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裙背后的世界》专辑文案

这是一个由歌词出发,用经典的精神重索今天城市面貌的案子。
走70到90年代,有一些粤语歌一直在我的血液里,潜移默化地一路影响着我的创作,虽然我深受英美唱作文化影响,但一直还是对自己的母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在众多粤语歌的宝藏之中,就是这个名字让我最着迷:徐小凤。
许多观众对小凤姐的第一印象,就是她树立了影响整个华人流行乐坛的演唱会文化,还有她的波点群、金光灿烂、顺流逆流、风的季节……却很少人会研究她的选曲及歌词,《爱郧书》希望做到的,就是让听众重新认识这些作品,感受到这些歌在香港及粤语歌历史上所代表的意义,与及明白她们跨越了时代的影响力。
小凤姐在演唱会上说过,他不理会市场选择,只会选自己喜爱的来演绎,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他的作品一直保留着一种智慧,一份真挚,她的选曲xx宏伟,但主要可以从歌词分作三个系列:
人在异乡的漂泊感,如《漫天风雨》,《每日怀念你》,《人似浪花》;城市人的生存xx,如《风雨同路》,《星光的背影》,《城市足印》;与及好玩的派对歌曲,如《喜气洋洋》,《自己人》。
70年代时,在英文金曲大行其道之后,电视剧主题曲垄断了全世界的华人社区,但小凤姐加入香港新力唱片公司之后,却做出了很重要的一步,运用日本演歌的演唱技巧,融合中国式小调和西式旋律,加上意境丰富用字隽永,有关旅人与乡愁的歌词,制作了数张极其精致的概念专辑,让她在中文乐坛自成一家;
80年代在康艺成音的数年间,开始出现自传式的作品,其中的代表作《顺流逆流》及《随相曲》,是大城市人们对于成败得失处之于泰然的向往;
在90年代社会的辉煌下,她的歌也为时代画下印记,宝丽金时代的《双城记》和《文明泪》就是好例子。她作品里的漂泊感一直延续到90年代,让香港人普遍无根的感觉得到明白和安慰。
纵观多年在音乐形式上的变迁,小凤姐唱的歌词一直把所有的感觉沉淀升华,就算激情如《婚纱背后》,也带着一份释然,这种情绪智商亦是我希望能在我的创作里做到的;而我亦惊讶地发现,原来很多自己的创作也尝试带着这些经典的精神:《重回布拉格》,就是《每日怀念你》的释然,《活下来》就是《双城记》大时代里的自处,《青草地溪水旁》/《错得对》,就是《随想曲》对生活上种种的反思……
每个时代需要有自己的声音,但总有些信息历久常新:我对于这些作品勾画出的世界有着深厚的敬意及感情,亦尽努力在不扭曲作品原本精神的大前提下,做出了一点点文字上的改动,更切合这个时代的语言之余,也有点自私地希望用这些作品说出自己现在的心境;这些种子在我心里长出越来越多花草树木,“即使明日有雨,也有树荫可躲”,让路不再难走。
谢谢每一位前辈创作人,
谢谢小凤姐,
谢谢广东歌,
谢谢每一对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