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unsubscribe.
I
1. 有的时候带着太多既定的预设去听一张专辑反而不是太好的选择。三首单曲出来大家纷纷惊呼原来的AF回来了云云(包括我),结果发现先行单曲其实就是全专最气势宏大、最“经典AF”的三首歌:去掉烘托气氛的两首前奏尾声,再去掉后期舞曲风的兔子洞和种族信仰,End of Empire是一首特别长的ballad,再然后……咦怎么就没有了?
2. 专辑太短了,导致WE成为唯一一张没有鲜明音乐风格的拱火专辑(是的,即便Everything Now至少也是“廉价迪厅风”哇!)。正反两面不同风格的设定让我觉得他们可能想要同时讨好2010年前后两个时期的粉丝群体,却导致每一种风格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
3. [Prelude] ...
4. Race and Religion: 这首歌的歌词真的匪夷所思,用什么做比喻不好非得扯上这些老百姓一听就炸的话题吗?音乐本身也挺没特色,像八十年代的任何一首曾经大火如今被遗忘的合成器流行歌……Peter Gabriel的献声也没给这首歌带来太多新意,反而显得更过时了。
5. 有点好奇Nigel Godrich在这张专辑的制作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感觉他好像和拱火的风格有点水土不服……咱就是说,Radiohead快点抓他回去做下一张专辑吧。也许意外拿下的格莱美年专真的是blessing and a curse,Reflektor开始的拱火越来越大腕风范,请着James Murphy、Nigel Godrich来制作,合作了Bowie,Gabriel等一票传奇人物,又是找JR做封面设计,真正优秀的歌曲却越来越少……
批评够了,咱翻个面,说点好话。
WE
6. 大卫·鲍伊的影响渗透了这张专辑前半部分的每一个角落。从“Age of Anxiety”里《Low》标志性的工业化鼓点,到“Rabbit Hole”对“Plastic Soul”的直接引用,再到“End of Empire”中段“Life on Mars”一般酣畅淋漓的riff,个人还是很吃这一套的。
7. 我真的好喜欢Regine:她就像乐队的秘密武器,总是能悄悄在一首歌的中段让一首陷入停滞的歌带来继续行进的动力。这张专辑里她贡献了更多的人声,很好地平衡了Win的夸张风格。
8. "I unsubscribe" — 我觉得这真是最“拱火”的题眼了。看了一圈很多网友都觉得这句词太corny,但我却觉得它恰恰是拱火的魅力所在。在现代科技、手机和网飞会员制进入人们的生活之前,subscribe还有“赞同”的含义。在我看来,这里的“unsubscribe”既可以理解为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同时也是对艰难时世的厌弃,甚至可以是对糟糕的“season five”(至于这里的第五季到底指什么,可以有很多解读了)的了结,绝对不只是单纯的哗众取宠。
9. Race and Religion II: 也许,这首歌(乃至整个专辑B面)并不是对社会现状的空泛评论,而只是一首Win和Regine两人的小情歌?看了一下,两人定居的新奥尔良有一个叫“Race + Religious”的婚礼场馆,也许这才是标题的来由。
10. 这张专辑以一首简单的民谣“WE”作结,恍惚间仿佛回到了那个初出茅庐,还没有被“arena rock”所定义的拱廊之火。好听归好听,但听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却忍不住找出了Big Thief的“Cattails”来重听,并彻底惊讶于这两首歌居然在结构上如此相似:氛围化的电子嗡响,在一个简单的吉他hook的重复下不断增强并最终淹没旋律。两相对比之下,WE的电子元素运用显然更加纯熟,却没了曾经在首专里做得如此好的情感渲染。歌词里口号式的“请不要抛弃我们”,也在Cattails图景式的意象堆叠和魔幻现实笔触的对比下显得实在单薄。
我又翻来覆去把两首歌听了几遍,却越来越感伤了。今年横空出世的Ants From Up Here颇有“小拱火”的气势:老乐队质量专专折半,致敬者前赴后继,这难道就是独立摇滚的保质期吗?作为音乐爱好者的我们图的又是什么呢,徒劳地企盼自己喜欢的乐队和艺人下一张专辑继续被盖上pitchfork的小红标,直到被新时代的浪潮抛弃吗?
我知道我又在胡思乱想了,但也许深处“焦虑时代”,渴望“feel something”而永远无法自足的人,说的就是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