科旋律舞曲的年纪,他也能变身/变声中年人唱“忧伤的一出戏”(《人生小站》)。《我不是一个野孩子》虽然号称摇滚,大半曲目却在真切抒情。《童孔》中这种分裂更加明显。在《水云间》、《两个永恒》、《冬雪》、《痛啊》、《有一种醉》、《我可以》里,他唱的是忧郁,嗓音沙哑,声声是痛;在《爹》、《乡妞》、《看着办吧》、《时间差》里,他又像个流氓一样蓬勃有力大大咧咧。前者是独自醉卧水云间时情不自禁的忧伤,后者是刺猬自卫时竖起的刺。一个人的时候,他往悲伤的黑洞里钻;一旦面对人群,面对老爹和姑娘,他又马上变化成毫无所谓的痞子。音乐就这样暴露了他的化妆术。那个恶狠狠将刀捅进别人身体里的光头男子,凶神恶煞的面目底下躲藏着的其实是一颗多么孤独又脆弱的心。
童孔这样的男人,你真不知道该让他去摘天上的如钩新月,还是待在地上看烟锁重楼。他肯定不情愿上天,因为天上屁都没有,他也不能老实待在地上,人情机关让他无所适从。但最后总得有个出路。陈爽回忆童孔说过自己四十岁时要做件大事。他以为指的是出家或者发新碟。谁都没想到四十岁这年,他杀了个人。
真像是宿命。他用自己的方式,选择了烟锁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