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记忆——浩劫的南京,泣诉的魂骨。但不该用“沉默”的“黑暗氛围”(Dark-Ambient)诠释。(初评于2021年5月6日). 来自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军事工业,沉重的悼念情怀前,居然是“兽性”的张扬,这还让我怎么正视,此张悲怆。
本篇参考相似主题音乐:
嗯,这支来自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单人“Dark-Ambient”(黑暗氛围)音乐实验计划 -“Most of The Taciturn”(沉默的大多数)是一支主以“惨无人理”的历史往昔为作品主要氛围框架的传诵目的,我总不能写一位单打独斗的艺术家的音乐噪响,是个“团体”。虽然此类泛黑暗题材的响动,通常热爱如此标榜,但一个人的“乐队”真的让我觉得这不能称之为一支传统意义上的“团体”,太孤独了。因此我更爱形容成“计划”,在边缘音乐人的圈子内,不同风格的音乐分支,本也是“计划”的部分。令我有些意料之外的是,这支乐队的其一成员,居然是“Virus of Predacity”(肉噬性病毒)的团员,唉,怎么说呢?这是一支非常污秽不堪,曲风“抓耳挠腮”,似乎一时半刻都不能再等的,急火攻心就是要赶紧让自己不安分的阳物,填满春水的欢欣,这么一支“色碾”组合。但今夜我个人重录的这支“Most of The Taciturn”(沉默的大多数)与其截然相反,它的气氛是严肃的,采样是残酷的,所指向的深意,是悲凉万丈的。没错,那场发生在八十五年前的“屠戮浩劫”,具体方位,在中国六朝古都的南京,那是我国曾经的首府。而这张“Nan King”(南京)就是以空冷凄切的阴郁回响,带听者重回,那个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的,若隐若现的苦难绝望。但去年个人在重评此支的此张时,我个人就写过类似的观点:“这段历史确实悲痛,但表现手法不应该再‘内敛’什么;冷静的思考,那是因为我们此时此刻,暂时安于和平的享乐。这段历史,其实本应用‘狂热’的基调,去悲吟一曲的。该记住历史并反思‘怎样做才能让历史不再重演’的不该只是我们,那个狼子野心的国家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反思,那么此类惨景,不见得真不会在当今,重新响起,凄惨的绝响。”
是的,我对此张专辑“含糊不清”的空旷呈现,也不是那么满意,而且不太喜欢这张专辑那样的文案。中国的黑暗氛围类型不是没有过类似“历史”的声张,但不知为何,大多都是这幅“欲言又止”的听感,过多“气氛”的烘托,与只剩下低沉的伴随着战火纷飞采样的,徒剩哀伤。这样的意义,其实不大。
还有,最近南京“玄奘寺”明目张胆多年供奉日本战犯灵位的事,想必再不关心时事的人也都听说了吧?唉!我本来想多说几句的,在这样记录着劫难的氛围音乐里,但,保险起见,我就不多言这件事了,其实我并不感到多么震惊,遗憾,亦或悲愤,反正这片土壤,一直没有痊愈过,偶发点恶疾,实属正常。最主要的是,我确实不想细说,可能措辞,未免过激,又“敏感”了。我真是服了这里。但今夜我想着重提及的,还是这支计划成员之一,居然是一支“碾核”乐队的元老,真的有些吃惊,因为那支名为“Virus of Predacity”(肉噬性病毒)的乐队,讲真,音乐内核,就好象一群急不可耐的狼虫虎豹似的,疯癫异常。真的有种“鬼子”在残垣断壁的死城间,费尽心思到处找“花姑娘”那种听感。唉,得知是这支乐队的一个分支,对这张有着沉重历史主题的黑暗氛围专辑印象,又下沉几分,很难不受影响。而且那支“本体”的碾核风格乐队的唯一一张专辑还名叫:“Rapes Joy”(强暴快乐)这还让我怎么直视这张确实略显做作的“Nan King”(南京)啊?
