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过去,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舞曲


一首歌听下来,一天一夜没睡觉被丢在酒吧的感受也不过如此。鼓点和人声争高低,不知道谁才是老大。就像两个人在吵架,吵的面红耳赤脏话用尽,只能反复用一句话垂死挣扎。碧昂斯现在音色倒真的更不适合舞曲了,实在太粗糙,一点都没有欢快律动的感觉,关键还不忘记狂炫技,这可是舞曲大忌,制作也过于复杂繁琐,听感格外的累。
其实碧昂斯的女性及有色人种平权还有创作力我一直都有疑问,年纪很小就被爸爸一手打造,作为经纪人的父亲将真命天女最好的资源都给了她;单飞之后又有大佬老公保驾护航,一手将她推上天后的宝座。从来没有独自面对压力,身后永远有男人出谋划策做后盾,这样子的人生不仅不女权更是男权的产物。也更不会有人敢因为肤色歧视这位黑人女王,从出生就是天之骄女,哪里知道底层黑人的生活?坐拥最好的团队,最好的制作,连音乐都不敢有人质疑。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当你的艺术和生活背道而驰时,只能说明艺术参与度不够了。前有麦当娜后有Adele、泰勒斯,她们的艺术都牢牢和自身绑定,从艺术中能窥见人生经历和个人想法。
说起女权,其实布兰妮反而更有真实的女权质感,靠自己成为了美国梦又被男人打入地狱,前夫的伤害、父亲哥哥的背叛,被监管的十三年又是为奴十三年,靠自己的绝地求生化不可能为可能获得了自由。布兰妮更是舞曲模版,她的美国梦名号也离不开自己歌曲带来的形象定位,让人舞动、让人快乐,这才是舞曲的灵魂。甚至布兰妮的二流舞曲《Till the World Ends》、《Womanizer》都动感十足,更不谈出道那些。
神局在柠檬水之后就走进了死胡同,之前她是单曲女王,有诸多类型的代表作,悦耳又流行。《Halo》,《If I Were a Boy》更是兼顾质量和流行,后者更是真诚反应女权。后来也许是为了搭上时代东风,也许是为了通过艺术性提高自身业内地位弥补自己销量缺憾,她做出了自身业内地位最高的专辑《Lemonade》,主打曲更是将有色人种平权和女权二合一,至此成为美式平权之母。在尝到红利后又越走越远,后期完全不考虑流行性,狮子王原声带和《Be Alive》更将自己化身非洲之母,彷佛被拐卖进了名利场,而不是热衷名利场的女皇。
但是所有路都有尽头,有几个歌手不想当巨星呢,只不过方式不同。在流媒体时代碧昂斯终于还是回归流行,用“文艺复兴”如此恢弘的标题命名新专辑,用最好的资源做出土嗨舞曲复兴文艺。说起来这个概念《21》、《1989》岂不是更有说服力?在首单中碧局将自己化身广大社畜中一员,不忘为时代发声,为失业人群发声:“Now, I just fell in love, and I just quit my job, I'm gonna find new drive, damn, they work me so damn hard, Work by nine then off past five. ”真的是生命不息,“艺术追求”不止,只怕以后唱个抒情,都要上升到大社会环境层面。听个舞曲而已,谁不想图个轻松呢?
而且朝九晚五就是碧局所理解的生活的重担,就能让人“ I cannot sleep at night”,就可以因为这种“压力”去“Release your job, release the time”。真的是女王观念拉满,和《绝代艳后》中玛丽皇后听说穷人吃不起面包,让穷人去吃蛋糕有什么区别?按碧局观念,普通人集体得辞职,都有任性做王者的底气,都可以不用为生计发愁,为房贷车贷孩子操心,都能在山顶豪宅俯瞰众生。哪怕你要关心社会,不去谴责社会环境、不去关心现实压力,居然号召普通人勇敢做自己,尽情辞职享受人生,真的是神切入点。类似的话题看Adele的《I Drink Wine》如何真情实感的谈感受就知道共情力和强大路人缘怎么来的,没有口号、没有空想、娓娓道来:

还是那句话,主流天后都活在名利场上,没有人是真的大艺术家,也没有人真的有那个本事把代表时代发声当艺术源泉。嗅觉如麦当娜般灵敏,也在贴政治后事业大挫,何况别人?麦奶前期的《Like a Virgin》和《Vogue》叫前卫开拓有眼光,后期那些政治专辑只能叫用力过猛不识人间烟火,离开了自己的土壤大力指点自己不切身感受的区域自然如此。艺术创作真离不开真诚,最华丽的制作视觉都不能弥补,没有人可以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