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评重录——虾米记忆——重返食人世间的,宋丹萍。“不吃狗肉”的更为沉郁内敛但依旧不乏瑕疵的Ululate(哀嘷)后期.(初评于2021年1月6日).
“...你还没有死啊...”
“谁...都要死的...但在我死之前...我...我要看一下...别人的心脏,是怎么停止跳动的!”
出自1937年中国首部恐怖电影——《夜半歌声》台词。
本篇参考相关电影/音乐:
2021年3月30日
摘自中国原始黑金属/老式死亡金属乐队——Ululate/哀嗥 2015年黑死专辑——《Back to Cannibal World》/ 回到食人世界最后一首单曲《Song Dan Ping》采样.
是的,这依然是一篇写于今年(2021)年1月6日时有关中国原始黑/老式死亡金属乐队——“Ululate/哀嘷”不算特别专业的音乐评论,多少还参杂了一点自我的个人可能过度解读。以及,人家这支乐队也没有受什么“意大利铅黄恐怖电影”风潮的影响,倒是这张专辑封面的画师来自于欧洲地区的西班牙,他的全名叫做:César Valladares.别说,绘制的蛮入木三分的,对于一个欧洲人来说,算是比较深入了解中国的恐怖文化了。但是这支乐队完全没有受到“恐怖风格”电影艺术的多少影响?真心也不是。至少这支乐队那张最为人熟知的原始黑专辑 ——《伢兹》,的确是有极其浓郁的“形式主义”的恐怖具象。这支乐队的音乐概念,本质上我觉得挺高,蛮深邃的。但这也可能是他们的音乐,始终在这个暗无天日的黑金领域内,无法成为像“葬尸湖”那样几乎“家喻户晓”的知名代表,甚至名气上不能与只出了几首单曲作品的“死因池”分庭抗礼。这支黑金乐队的旋律较为粗戾,曲风框架整体倾向于“原始”,音乐概念有种“似有若无”的“抽象”感,好像“呼之欲出”,但又不是那么完全的“一清二楚”,个人之感。因此我综合评价,还是可能会惹人不快的“四星”,因为在这世上“完美无瑕”的艺术,确实不多,至少这张尚未能够达到我“完美”的要求与构想。但是,这支乐队“糙”,也能糙出自己的独有特色来,也算是值得推荐的一支中国制噪。至于这支乐队到底是黑金属还是老式死亡,都有。是的,都有。现在的音乐风格没有那么“泾渭分明”了,包括《Back to Cannibal World》/ 重返食人世界这张。虽然曲风变奏较为明显,但音感的整体铺陈,还是有较为浓郁的“原始黑金属”的粗犷硬朗,只是在这条幽幽冥河间,散发出一阵阵刺鼻的腐尸味道,那是前世的愁怨,拉扯至异界的创伤。而且不“卖弄”地说,这张专辑选择的这个题材,这份“采样”,以及有关“宋丹萍”这个电影虚构人物所发生的时代背景,很难不让人有更多联想——这张专辑,是不是多少也有些“政治”取向?类似于台湾黑金属“某灵”那样?带着一些“含沙射影”的内容?“重返食人世界”......这样的专辑名称,也令人无法不产生一些多余的遐想。自然,更多也是,这张专辑多少也有些契合,清明时节的氛围悲伤。
但是不适合之处在于——不仅雨纷纷,欲断魂,更主要的还是——春来报。不是么?所以,是的,事实上,不该一味沉溺哀伤。如果有人问我——“你心虚与否?” 我可以这么写——我一点都没感觉,我没有所想。包括我的姥姥,我的父亲。我都很少去看望。
终有一日,会“久别重逢”的,不是这样?