真的有种“入侵者虚情假意地不正面进行致歉”这样的听感。我真想给个差评。但,这毕竟是“南京”,从情感上,我不能够。那么,就维持原状好了。只能说,人,不止一面吧。
就先这样了。
2021年5月6日
我给这张中国黑暗氛围(Dark Ambient )作品“Nan King”(南京)“力荐”的评价是因为这件极其悲惨的历史事件本身值得被铭记,尊重,与警醒。但是单论“Most of The Taciturn”(沉默的大多数)这张以如此沉重历史题材为主要核心创作的黑暗作品而言,的确,力道不足。根本不足以体现出这场惨绝人寰耻辱的历史凝重感,和这张专辑本质确实是想体现的一定“历史责任心”。所以我个人也是没感受出这张氛围作品的厂牌简评,那句“出人意料”的回味感,亦或能够令听者感同身受的悲愤旋律在哪儿。没错,这是一张“黑暗氛围”作品,这种音乐本就不是“黑金属”那种更具“渲染力”的实验性音乐,“黑暗氛围”的曲风更着重体现在对“环境”二字的表现上,而非“意识”的强烈流露。比如充满宗教仪式感觉的祭祀经文,或是接近“浪漫主义”色彩的“鬼怪神明”(类似吸血鬼传说,神话典故等。)但是这张专辑的内容所承载的人事,它并非来自于“虚构”,而是一件充满绝望色彩的真实事件,且与国人息息相关。所以这种带有沉郁历史深意的音乐主题,即使是用“泛黑”风格加以体现,也不该用“黑暗氛围”这种本就结构阴冷,音感压抑,而且这种音乐风格并不能释放出类似于“哀乐”之声的悲悼之感。多数“黑暗氛围”风格的音乐,完全就是探索那些可谓“虚无缥缈”的异度世界,这种音乐偶尔聆听会感到“新鲜”,但是常品,我个人,各位友邻,过客,亦或故人们,只是我个人感觉,会显得十分飘渺,甚至无神空洞。而“南京大屠杀”不该是这样的感觉,它就是惨烈的战争产物,和发指的乱世暴行。既然那些尸骨累累是真实存在的,那些灭绝人性的血腥屠杀是不可磨灭的,为何这张专辑“阴沉肃穆”的哀悼回声,去表现那些是以生命铸就的灵魂残害?那纪念馆上刻录的数字,是真实可信的,是不曾磨灭的存在。他们不是“黑暗氛围”音乐中“似有如无”的偶有“祭奠”,亦或是那些确实有些不知所以的采样里“模糊不清”的远去哭喊,他们的沦陷就是我们今天能够在这暂且安宁的生存环境中,苟且的今天。这话写的确实有些“上纲上线”,有点“道德绑架”,但事实如此,请不要忘却。
所以从个人的音乐感知而言,这张“黑暗氛围”专辑其实不值得“满分力荐”,可是歌者能够选择这样的题材,已经算是有所忠骨的体现。他就擅长这类风格,而在中国“泛黑”音乐中,如此沉重的历史相关音乐,的确少见。我就当这微不足道的“满星”给与那些在国难中受尽欺凌的同胞吧。虽然根本不能代表什么,他们也不需要这份“成全”。但是这张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黑暗氛围作品,是的,其实我不太满意,歌曲作品数目虽多,但在“黑暗氛围”这种过于“形式主义”的音乐类型的烘托中,根本显得语焉不详,没有能够使人感到“这件事何等令人悲愤”的感觉。让人听得,觉得简直轻描淡写。而一些乐迷大惑不解为何会有“英文”出现?那段英文采样,应该不是“张纯如”,就是“明妮.魏特琳/Minnie Vautrin”,我个人解读。而且应该就是。可是......这两位的采样回响都不如“昭和天皇”的历史采样清晰......这.....权当是这张“黑暗氛围”大碟在表现“战争元凶”近乎只手遮天的猖狂吧。而主唱在这张专辑中,“X”这首歌曲里,亦有应是自己的念词,大致上是在说有关“南京大屠杀”被屠戮的无辜百姓的惊人数量,和日军的兽性暴行。但是这种表现形式......其实当年在“虾米音乐”上,我就觉得,真的,有些“温水煮青蛙”,不是太适合。“南京大屠杀”虽然是黑暗的历史事件,但是“黑暗氛围”的体裁,事实上是无法承载下如此惨烈的往事的。它只适合“装神弄鬼”,并从这一基础上,隐喻些什么。可一旦涉及“现实主题”,就显得薄弱了,不堪一击。
而这篇评论的前缀之所以有“虾米记忆”,是因为这张专辑如果没记错,是一位我称之为“狗狗”的女性金属党当年推荐分享的,是的,她是南京人,听这样的音乐,很容易产生共情。而当年的我,将这张“黑暗氛围”,定义为——“反战黑”。“狗狗”点赞。却有这么点零星记忆。但我可以说句实话,这样的类型,太含糊了,并不能有何“反思”作用。这样的题材,就该让更多人知道,而非成为一种“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