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一说歌词--红颜如霜
概括来说,这首歌实际是描写了一个简单场景,即拆信-看信-回信这个再简单不过小场景。这也是方文山最经常用的形式,比如《青花瓷》,他就是将制作青花瓷的整个过程用歌词描绘出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想要有最好看的青花颜色就需要等烟雨的天气下去制作,而这种特殊的烟雨天气是很难等到的,这也是青花瓷珍贵的原因。下一句是【而我在等你】这就突出了我等你的出现是多么的渺茫就像等这种烟雨天一样。
《红颜如霜》也是用了这个通过一个场景去表达情感的方式:
不知道佳人是什么原因远走他乡,方文山也没有给出这个原因,但是她在远方写了一封信寄给了正在思念她的男主人公-【我】
信札拆封谁为难 不过寥寥数行 娟秀字迹温柔 却感伤 妳将心事 上了淡妆 该说的话 却被仔细收藏
充满期待的我拆开信,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寥寥数行,内容并不多;字迹很娟秀优美,语言温柔,但是有些感伤,因为能感觉出来你有很多话要说但是你欲说还休,都很小心的隐藏了,这就像你化的妆一样,你把心事也化上妆修饰掉了(通感的用法)。
这里方文山彻彻底底的将场景写实化。正常情况下,拆开信,映入眼帘的就是写的字多字少,字好不好看,然后再仔细去每行阅读,在得知内容后,才会有【心事上妆】【话被收藏】的感觉,可以说是在描写看信的程序上是非常细腻了。除此之外,通感的手法他依然用在这首歌上,熟知方文山其他作品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他快把通感的手法用烂了(笑哭)
以上开篇方文山就奠定了感伤的基调,接下来他写道:
暮色望垂杨 拱桥粼粼月光 忆往事我走笔 也阑珊 红颜如霜 凝结了过往 芦苇花开岁已寒 若霜又降路遥漫长 墙外是谁在吟唱 凤求凰 梨园台上 西皮二黄 却少了妳 无人问暖 谁在彼岸 天涯一方
这时候已经是黄昏了,我向远方的垂杨看去,旁边拱桥下的水也泛起了粼粼月光;黄昏已至,基本上这也都是心事上头开始思念的时间,看完信的我也不禁想到我跟你的往事,如果让我写信,也差不多是萧条之意居多;你的容貌就像这霜一样,过往被冻结,你的样子也冻结在了我的回忆里(你现在不在我身边,我又如何双目再得见呢)。芦苇花开了,说明再往后会越来越凉寒,如果再霜降,你我之间的路似乎也更漫长了;忽然墙外头有人在吟唱《凤求凰》,那梨园台上唱的都是西皮二黄,凤求凰,但我身边看不到你,你的嘘寒问暖也得不到了。彼去是你,此处是我,你我相隔天涯.......
这一段是主人公看完信之后思绪跟情感的变化过程。方文山在这段是通过视觉、听觉、体感等这些角度来体现主人公的内心变化。日暮、垂杨、月光、拱桥,这一系列的意象渲染出一丝静谧感伤的氛围,而且垂杨、月光是典型的古人用来表达思念情感的意象。这是视觉,体感上就是霜降,天要凉了芦苇花知节气,这种体感的凉意真的跟思念的暗伤相当契合。最后是听觉,《凤求凰》西皮二黄的唱腔,很热闹,而且还是凤求凰,是甜蜜的是快乐的,方文山乐景衬哀情:墙外是凤求凰,而主人公这里凰飞走了,只剩下主人公这只凤,那只凰在天涯彼端。
另外就是【西皮二黄】,也有南北之意,因为西皮是秦腔,西皮是“北路”,二黄是“南路”,也暗指男女双方南北相隔,结果南北都有的西皮二黄却在一起唱起来了,很有对比跟衬托的感觉。
接下来:
一句甚安勿念 妳说落笔太难 窗外古琹幽兰 琴声平添孤单 我墨走了几行 泪潸然落了款 思念徒留纸上 一整篇被晕染 一句甚安勿念 妳说落笔太难 何故远走潇湘 妳却语多委婉 走过萧瑟秋凉 等来芒草催黄 而我遥望轻轻叹
视角又回到信上,这时候主人公开始写回信:你说写一句【甚安勿念】很难(这句是女方信的最后一句,对应的男方最后的用泪落款--个人猜测),窗外的琹跟琴的声音也让我多了一份孤单,我也开始写回信,也是写了寥寥几行,但是最后却用泪落款。给你的思念留在了纸上,我的泪晕染了信纸,我的思念也晕染了通篇的文字。你说甚安勿念这句很难下笔,但是你当初为啥要远走呢(如果当初你不离开,你也不会这样作难,我们也不会都去忍受这种相思之苦),你回答却很委婉,没说清楚。已经走过了萧瑟的秋天了,我却等来的是芒草变黄,你却还没回来,我只能无奈的遥望盼归,一声声的叹息。
