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读(费雷视角)
歌剧很好看!布宜诺艾利斯人似乎对于幽灵、妓女、弥撒、纸牌、吟游诗人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执着。皮亚佐拉的曲子一直很有情绪感染力,再加上费雷的剧本实在很优秀,这个歌剧注定会成为经典。如果不熟悉魔幻现实和超现实的表达手法,可能会比较难以理解,因为这个剧本里充满了隐喻。很喜欢费雷这种由外至内的书写,“幽灵”这个角色类似于索福克勒斯剧本里的“歌队”,也是唯一同情玛利亚的角色。费雷用“太阳穴的红点”暗示玛利亚死于枪杀,很有可能是因为布市偶然出现的动乱。但我个人更倾向于玛利亚没有死亡,只是进入了精神错乱的状态。
那么剧本前期的“二十个男人的欲望”与后期出现的首席精神分析师、玛利亚的游魂受孕后“见不得人的孩子”才可以联系在一起。即游魂玛利亚受孕不是因为耶和华显圣,而是妓女玛利亚的一次意外怀孕。这样解释就与后来的“婴儿的父亲是个木匠,会给她打造摇篮”“这个女孩诞下了另一个女孩,那是她却又不完全是她”的悲剧暗示重合。无论昨日还是今天,玛利亚的命运就如布市麻雀所预言的那样一遍又一遍地重演。
如果布宜诺艾利斯是这样的气质,那我也能一眼就认出走在布市街头的马尔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