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最好的巴赫小无

1950~60年代末海菲兹,玛尔茨,米尔斯坦,谢霖,梅纽因,格吕米奥分别留下了震古烁今的小无全本录音,用各有千秋百花齐放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海菲兹傲然穹宇的气概,使自己完全超脱于作品的限制,孤傲的站在小提琴演奏的塔尖,漠然的俯视大地——爷就这么牛逼,你们爱咋滴咋滴吧~
玛尔茨以不输于任何一位男性演奏家的气势,对作品中的宽广宏伟做出迷人的诠释,是匈牙利学派没有湮没于俄罗斯学派洪流中的强力发声!
米尔斯坦冷静的通过精巧卓越的技术,将作品诠释的清晰明净却不寡淡,为后世做出精准的演绎,也将自己的名字牢牢绑定在巴赫的杰出创造上!
梅纽因凭借自己深厚的艺术感染力克服着技术几近塌方带来的完成度的缺憾,将作品中注入难得的温情与感动,宣告自己已经从天才的投射过渡到成熟的大师~
格吕米奥无疑是当时最佳的小无代言人,作品中所有矛盾和对比都通过抹平的演绎方式得到分配和解决,只让人感到平衡~平衡~
谢霖通过自己绝美的音色,在当时来说对谱面做了极大的还原,通过稳健的铺叙,清楚地陈述将一个甚至有些亲切的巴赫呈现在作品中…
想了解这部作品,50年代的米尔斯坦,60年代的格吕米奥和谢霖都在必听之列,甚至几乎是无与伦比的,直到米尔斯坦在70年代再次走进录音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