2021-01-06
“狗”
“狗逼”
“狗东西”
“狗养的”
“狗逼操的”
以上来自中国首都北京“星光党”总司令部前任主席“叶树琴”与现任连任女性领导人“崔星吟”对祖籍为河北武安,现藏匿于山西省太原市地区的“共持会”会长——邓伟豪的简洁有力,言简意骇的负面评价。而之所以在这篇有关音乐的日志中提及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是因为个人真心感觉,一切悲剧的伏笔,多少已在距今(2021)的六年前埋下了,如果以一种消极的“宿命论”角度看去,何出此言?因为我这家伙也真是哪首评价不好?非得“有感而发”有关于“犬”之内容的黑金音乐,还在当年(2015)的盛夏之时写了那么多,而那段有关中国原始黑金乐团——“Ululate/哀嘷”乐队的音乐评论,在后来,也收获了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反馈。认为“言之有理”者,大赞我“心思细腻,奇想天开”,认为纯粹“胡言乱语”者,觉得我罗里吧嗦,废话连篇。对于以上两种观点,我都接受。因为本来我自己都觉得在有关“不吃狗肉”这首音乐作品的主页中确实有些“大放厥词”,在明知这支乐队的音乐主题,就是单刀直入的“毛骨悚然”后,还硬要在一首本质上并不复杂,甚至多少确实有点“刺耳”的音乐作品里,加入那么多属于个人一厢情愿的“意指意象”。着实有些化简为繁了。我就多热爱这支虽然力图追随“Burzum”,但最终效果却不过是末学肤受,略知皮毛的中国原始黑金底蕴的“Ululate/哀嘷”吗?也不是。只是纯粹出于一种属于“记忆”点滴的,一定情怀。但放眼整个也已多少有些参差不齐的黑金领域,“Ululate”确实只能算得上,中规中矩,甚至可以这么说,令人感到确实能有“心烦意乱”听感的二流乐队而已。是的,即使是在音乐中本就不是“主流”意念的黑金世界,他们客观地讲,也不能说是“一流”黑金。但是“下流” “末流”这种完全贬义的评价,自然更不公平。中和聆听后,我个人给这支乐队的点评就是——差强人意,有些“二流”。
“你这条狗嘿!都骂人家‘二流’了,还分享人家的音乐干什么?”
很简单,这世上多数音乐主题,节奏旋律,氛围整体,其实都不算是完全“顶流”的“一级”。尤其是这种多少本就游离在主流思想外的黑暗地下音乐,他们受制于资金短缺,器乐不够先进,装备无法完善,录音条件有限等诸多问题,所以导致音乐基调有时极其粗糙,甚至有些不该那么粗糙的地方,也那么糙。这些也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他们也想让自己的音乐,既能达到“与众不同”,又可更多走入那些信徒,坚贞不渝的内心。可硬件条件无法跟上,有时倒也确实成为黑金属这种在当今多少也比较泛滥成灾的风格,能够堂而皇之,去滥竽充数的具体原因。再加之无法无天的多数意识形态内容,更能随性为之的模糊,音乐本身“清晰”层面的一些技术问题。于是乎在其他音乐中一再被强调的“旋律”与“唱腔”,在黑金属这类偏向边缘地下化的音乐风格中,反而成为了“返璞归真”的定义。我这话写的确实有些难看,但也是事实而已。
总而言之,虽然这支“Ululate 哀嗥”绝非我个人心头大爱,但整体而言,他们音乐作品的“粗糙”力道,拿捏的恰到好处,至少在我听来,是平衡了原始黑金属中那股凶煞的蛮狠之力,与此同时,也达到了一定速度感觉的激流张狂,是支“粗中有细”的黑金乐队。不过至少《伢兹》这张里所表现出的那种过于“尖利”的黑嗓,的确有些使人多少抓狂。“葵”当年的感觉其实无错——干燥的黑腔。一点都不圆润,甚至没有“棱角”。确实像个初学者没学好,结果多少“唱砸”了的“娘娘腔”。这点,还是有必要说下的,却有此种感受。
但今日我写到的来自“Ululate/哀嘷”乐队的音乐专辑,不是《Yazi》,而是这支乐队也已是六年前发表的《Back to Cannibal World》. 至于为何写起这张,首先,“虾米音乐网”宣告终结,一定程度上,这是篇关于此处,我最初音乐印象的一点感性记录,因为我早写过,说过,这支乐队,虽然平平无奇,但我印象中首支令我完全有了清晰概念——“哦!这样情感基调,狂放节奏,悲壮旋律,压抑氛围的音乐才叫‘黑金属’!”的乐队,就是他们。多少,也算是“情怀”产物的源发团队,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所以,既然一切都无可挽回,如此惨淡收场,我就写写这支,其实就是标准的“原始黑金属”乐队的一些个人见解。他们应该是“始”,也理应为“末”。至少“虾米音乐”。
这张《Back to Cannibal World》/ 回到食人世界,怎么说呢?我可以这么说,当年初听这张时,我还真不习惯,没有了那“尖涩”嗓音作为主音铺陈的此张“新专”。感觉“味道”都不“原汁原味”了。很明显,不是换了一种唱腔技法,就是干脆换了个主唱。对于这张专辑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意,和意识核心,当初也没太多想要了解一清二楚的兴趣,就随便听了一下,别说,我认为这张在听感的“厚实”感而言,是要比《伢兹》略胜一筹的,他们最初宣传自己乐队的那种“根源泥泞”感,也十分显山露水了。整体节奏更为“缓慢”,旋律音感更倾向于一种绵密的阴沉。音乐主题其实也比《伢兹》更为清晰,主线分明。我个人聆听后的解读,真觉得有一丝对凡尘俗世彻底“恨之入骨”的衰竭之感。之所以用“衰竭”比喻,是的,这张专辑的听感,真心沉缓,主唱的念词,抑扬顿挫,分明浑厚有力,但你真是感觉不到什么“力量”,亦或“速度”,事实上“激流金属”的掺入,要远比《伢兹》要少。如果说《伢兹》的鼓点、贝司的铺陈,还是“清脆跳脱”的,这张“回到食人世界”,就是充满重量质感的,你的耳膜能感受出,音乐的那份沉重,阴郁。这张,就不可能有“闻声起舞”的误解反应了。哈哈!
