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车:让你猜不中的听觉美妙轰炸
(本文曾发表于《看电影》杂志,需转载请告知或注明)
1996年, 丹尼·鲍伊尔与众当道摇滚乐队联手,挟带着汹涌的摇滚浪潮与《猜
火车》一起呼啸而过,用一种次世代文化的独立拍摄手法,在那些企图或已经
离经叛道的年轻人中间升腾出一番轰轰烈烈。这部成本为250万美金花费49天拍
摄而成的小制作影片,永远是那些鲜活冲动感情用事生机勃勃的年轻人不会错
过的电影。其间对药物文化的细腻描绘,在看似温和的体现手法上却有着让人
胆颤心惊而又兴奋莫名的感官体验。抛开这一大众对其瞩目的焦点的赘述,让
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觉上。在《猜火车》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镜头中,典型
的英伦摇滚在这里被最大化地释放,其间还有以Big Beat为基调的电子音乐极
尽渲染烘托之能事,94分钟的视听之旅因此而更多样化更加具有爆发力。
电影的开头是看过的人都无法忘怀的:当左右声道混合着男主角那被一代又一
代摇滚青年膜拜的自白以及Iggy Pop的类似拉丁节奏的狂热鼓点时,我们已经
毫无防备地被卷进了那个愤怒青年当道的年代。在苏格兰这片湿冷贫瘠的土地
上,这首Lust For Life尖锐地揭开了那个年代所有空虚与迷幻的起因,所有的
追求与享受的快感:“……I choose not to choose life. I choose
something else”。在轰隆隆的节拍功能化的感官刺激下,男主角直面人心的
白描式自呓更加让人奋不顾身激动不已。相比之下同张专辑中同样由Iggy Pop
操刀的Night Clubbing,或许只是因为情节的铺展需要而设置,而无法像Lust
For Life那么开门见山地大快人心了,在表现力上要相对平和些。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几乎让所有人都津津乐道的场景:男主角把好不容易得手的
毒品掉进了“全苏格兰最可怕的厕所”,导演匪夷所思地安排他跳进了那个狭
小肮脏的马桶里,马桶里面是一片清澈安静的水天交融。这一让所有观众都大
跌眼镜的安排刻薄地逼迫我们去思考所谓的美好与丑恶的对立。而耳中传来
的,是Brian Eno用电子合成的Deep Blue Sea——这缓和而优雅的美好节奏,
像是从某个高贵雍容的殿堂中传出,更是让人不由得要恶狠狠地谴责导演的用
心。每次当Deep Blue Sea那与西方传统摇滚有着微妙差别的电子前奏一飘出,
我总忍不住去想象导演躲在电影幕布后面那狡猾的微笑,想象着他正欣赏着给
我们带来的这一痛苦却无法脱离的美妙时刻。 音乐飘摇之中触觉柔软地被融
化,我们都沉浸在这独特的情节安排之中,思维和想象都已经迷离于身体之
外——都得多亏了这首Deep Blue Sea。
Primal Scream的Trainspotting做为点睛的音乐缓缓向我们掀起帷幕,诉说幕
布后一个又一个的情节发展。优柔难舍,犹豫不定,若即若离……你可以用尽
所有能体现这种懒散的迷幻氛围音乐的辞藻去形容它。带有邪恶却又渴望着纯
真的年轻时代的意味,在无尽回旋的电子背景音律中飘散流淌直到虚无消亡。
猜火车中有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拍摄手法,比如上面提过的马桶的空间臆想,
又比如通过第一视点展现的连贯镜头。男主角因吸毒过量被送往医院抢救的途
中,导演甚为神来之笔地借助被包裹在地毯中的主角的视线来实现这一让人茫
然而难过的情节。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这个情节的背景音乐——Loud Reed主唱的
