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图岁福,人间烟火的千里江山图
本文摘自《窦唯到底是怎么成仙儿的?》 原创宅少宅总有理2019-12-09 21:00 “对每个人而言, 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 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 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作家·赫尔曼·黑塞 「逝于1962年8月9日」 代表作品:《荒原狼》
07. 首先要说的是,对于做明星,窦唯完全没兴趣。他要是想红,第一不会离开黑豹,第二不会跟王菲离婚。他选择离场时,都正是那些人如日中天的时候,借着那么大的风,要过扬名立万的生活,太容易了。 一个人的选择,根本上还是拴着他的观念。 自始至终,他都只是着眼于音乐本身。至于其结果带来什么,不在考虑范围内。他接受苗野采访时就说了:“我觉得无论当歌手,还是做音乐,其实是很普通的事,没有必要把它弄得好像就高人一等。我对做音乐的理解是:我所从事的,只不过是我有兴趣和擅长的事情。仅此而已,再简单不过。” 《雨吁》之后,他依然坚持私人化创作。组过一个“不一定”乐队,叫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基本不唱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意,只做一些音音乐实验。去酒吧即兴演出,一晚上也就几百块钱。同时拿设备把旋律录下来,发唱片卖版税,几万块,应付日常开销。 拿音乐换大钱,窦唯没这个想法。他骑电动车、吃炸酱面,丝毫没觉得有何不妥。跟苗野对谈时,他就说,自己希望得到的,是一种顺乎天意、合情合理的生活方式,追逐名利,可能就会被名利控制。他觉得古时的先贤们就挺好的,那些人的生活很平淡,但那份从容和自在,更是他想要的。 说穿了,这是艺术家的路子。 这么往回看,当初的摇滚,其实只是窦唯人生的一段插曲。早年他爱威猛,就唱威猛,摇滚来了,他觉得有意思,就去摇滚,后来听了更受启发的,音乐有新方向,就去做更喜欢的。一直是按照自己的步调和兴趣在走。 这也就是为什么2010年的“怒放摇滚英雄演唱会”,滚圈儿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关系请他去参加,他却推辞说:“多谢哥儿几个好意,这么多年还没把我忘了,但我已经和摇滚没什么关系了。” 因为大家已经不在一个频道上。 这里面,没有谁高谁低的区分。 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已。 08. 至于跟随初代摇滚一路沉浮,以及和女人之间的爱恨恩怨,到底对窦唯的内心产生过何种波荡,旁观之人,难以揣测。往日情爱里的是是非非,这里不做道德评判,也无法评判。许多甘苦,只有当事人自己心头了然。
唯一清楚的是,经历了听众的簇拥、时代的呐喊和爱情的迷阵,见过荣光和浮华之后,窦唯最终选择是清净——俗称成仙儿。而要保持这份清净,就需要剔除外界干扰,走上直达内心的道路。哪怕为此付出的,是将才华局限在很小的圈子里,克制物欲,不为名利所负累,窦唯也怡然自得。 朋友苏阳说,他是个不懂变通的人,也恰恰是这种不变通,让他走得毅然决然。 当然,对于清净的修炼,也不是一时就能成的。想当初,瓜圈儿大佬卓伟老师胡乱写报道,瞎编他和高原、李亚鹏之间的龃龉,就很让他坐不住,引起一桩“烧车门”。是在历经了许久之后,窦唯才做到无视纷扰。 等媒体们拍摄他坐地铁的“邋遢照”,吃瓜群众们纷纷大呼“窘迫”时,他只回了一句“清浊自甚,神灵明鉴”,这才算是真的“成仙儿”了。这时的窦唯,是真不在乎外界怎么看待自己,幸与不幸、快乐与否的标尺,只在我的心中。至于世俗成败的标尺、外界纷杂的流言,都滚蛋吧。你出门解释,只会中计。
与其说是成仙儿,不如说这才是真正的反叛。大家觉得当明星光芒万丈,但我偏觉得众生不过都是寻常人;大家觉得有才华就该捞钱,但我就觉得内心自由才是根本。 能在一个巨大的世俗空间里,建造了一座自洽的小屋,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不困于七嘴八舌的吃瓜声响。这淡定,不易啊。 当然这样的人,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在“水木年华”最火的时候选择退出、为自己理想中音乐坐了十年冷板凳的李健,比如平反后明明可以名利双收、却为了“艺术教养”跑到美国贫民窟写作的木心,他们到底还是放弃了前者,选择了走内心最想走的路。 这个世界上,还就是有这种人。 黑塞不是说了嘛,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时代轰轰烈烈的震响,摇撼着路面。看着身边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嘈杂的、聪明的、汲汲营营的,总该学会一些不为所动。 毕竟歌里唱得好啊: “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它永远不会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