这是这首歌的高潮,歌词的内容也很澎湃,主人公从看完信的感伤转到一种强烈的盼归心情,他开始聚焦在女主人公离开自己这件事上,写回信更是写哭了,其间情感难以述说,方文山开始用女方的信跟男方的信做对照,甚安勿念的落款跟泪水的落款都展示双方的无奈跟不忍,再加上时间的推移,女主人公离开自己,到现在都已经秋天了,现在秋天都要过去了,她还不来,男主人公好急的说。
在歌词最后还有一句:
而鱼雁不再往返
【鱼】跟【雁】的意象在古人眼里是书信的象征,进而表达自己的思念;方文山写到鱼雁不再往返,似乎在说明,他俩往后好像书信也断了...... 方文山你要不要这么残忍......这也给听众带来了想象空间,你会觉得他俩肯定有事(矛盾?不可抗拒的分离?......),也可能女的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移情?死了?......)总之是一个让人很难受的心情。
整篇歌词其实有很多出彩的地方,比如单独去解读【等来芒草催黄】里面的【催】这个字,已经是深秋,芒草必黄,但是方文山这个催字,精确的表达了时间的推移跟不等人,多加了一份时间的急迫的概念,也显示主人公的急切,时间再催下下去,他可能真的就绝望了:你好不好,在外面是不是真的【甚安勿念】,你为啥要离开呀,草都黄了,再往后都到年底了......
除了对时间推移的掌控,方文山同样在时空上也做了很熟稔的铺陈:拆信的时候是近景,方文山就写的很细腻,怎么拆,拆开先看到啥..... 随后,方文山又将场景拉到远方,【垂柳】【拱桥】还有远处的【西皮二黄】的声音,再往后男主人公要写回信,场景又拉了回到信上。方文山完全可以让听众变成这个主人公,跟着男主人公的第一视角,去感受这个场景的变化,在拆这封信的时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周边是什么环境,连气温也告诉你了。非常传神,很有体验感。
此外,歌词里还有很多方文山用心雕琢的地方,我不一一例列举了,大家多听就会发现。概括来说,这首歌实际是描写了一个简单场景,即拆信-看信-回信这个再简单不过小场景。这也是方文山最经常用的形式,比如《青花瓷》,他就是将制作青花瓷的整个过程用歌词描绘出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想要有最好看的青花颜色就需要等烟雨的天气下去制作,而这种特殊的烟雨天气是很难等到的,这也是青花瓷珍贵的原因。下一句是【而我在等你】这就突出了我等你的出现是多么的渺茫就像等这种烟雨天一样。
《红颜如霜》也是用了这个通过一个场景去表达情感的方式:
不知道佳人是什么原因远走他乡,方文山也没有给出这个原因,但是她在远方写了一封信寄给了正在思念她的男主人公-【我】
信札拆封谁为难 不过寥寥数行 娟秀字迹温柔 却感伤 妳将心事 上了淡妆 该说的话 却被仔细收藏
充满期待的我拆开信,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寥寥数行,内容并不多;字迹很娟秀优美,语言温柔,但是有些感伤,因为能感觉出来你有很多话要说但是你欲说还休,都很小心的隐藏了,这就像你化的妆一样,你把心事也化上妆修饰掉了(通感的用法)。
这里方文山彻彻底底的将场景写实化。正常情况下,拆开信,映入眼帘的就是写的字多字少,字好不好看,然后再仔细去每行阅读,在得知内容后,才会有【心事上妆】【话被收藏】的感觉,可以说是在描写看信的程序上是非常细腻了。除此之外,通感的手法他依然用在这首歌上,熟知方文山其他作品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他快把通感的手法用烂了(笑哭)
以上开篇方文山就奠定了感伤的基调,接下来他写道:
暮色望垂杨 拱桥粼粼月光 忆往事我走笔 也阑珊 红颜如霜 凝结了过往 芦苇花开岁已寒 若霜又降路遥漫长 墙外是谁在吟唱 凤求凰 梨园台上 西皮二黄 却少了妳 无人问暖 谁在彼岸 天涯一方
这时候已经是黄昏了,我向远方的垂杨看去,旁边拱桥下的水也泛起了粼粼月光;黄昏已至,基本上这也都是心事上头开始思念的时间,看完信的我也不禁想到我跟你的往事,如果让我写信,也差不多是萧条之意居多;你的容貌就像这霜一样,过往被冻结,你的样子也冻结在了我的回忆里(你现在不在我身边,我又如何双目再得见呢)。芦苇花开了,说明再往后会越来越凉寒,如果再霜降,你我之间的路似乎也更漫长了;忽然墙外头有人在吟唱《凤求凰》,那梨园台上唱的都是西皮二黄,凤求凰,但我身边看不到你,你的嘘寒问暖也得不到了。彼去是你,此处是我,你我相隔天涯.......