Perfect Day。让观众从原本兴奋紧张的情节中慢慢地滋长伤感安静的情绪,这
都得归功于Loud Reed那空荡荡的磁性男声。键盘的高昂旋律最后打破了所有的
低沉,所有悲伤的情绪都集中在那一刹那间。屏幕之外的你或者我或者他,或
许会想象,或许能体会,镜头外看不见的主角心里的百感交集。
如果要说最让我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呼吸变得急促的音乐以及场景,首推主角在
自己的家中禁闭戒毒的那一片段。接连变化的梦魇不断缠绕着我们可怜的男主
角,强而有力的Big Beat催命般地敲打着所有观众的神经。没有甜美缤纷的电
子,只有可怖的单一的节奏。天旋地转忽远又忽近的镜头中,旋律随着主角戒
毒而并发的各种骇人的幻觉一再地攀升,与画面痛快地一同扭曲、变形,最后
在主角歇斯底里的嚎叫中迸发出若干苦闷不满的音阶……阶梯式的旋律递进把一
切推向淋漓的高潮。慢慢地,在声音渐去渐远之中,For What You Dream Of单
一的调调仍然不知疲倦地延续着,预告着主角戒毒成功后即将面对着的,是比
这个单一的世界更苦闷,那狂欢后的可悲的消沉,面对着家人和朋友时那种找
不到原本位置的茫然心态。
原声专辑里面还有不少传神地为我们传递了那个年代英国摇滚神髓的杰作:比
如Sleeper的Atomatic,Blur的Sing等等。整部电影的配乐始终与在我们年轻的
身躯里那鲜红的心脏一起跳动与雀跃,音乐让影象变得更易让人沉溺溶化,而
导演独特的个人色彩以及表现手法为视觉以外的感官享受更增添了一丝华丽。
很多人对这部影片所体现的年轻人的生活抱着一种不满斥责的高姿态,认为这
是一种堕落,一种放浪形骸,一种该改变的为世人唾弃不齿的生活模式。但所
有热爱这部电影的年轻人们都不会忽略,主角在影片反政府反世俗的基调下,
更多地是蕴涵着一种对未来的急切渴求与期盼。正如电影中的配乐所要传递表
达的一样,音乐永远让我们心存期盼,我们永远猜不到明天会听到什么,但无
疑的我们的听觉会愈发地灿烂和精彩。
1996年, 丹尼·鲍伊尔与众当道摇滚乐队联手,挟带着汹涌的摇滚浪潮与《猜
火车》一起呼啸而过,用一种次世代文化的独立拍摄手法,在那些企图或已经
离经叛道的年轻人中间升腾出一番轰轰烈烈。这部成本为250万美金花费49天拍
摄而成的小制作影片,永远是那些鲜活冲动感情用事生机勃勃的年轻人不会错
过的电影。其间对药物文化的细腻描绘,在看似温和的体现手法上却有着让人
胆颤心惊而又兴奋莫名的感官体验。抛开这一大众对其瞩目的焦点的赘述,让
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觉上。在《猜火车》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镜头中,典型
的英伦摇滚在这里被最大化地释放,其间还有以Big Beat为基调的电子音乐极
尽渲染烘托之能事,94分钟的视听之旅因此而更多样化更加具有爆发力。
电影的开头是看过的人都无法忘怀的:当左右声道混合着男主角那被一代又一
代摇滚青年膜拜的自白以及Iggy Pop的类似拉丁节奏的狂热鼓点时,我们已经
毫无防备地被卷进了那个愤怒青年当道的年代。在苏格兰这片湿冷贫瘠的土地
上,这首Lust For Life尖锐地揭开了那个年代所有空虚与迷幻的起因,所有的
追求与享受的快感:“……I choose not to choose life. I choose
something else”。在轰隆隆的节拍功能化的感官刺激下,男主角直面人心的
白描式自呓更加让人奋不顾身激动不已。相比之下同张专辑中同样由Iggy Pop
操刀的Night Clubbing,或许只是因为情节的铺展需要而设置,而无法像Lust
For Life那么开门见山地大快人心了,在表现力上要相对平和些。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几乎让所有人都津津乐道的场景:男主角把好不容易得手的
