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里,才能再见到你那忧郁的双眸
看图说话版:
http://blog.donews.com/catic/archive/2008/07/14/1320272.aspx
很久,很久了,很久没有为一只乐队,或者一张唱片写些骚瑞的文字了。发觉随着时间的流逝,年岁的增长,我愈发的失语了。或者本来我就没有什么文思泉涌的才华,如今又渐渐丧失了当年那种憋着一股吃奶的力气拼命的挤出一个个字,一句句话的劲头了。
可是,当我很out的发现,Sigur Ros已经出了新碟,也很out的终于听完了这张唱片后,我觉得无论如何也应当再一次憋出一些字来,纪念那些曾经感动却已然模糊的感受。
三年前的《TAKK》——原来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三年——给我的感觉就是对《()》的延续,只是更有力,更强烈,更直接。在这张专辑后就有些担心Sigur Ros下面的音乐会是一种怎样的走向。因此在听现在眼前的《Mee Sue í Eyrum Vie Spilum Endalaust》前十分的忐忑不安,甚至不忍下手。那感觉就象一个吝啬鬼发现丢失了一便士,在几乎找遍了身上每一个口袋后,面对最后一个口袋却再也不肯伸手进去。我害怕听到的是我不愿意听到的歌曲,不愿意那已经明知不可能继续延续的璀璨感动的声音不再出现。
当然,当然不可能就这么望碟止渴,我当然还是听完了这张唱片。结果,则很不幸的仍然是失望了。在《TAKK》奔放的力量后,Sigur Ros走上了一条欢愉的阳光大道。过去的迷惑、悲伤、幽怨似乎都在这个夏天的阳光里随风而散。那些悠长的弦乐,清脆的钢琴,Birgisson柔弱的唱腔似乎都还是没有改变,但听入心中的却不再是绵长的惆怅,而是充满着希望的光亮。
这样的失望其实非常的矛盾,我想听到那熟悉的声音,我想再一次被他们用同样的方式打动,但同时却不愿看到一个一成不变的Sigur Ros。即便是他们声响中的情绪已经从深渊低谷中走出,走向神圣的升腾之路。因为我也很清楚,不论他们,还是你我,都不可能永远沉浸在那自闭的悲伤里,生活要继续,音乐也是一样。
在这个时候,忍不住从这张专辑开始回溯他们的音乐历程,我却在封面上看到了一些虽然牵强,但仍很有意思的意象。
提到这个之前有必要先说一下新碟的封面。这张封面本不是Sigur Ros成员的最初计划。在音乐几乎快要录制完毕的时候,他们计划中的专辑封面与包装仍然是应该交由冰岛籍艺术家Olafur Eliasson来制作。他于2003年在伦敦Tate Modern的一套装置作品“The Weather Project”就引起了Sigur Ros成员的兴趣,于是不光是这张新碟的封面与包装,他们还希望与Eliasson合作新唱片巡演的舞台艺术设计。可是当他们录制完成了唱片母带来到柏林看到Eliasson的封面草稿时,所有人都寒了…………于是合作计划只得终结,他们用专辑计划发表前不多的时间找到纽约的摄影师朋友Ryan McGinley,用他的作品“I Know Where the Summer Goes”中的一张照片作为“Emergency Artwork”。
Eliasson应该是挺郁闷的,他并没有什么错,可惜的只是最理解Sigur Ros作品的始终都是他们自己,就象他们过去四张专辑的封面与包装都是由自己设计一样。
从他们第一张专辑开始审视这五张封面,其中的变化简直就和他们乐风的变化如出一辙。
从《Agaetis Byrjun》封面的胚胎形象和《Von》中睁开眼睛的儿童开始,他们的音乐也如同孕育在母体中的婴儿和刚张开双眼的儿童,混沌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而他们悲悯深邃的音乐基调也已在这两张专辑中开始确立与成长。待到《()》的那个我们始终难以完全理解的括号,似乎也正囊括了那些少年与青年时的所有乖张荒唐的无法言喻的经历,他们的音乐也在这个时期进入了炽热灼人的高潮。而当他们从《TAKK》那片神秘的树林中坚定的走出后,不论是名气,销量,还是音乐都已经成熟了的Sigur Ros完全可以象封面上那几个赤裸的青年一样欢快的奔向另一片未知的世界。
也许我只能用这段自己臆想的历史来安慰自己吧。听着他们与伦敦小交响乐团放肆的演绎出一段又一段明亮的音符,我不禁为我的失望而感到嫉妒,嫉妒那些能够和他们一样轻松的奔跑的人,嫉妒那些和他们一样敞开胸襟赤裸自我的人,嫉妒那些阳光遍洒的草地与鲜花……
我依然怀念着过去的所有,那些声音就如同是用沙砾建筑在沙地上的城堡,已经裹挟在阳光与清风中崩塌、消散。但是它们每一粒都镌刻着过往的记忆,会在每一次想念中飞奔回来,在想象中重新建起那座沙中之城。只是,那曾经在城堡塔楼上凝视我的眼眸,永远不会再出现。留下的只有那扇空空的窗。而我,也永远不会知道要到哪里,才能再见到你那忧郁的双眸