且发音不同,这张《Back to Cannibal World》使用的是母语汉语发音演唱,甚至一些作品里,是能听清一些含糊不清的歌词大意的,比如《Anxiety of Mortality》/ “死亡率的焦虑”这首,已经能听出一些古词近似的表露本意,甚至有些很难在此类黑死音乐里出现的短暂“诵经”内容。比较有趣的是“伢兹”这张专辑的歌曲名都是中文,但选择的演唱语言,却是英文;而“Back to Cannibal World”这张专辑所有的歌名都选择的是英文,结果一切的单曲作品,却都是用中文演唱。这支乐队总是有些“别扭”,无论是他们选择的主题,还是演唱技法,永远都不是那么“符合时宜”。是的,概念始终有些偏离哪怕黑金属风格里,那种完全“确立”的深意。比如“葬尸湖”或是“黑麒”就是“古色古韵”的中西合璧,要么就像“刺眼光芒”干脆就是冥顽不化的刀光剑影,腥风血雨,或者就像失败后转向“新派残死”的“祭月献给尸”,我们就是热爱“玉体横尸”的献祭。这些国产乐队,都有些极其鲜明的主题含义,可是一直以来,我个人认为“Ululate/哀嘷”没有,或者说他们的黑金概念,有些模棱两可。让人不知道他们是纯粹的“恐怖主义”还是一些更为确切的诸如“自然主义”。他们的音乐理念,就像这支乐队的多数音乐作品,其实是有些杂乱,混沌的。而且这支乐队的翻唱作品,和现场收录,也真是有些太多。这些,都算是他们的“美中不足”之处。若说他们的黑金概念究竟是什么?我个人发现,居然是“电影”!
是的,无论是《伢兹》受到意大利“铅黄电影”浪潮影响下,借残肢断臂表现对人世的厌恨与对生命的恐惧,还是这张《Back to Cannibal World》,灵感多数明显来自中国本土的首部恐怖题材电影——《夜半歌声》,这支乐队的很多作品灵思,都与“恐怖片”息息相关,而且都是比较“血色浪漫”的那种类型。无论是意大利“铅黄电影”风潮的华丽,还是中国《夜半歌声》特殊时代的“爱国主义”的融入,都不是那种类似于“祭月献尸”完全玩弄“恐怖”本身的单薄意义。“Ululate/哀嘷”的恐怖,还是有些“意味深长”的概念核心。即使我也读到,有人如此评价这支乐队——“玩黑就少整点故弄玄虚的采样和装逼吧!”
这样的负面评价与观点对不对?也对,这支乐队确实有那部分晦涩难懂的“装逼”部分,但我还是这样的认知,在“祭月献尸”这支乐队当年给与可能是“暗狱戮尸”成员的回复里就说过:“听黑金属的乐迷,都有一定程度想要标新立异的别样心理。” 我原话并非如此,但本意就这。我就不过多自摘自己的旧话了啊。黑金属这种音乐风格,本就有“装神弄鬼”的成份,因为黑金的源头,就是来自“宗教” “亵渎” “反神” “反传统”等这样的思想取向,因此他们的曲意,不可能完全规避“故弄玄虚”与“装逼”的一定。我还是这句话,爱听黑金属的,都有些“装”,暗叉是,我是,明星是,甚至狗狗都有。那位“W”没有吗?“反动”这个自定义标签就是!如果黑金属的曲韵都那么“浅显易懂”,歌者何需“地下” “黑暗” “边缘”自诩?玩“韩国流行”不是更快的成名捷径?
