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na Apple: 永远的另类女皇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blueimpromptu
——————————————
Fiona Apple是一种神奇的存在。1996年5月23日,一位另类音乐界的天才少女横空出世,带着她的首张专辑Tidal——Apple将专辑名Tidal解释为由力的高低推动形成的足以将人卷走的海浪。起起落落、反复无常的潮汐是存在与时间的象征与人生的意象,也是无时无刻不在汹涌的情感。这是生性敏感的Apple,她是一批脱缰野马,无论是面对门庭若市的媒体时的孤高轻慢,反抗父权压迫、声讨空有其表的唱片工业时的不羁与勇敢,还是以地板为乐器、大胆玩弄人声实验的拽酷天才模样,都令人不由称赞一句“漂亮”。她的姿态,实在是太漂亮了。
她的音乐具有非常强的随机性——听者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是什么乐器出现——甚至下一秒出现的发声器能否被定义为乐器尚是未知。这是在形容她2020年4月10日送给人类的那张满分专辑。但即使在她的第一张专辑里我们还是能捕捉到这种随意性。出身古典钢琴的她可谓出神入化地驾驭歌曲中的钢琴,有时甚至令听众分不清曲中的主角到底是人声还是钢琴。在Tidal里我们可以听到截然不同的曲风使用同一个人的钢琴伴奏,她对音乐和情绪的调控能力使这张专辑如此饱和,如此完美。
创伤,是灵感源泉也是组成她的关键。曾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 战后在德国德累斯顿服役,作为“欧洲历史上最大屠杀的目击者”,即烧毁德累斯顿,写下他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五号屠宰场》。他说德累斯顿鲜红的血液和燃烧的火焰使自己心中的恐惧感萦绕不去,触目惊心的死亡现象使他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动,使他感受到自己甚至称为死亡现象的一部分。
出生于纽约的Apple自小父母离异,但这并不是她的童年创伤,甚至是她童年的快乐回忆,习惯了单亲家庭的她常在儿时的夏天去找父亲玩耍、聆听音乐作品。然而在青春期伊始Apple陷入了抑郁——12岁的Apple遭遇了对她持续影响一生之久的性侵,紧接着的是校园霸凌。因为相貌而被同龄人嘲笑,退学后被母亲带到心理医生那里,诊断出抑郁症和反社会型人格。也是此时她与母亲的关系出现裂痕,她无法忍受母亲强烈的控制欲。这一切使她转向了音乐创作。
Sullen Girl正是对Apple那一段青春经历的描述。
歌词中出现的意象生动阐释了Apple创伤性的悲惨经历。现在她赤裸着双足在沙滩上艰难前行,在伪装的平静之下她将一切写成诗。海洋深处的浪潮未平,像极了曲中的钢琴,缓慢地起落,在其他乐器的点缀之下甚至略显拖沓,永远处于C2-C3低音区,直到人声彻底消失后逐渐加快速度与下键密度。似乎是涨潮了。在这首歌里Apple坦诚地直面自己过去的创伤,甚至将此类经历书写成诗意的语言化身艺术作品,她或许已经坦然,或许还没有。“我的遗忘”浮出水面,其余一切深埋心底。
Criminal是对这段经历的回顾、解释,以及对自我认知的重新建构。可以说这是Apple最出名的单曲也是Tidal整张专辑中最出色的单曲前两名,曾经被用于美国恐怖故事第四季双头人的名场面。在歌词上它承接了Sullen Girl的内容,直抒胸臆。此外,还描述了两性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的不平等性。
她将自己描述为罪孽深重的“坏女孩”形象,在某种意义上我认为这颇具讽刺性。所谓“罪孽”正是体现了她控诉对象——一位男性——对她意识中的情感控制,是一个强加在她身上的沉重包袱。(I've got to make a play/To make my lover stay)而正是这个包袱在精神上印证了她自导自演的坏女孩形象,迫切地渴望救赎和解脱。