http://blog.donews.com/catic/archive/2008/07/14/1320272.aspx
很久,很久了,很久没有为一只乐队,或者一张唱片写些骚瑞的文字了。发觉随着时间的流逝,年岁的增长,我愈发的失语了。或者本来我就没有什么文思泉涌的才华,如今又渐渐丧失了当年那种憋着一股吃奶的力气拼命的挤出一个个字,一句句话的劲头了。
可是,当我很out的发现,Sigur Ros已经出了新碟,也很out的终于听完了这张唱片后,我觉得无论如何也应当再一次憋出一些字来,纪念那些曾经感动却已然模糊的感受。
三年前的《TAKK》——原来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三年——给我的感觉就是对《()》的延续,只是更有力,更强烈,更直接。在这张专辑后就有些担心Sigur Ros下面的音乐会是一种怎样的走向。因此在听现在眼前的《Mee Sue í Eyrum Vie Spilum Endalaust》前十分的忐忑不安,甚至不忍下手。那感觉就象一个吝啬鬼发现丢失了一便士,在几乎找遍了身上每一个口袋后,面对最后一个口袋却再也不肯伸手进去。我害怕听到的是我不愿意听到的歌曲,不愿意那已经明知不可能继续延续的璀璨感动的声音不再出现。
当然,当然不可能就这么望碟止渴,我当然还是听完了这张唱片。结果,则很不幸的仍然是失望了。在《TAKK》奔放的力量后,Sigur Ros走上了一条欢愉的阳光大道。过去的迷惑、悲伤、幽怨似乎都在这个夏天的阳光里随风而散。那些悠长的弦乐,清脆的钢琴,Birgisson柔弱的唱腔似乎都还是没有改变,但听入心中的却不再是绵长的惆怅,而是充满着希望的光亮。
这样的失望其实非常的矛盾,我想听到那熟悉的声音,我想再一次被他们用同样的方式打动,但同时却不愿看到一个一成不变的Sigur Ros。即便是他们声响中的情绪已经从深渊低谷中走出,走向神圣的升腾之路。因为我也很清楚,不论他们,还是你我,都不可能永远沉浸在那自闭的悲伤里,生活要继续,音乐也是一样。
在这个时候,忍不住从这张专辑开始回溯他们的音乐历程,我却在封面上看到了一些虽然牵强,但仍很有意思的意象。
提到这个之前有必要先说一下新碟的封面。这张封面本不是Sigur Ros成员的最初计划。在音乐几乎快要录制完毕的时候,他们计划中的专辑封面与包装仍然是应该交由冰岛籍艺术家Olafur Eliasson来制作。他于2003年在伦敦Tate Modern的一套装置作品“The Weather Project”就引起了Sigur Ros成员的兴趣,于是不光是这张新碟的封面与包装,他们还希望与Eliasson合作新唱片巡演的舞台艺术设计。可是当他们录制完成了唱片母带来到柏林看到Eliasson的封面草稿时,所有人都寒了…………于是合作计划只得终结,他们用专辑计划发表前不多的时间找到纽约的摄影师朋友Ryan McGinley,用他的作品“I Know Where the Summer Goes”中的一张照片作为“Emergency Artwork”。
Eliasson应该是挺郁闷的,他并没有什么错,可惜的只是最理解Sigur Ros作品的始终都是他们自己,就象他们过去四张专辑的封面与包装都是由自己设计一样。
从他们第一张专辑开始审视这五张封面,其中的变化简直就和他们乐风的变化如出一辙。
从《Agaetis Byrjun》封面的胚胎形象和《Von》中睁开眼睛的儿童开始,他们的音乐也如同孕育在母体中的婴儿和刚张开双眼的儿童,混沌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而他们悲悯深邃的音乐基调也已在这两张专辑中开始确立与成长。待到《()》的那个我们始终难以完全理解的括号,似乎也正囊括了那些少年与青年时的所有乖张荒唐的无法言喻的经历,他们的音乐也在这个时期进入了炽热灼人的高潮。而当他们从《TAKK》那片神秘的树林中坚定的走出后,不论是名气,销量,还是音乐都已经成熟了的Sigur Ros完全可以象封面上那几个赤裸的青年一样欢快的奔向另一片未知的世界。
也许我只能用这段自己臆想的历史来安慰自己吧。听着他们与伦敦小交响乐团放肆的演绎出一段又一段明亮的音符,我不禁为我的失望而感到嫉妒,嫉妒那些能够和他们一样轻松的奔跑的人,嫉妒那些和他们一样敞开胸襟赤裸自我的人,嫉妒那些阳光遍洒的草地与鲜花……
我依然怀念着过去的所有,那些声音就如同是用沙砾建筑在沙地上的城堡,已经裹挟在阳光与清风中崩塌、消散。但是它们每一粒都镌刻着过往的记忆,会在每一次想念中飞奔回来,在想象中重新建起那座沙中之城。只是,那曾经在城堡塔楼上凝视我的眼眸,永远不会再出现。留下的只有那扇空空的窗。而我,也永远不会知道要到哪里,才能再见到你那忧郁的双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