所以本身,听黑金的人,以及用黑金属作为主体艺术表达的艺人,都是有些至少“别具一格”的性情。起码,他/她们不妥协,这种基础性格,还是拥有吧?我这话写的确实有些难看,无论谁人是否能够读到,但是我就这话——黑金属本就是故弄玄虚的装逼,而且还很容易清高自诩。他们就是这么一群人,只是程度分个轻重而已。
所以,综上所述,“Ululate/哀嘷”乐队在中国黑金领域内,仅从出道时间上看,也是“元老”级别的团体了。但是他们的发展......却真的远不如同时期的“冻结的月亮” “黎明的幻象” 或是哪怕后期改名换姓后,在另个领域,大放异彩的“暗狱戮尸”等乐队。为何?就是他们选择的音乐主题,本就有些“狭小”。再加之乐队的音乐作品本身“索隐”性质太过强烈,不是那么“通俗易懂”,他们甚至没有多少“民族气节”亦或“爱恨情仇”的哀恸。题材太偏,技法也是比较边缘,而且他们的唱腔......的确无论是哪位,其实都不是那么“百听不厌”的属于“好听”的品种。最终,落得比较“无人问津”,也就专业的乐评人,和我这样一如往昔孤寂的屌丝,将他们本质没什么太过“复杂”深意的音乐,拿出来煞有介事的,还写一写。
但《Back to Cannibal Worl》这张专辑值得一听吗?嗯!我觉得不错。保持了“Ululate/哀嘷”乐队一直以来,“四平八稳”的水准。而且特别奇妙地是,我发现这支乐队的音乐作品,一张比一张“慢热”,就是那种初听你无感,甚至无法忍受,结果渐渐地,整张都觉得“耐人寻味”的感觉。这张其实也一样,你若是听不进去,一首都无法欣赏,但听进去了,就也习惯了这种多少有些略微凌乱的风格。本张专辑也是到了差不多第四首《Anxiety of Mortality》/ 死亡率的焦虑,这首时,渐入佳境。最为出彩的必须要说最后一首《Song Dan Ping》/ 宋丹萍,这首曲子的电影采样,无论是开曲时电影主角那充满“腐朽”气质的狰狞怪笑,还是到了近乎曲终部分时,我写在本篇算得“乐评”的那段精彩对白台词,都很契合这首黑死音乐作品的整体氛围,感情,节奏。尤其那段“谁...都要死的...但在我死之前...我...我要看一下...别人的心脏,是怎么停止跳动的!”然后紧跟着,就是主唱沉郁的哀鸣,和电影主人公,最后的仇意,采样与音乐本身所要传达的那种情感,融合的相当紧密!包括《Not Always Be Silent》/ 不要总是保持沉默这首头曲的电影采样录用,也是比较得当的。我多少是有些怀疑,这张专辑是不是也有些“民族主义”的深刻含义?不然为何选择《夜半歌声》这部上映于中国1937这一乱世的,恐怖电影呢?
1937年的中国,是怎样的乱局,如何的惨景,我想不用我再多提了吧?
而“Ululate/哀嘷”这支乐队的拿手好戏,就是借用“恐怖主义”的外衣,去向听众表达一些,不过来自尘世的,一派凄清。所以要单论“纯粹”,这支乐队其实比哪支乐队,都“恪守本心”,“不忘初心”。我真如此认为。
好了,这篇有关我个人在“虾米音乐网”上最初聆听的黑金乐队的“当下”乐评,其实也不是完全的“乐评”,就到此结束了。这是一支多少有些“模棱两可”的黑金乐队,概念虽然也很清晰,但是作品的内容,旋律,都确实没什么太多“独特”之处。我还真就觉得,《伢兹》这张,最为狠厉,也最是清冽。自然,最特别的,还是那首我多少“想歪”的《不吃狗肉》。
但人,确实,不可能总活在,那同样悲哀的过去。至于本篇出现的他人,我承认,只是我点缀的提及。因为“不吃狗肉”这个歌名,多少令我觉得有些自嘲,同时,也是对众生的嘲讽。这句话懂没懂,不重要了。我写出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