这一段是主人公看完信之后思绪跟情感的变化过程。方文山在这段是通过视觉、听觉、体感等这些角度来体现主人公的内心变化。日暮、垂杨、月光、拱桥,这一系列的意象渲染出一丝静谧感伤的氛围,而且垂杨、月光是典型的古人用来表达思念情感的意象。这是视觉,体感上就是霜降,天要凉了芦苇花知节气,这种体感的凉意真的跟思念的暗伤相当契合。最后是听觉,《凤求凰》西皮二黄的唱腔,很热闹,而且还是凤求凰,是甜蜜的是快乐的,方文山乐景衬哀情:墙外是凤求凰,而主人公这里凰飞走了,只剩下主人公这只凤,那只凰在天涯彼端。
另外就是【西皮二黄】,也有南北之意,因为西皮是秦腔,西皮是“北路”,二黄是“南路”,也暗指男女双方南北相隔,结果南北都有的西皮二黄却在一起唱起来了,很有对比跟衬托的感觉。
接下来:
一句甚安勿念 妳说落笔太难 窗外古琹幽兰 琴声平添孤单 我墨走了几行 泪潸然落了款 思念徒留纸上 一整篇被晕染 一句甚安勿念 妳说落笔太难 何故远走潇湘 妳却语多委婉 走过萧瑟秋凉 等来芒草催黄 而我遥望轻轻叹
视角又回到信上,这时候主人公开始写回信:你说写一句【甚安勿念】很难(这句是女方信的最后一句,对应的男方最后的用泪落款--个人猜测),窗外的琹跟琴的声音也让我多了一份孤单,我也开始写回信,也是写了寥寥几行,但是最后却用泪落款。给你的思念留在了纸上,我的泪晕染了信纸,我的思念也晕染了通篇的文字。你说甚安勿念这句很难下笔,但是你当初为啥要远走呢(如果当初你不离开,你也不会这样作难,我们也不会都去忍受这种相思之苦),你回答却很委婉,没说清楚。已经走过了萧瑟的秋天了,我却等来的是芒草变黄,你却还没回来,我只能无奈的遥望盼归,一声声的叹息。
这是这首歌的高潮,歌词的内容也很澎湃,主人公从看完信的感伤转到一种强烈的盼归心情,他开始聚焦在女主人公离开自己这件事上,写回信更是写哭了,其间情感难以述说,方文山开始用女方的信跟男方的信做对照,甚安勿念的落款跟泪水的落款都展示双方的无奈跟不忍,再加上时间的推移,女主人公离开自己,到现在都已经秋天了,现在秋天都要过去了,她还不来,男主人公好急的说。
在歌词最后还有一句:
而鱼雁不再往返
【鱼】跟【雁】的意象在古人眼里是书信的象征,进而表达自己的思念;方文山写到鱼雁不再往返,似乎在说明,他俩往后好像书信也断了...... 方文山你要不要这么残忍......这也给听众带来了想象空间,你会觉得他俩肯定有事(矛盾?不可抗拒的分离?......),也可能女的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移情?死了?......)总之是一个让人很难受的心情。
整篇歌词其实有很多出彩的地方,比如单独去解读【等来芒草催黄】里面的【催】这个字,已经是深秋,芒草必黄,但是方文山这个催字,精确的表达了时间的推移跟不等人,多加了一份时间的急迫的概念,也显示主人公的急切,时间再催下下去,他可能真的就绝望了:你好不好,在外面是不是真的【甚安勿念】,你为啥要离开呀,草都黄了,再往后都到年底了......
除了对时间推移的掌控,方文山同样在时空上也做了很熟稔的铺陈:拆信的时候是近景,方文山就写的很细腻,怎么拆,拆开先看到啥..... 随后,方文山又将场景拉到远方,【垂柳】【拱桥】还有远处的【西皮二黄】的声音,再往后男主人公要写回信,场景又拉了回到信上。方文山完全可以让听众变成这个主人公,跟着男主人公的第一视角,去感受这个场景的变化,在拆这封信的时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周边是什么环境,连气温也告诉你了。非常传神,很有体验感。
此外,歌词里还有很多方文山用心雕琢的地方,我不一一例列举了,大家多听就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