这首单曲的后半段可谓大放异彩。然而在前半段也充斥着另类女皇的味道。大量不和谐音程一步步推进着整曲的和弦进行,与Sullen Girl相似的是,歌词和人声基本消失后的两分钟可谓是整曲的升华段落。在最后的一分钟纯器乐段落突出了和弦的不和谐性,原本作为主旋律的乐器开始成为钢琴的反衬,几段华彩更是使整曲显得狂放不羁。
很有意思的是,在拍摄这首歌的mv时Apple被经纪公司要求着装暴露,打造出谄媚男性的形象。或许这是她唯一一次服从,在此之后,她再也没有不按照自己的意愿工作。毕竟首专9.0的成就是90%音乐人出道至今都完不成的业绩。
之所以说在整专中Criminal能排到前两名,是因为我认为这首The First Taste可以与之媲美,甚至更高。完美的转音,诗意的歌词,和难以抹去的爵士风格,整曲的节奏和情感推进都恰到好处,很难找到一个比“完美”更贴合的形容词来形容这首曲目。依旧是歌词消失后的一分五十秒的时间里,Apple保持了主音织体的模式,在人声完全消失后,随着和弦进行曲目走向了高潮,很快趋于平静。
这首的绝妙还在于主歌与副歌之间的过渡,每一短句都有的转音,Apple的歌总是这样令人意想不到,惊喜万分。我以为从旋律层面来讲,The First Taste虽与Criminal的风格不同,但它当为全专之首。
The First Taste之后的曲目,我更愿将它们称为诗篇。优美、直白、坦诚、脆弱,时而充满希翼,时而歌颂绝望之音。Never is a Promise大概是后半部诗篇中,甚至整张专辑中最具有这一特点的曲目。它是如此坦诚,或许是积郁的情绪所致,极易引起情感共鸣。它叩问最本质的问题,Apple将自己一瓣一瓣地拨开呈示与世人。
如果说Criminal是重新建构她作为女性的形象,那么Never is a Promise则是重新建构她作为人类的灵魂。时间流逝不过是眼前。在这里她重新回顾过往的生活,重新触碰自己的灵魂,重新叩问信仰与誓言,重新组织自己的意识与感知,这一切使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位19岁少女书写的歌词。
如果你是一个敏感的人,你可以不听其他曲目,但必须抽出六分钟的时间体验这仿佛从你身体内发出的声音。这是Fiona Apple的能量与感染力。全曲的编排较为简单,仅仅使用了钢琴和弦乐作为伴奏,凸显了钢琴的主导地位,它如同潮汐一样随着人声而变幻,推动听者体内的心绪起起落落。
The Child is Gone也是对于Apple自我认知的描摹,内心的纠结和对于爱的怀疑使她疏离了原本的自我,陷入深渊,远离童真。紧接着的Pale September是一首有爱的温暖诗作。它甜美静谧,苍白的初秋竟纯粹得如同白玉。却是如同冬日的暖床和炉内的火焰,不似秋日簌簌落叶与街头的萧条,它轻盈柔软,它是一首不加雕饰的诗歌和一颗成熟而寂静的心。
Tidal是fiona最具有诗意的作品,或许是因为她那时尚未发现自己的美术天赋,没有完完全全开始她创作的开挂之路,虽是书生意气、年少轻狂,她尚未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崭露怪咖之头角。聆听她的第一张专辑Tidal总使人觉得与世隔绝,与她后期的作品隔绝,但这张专辑是如此之美丽——富有诗意的优美与凄美,使少女时期的Fiona Apple永远地刻在听者心底。
不和谐的音乐、和谐的音乐与贯穿全专的诗意共同构成了发行首张专辑的Fiona Apple,当然还有她的经历与创伤,这些经历并没有使她显得多么独特,然而能够从创伤中汲取如此之多的力量并将其转化为艺术之美者几何?她的力量是实在的力量,如同她的才华,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而愈加熠熠生辉,此为天才,亦为强者。Fiona Apple永远是另类音乐界的女皇,稳坐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