毒品掉进了“全苏格兰最可怕的厕所”,导演匪夷所思地安排他跳进了那个狭
小肮脏的马桶里,马桶里面是一片清澈安静的水天交融。这一让所有观众都大
跌眼镜的安排刻薄地逼迫我们去思考所谓的美好与丑恶的对立。而耳中传来
的,是Brian Eno用电子合成的Deep Blue Sea——这缓和而优雅的美好节奏,
像是从某个高贵雍容的殿堂中传出,更是让人不由得要恶狠狠地谴责导演的用
心。每次当Deep Blue Sea那与西方传统摇滚有着微妙差别的电子前奏一飘出,
我总忍不住去想象导演躲在电影幕布后面那狡猾的微笑,想象着他正欣赏着给
我们带来的这一痛苦却无法脱离的美妙时刻。 音乐飘摇之中触觉柔软地被融
化,我们都沉浸在这独特的情节安排之中,思维和想象都已经迷离于身体之
外——都得多亏了这首Deep Blue Sea。
Primal Scream的Trainspotting做为点睛的音乐缓缓向我们掀起帷幕,诉说幕
布后一个又一个的情节发展。优柔难舍,犹豫不定,若即若离……你可以用尽
所有能体现这种懒散的迷幻氛围音乐的辞藻去形容它。带有邪恶却又渴望着纯
真的年轻时代的意味,在无尽回旋的电子背景音律中飘散流淌直到虚无消亡。
猜火车中有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拍摄手法,比如上面提过的马桶的空间臆想,
又比如通过第一视点展现的连贯镜头。男主角因吸毒过量被送往医院抢救的途
中,导演甚为神来之笔地借助被包裹在地毯中的主角的视线来实现这一让人茫
然而难过的情节。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这个情节的背景音乐——Loud Reed主唱的
Perfect Day。让观众从原本兴奋紧张的情节中慢慢地滋长伤感安静的情绪,这
都得归功于Loud Reed那空荡荡的磁性男声。键盘的高昂旋律最后打破了所有的
低沉,所有悲伤的情绪都集中在那一刹那间。屏幕之外的你或者我或者他,或
许会想象,或许能体会,镜头外看不见的主角心里的百感交集。
如果要说最让我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呼吸变得急促的音乐以及场景,首推主角在
自己的家中禁闭戒毒的那一片段。接连变化的梦魇不断缠绕着我们可怜的男主
角,强而有力的Big Beat催命般地敲打着所有观众的神经。没有甜美缤纷的电
子,只有可怖的单一的节奏。天旋地转忽远又忽近的镜头中,旋律随着主角戒
毒而并发的各种骇人的幻觉一再地攀升,与画面痛快地一同扭曲、变形,最后
在主角歇斯底里的嚎叫中迸发出若干苦闷不满的音阶……阶梯式的旋律递进把一
切推向淋漓的高潮。慢慢地,在声音渐去渐远之中,For What You Dream Of单
一的调调仍然不知疲倦地延续着,预告着主角戒毒成功后即将面对着的,是比
这个单一的世界更苦闷,那狂欢后的可悲的消沉,面对着家人和朋友时那种找
不到原本位置的茫然心态。
原声专辑里面还有不少传神地为我们传递了那个年代英国摇滚神髓的杰作:比
如Sleeper的Atomatic,Blur的Sing等等。整部电影的配乐始终与在我们年轻的
身躯里那鲜红的心脏一起跳动与雀跃,音乐让影象变得更易让人沉溺溶化,而
导演独特的个人色彩以及表现手法为视觉以外的感官享受更增添了一丝华丽。
很多人对这部影片所体现的年轻人的生活抱着一种不满斥责的高姿态,认为这
是一种堕落,一种放浪形骸,一种该改变的为世人唾弃不齿的生活模式。但所
有热爱这部电影的年轻人们都不会忽略,主角在影片反政府反世俗的基调下,
更多地是蕴涵着一种对未来的急切渴求与期盼。正如电影中的配乐所要传递表
达的一样,音乐永远让我们心存期盼,我们永远猜不到明天会听到什么,但无
疑的我们的听觉会愈发地灿烂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