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听《MUSE》
《MUSE》的好很多人都写过了,今天重听还是忍不住再夸一次,它前后看似割裂,封面看似好看又不好看,但它并不是一张单曲合集,而是凝结了巨大能量的专辑。
前五首舞曲部分每一首的大结构虽然都是流行歌的ababcb,但是每首歌的细节和内容表达又都不一样,摇滚大体积神曲《大艺术家》有一个宏大的dancebreak/bridge,《dr.jolin》里有post-chorus,《迷幻》把bridge嫁接到最后一段副歌的伴奏里,《十三号星期舞》有两段不那么好听的土嗨edm,但聪明地在最后一段副歌删去了,接上《beast》惊艳的开场,之后两段主歌副歌没有重复的歌词,没有放大编曲的机械推进感以至于盖住vocal和文本,诡异洗脑的dancebreak之后迅速结束,野兽迅速消失,由此完成前五首组成的华语唱片里最好的舞曲部分。
看看歌词和mv里有什么?
《大艺术家》宏大开场,援引各路artist痛打虚伪渣男,管你上不上流,管你艺术不艺术,玷污爱情pua你的通通觉醒看清,复兴jolin爱情哲学。
《dr.jolin》唱着爱没有对错,大家都会遇到爱的难题,jolin医生会创造爱的乌托邦和梦境,梦境里生孩子的还可以变成男性。
《迷幻》的mv里有蔡依林作为“爱神”形象最美最神性的样子,但她在伊甸园跳舞的时候又那么性感,充满爱的欲望。在《迷幻》里,她把爱的神性和欲望投射给性少数,用缤纷的色彩意象完整了这首赞歌,到后来《玫瑰少年》的时候,她又从激励的态度进化到从现实的个人苦难中找到灵感和角度,做出充满血肉与勇气的泣泪之歌,让更多人找到更深刻的共鸣,充满了实在落地的普世价值。
《十三号星期舞》是蔡依林的都市路线,上一首献给性少数,这一首献给单身女性,没有唱爱的沼泽多么艰险,爱的对象与答案多么难遇,唱的是不要急,就今晚,我们跳舞,庆祝今天无拘无束,预祝明天找到幸福,没有谁是贵族!我想到了gaga的i don't wanna be along forever,but i can be tonight,虽然两首歌精神气质不一样,质量也有差异。我想了很久歌名为什么这样起,却忽略了歌词里早已说“二月十四/自己庆祝”,所以十三号晚上我们“男男女女开心狂舞”,simply great.
《beast》的mv太精彩了,色彩诡谲,造型惊悚,元素猎奇,钢管穿刺大水母,整个总结就是iconic。蔡依林自己写的歌词是抽象的,是诗歌化的,是意识流的,是《我》的另一面,是“可笑的假想敌”,精彩纷呈。
来到后半张,没有提供强烈的听觉刺激,没有强烈的视觉风格,但这里是华语音乐里balled过滤掉俗气的魅力部分,《栅栏》活力四射,《彩色相片》和《诗人漫步》旋律写得稳重好听,《有人》梦醒般的轻盈是点睛之笔,《马赛克》回应着《大艺术家》,最后一首由《我》收尾,是这张专辑最好的升华和闭幕,是对蔡依林过往职业生涯的汇总和坦诚,也是崭新的蔡依林icon时代由此揭幕了。
为什么说前后半张没有割裂,一是主题上的,关于爱的不同维度探讨占了大多数,关于自我的揭露精准而有效,并且前后半张都有,且都言之有物,还有呼应和关联。二是《我》的收束实在太棒了,感人,真诚,“卸下睫毛膏”让前后的割裂有了旅途般的意义,非常成功的设计。三是后半张排序和曲风选择完全没有陷入苦情的死水境地,单是《栅栏》和《有人》的位置和编曲就加分太多。
总结下来,这张专辑如此完整,是一张绝对认真倾注了心血去制作和执行的唱片。它也许不是全部都属于蔡依林本人的表达,但它是一个蔡依林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正式起点,也是从《MUSE》开始,蔡依林从一定程度上被资源好坏牵着走,变成了自己去掌握筛选资源,这是所谓的音乐话语权与地位的绝对提升,所以才会诞生出精彩而步步进化无人能挡的《呸》和《ugly beauty》。之后的音乐,制作上进步了,表达上进步了,vocal上进步了,但《MUSE》如此特别,它永远会在蔡依林的音乐谱系里占据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
她找到了自己,发现了作为MUSE的自己,逐步放下包袱,以《MUSE》为基础开始大胆尝试,真正去观照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以崭新的生命力完成了了不起的作品。
回听之后,回看时间线,《MUSE》发布在2012年,那一年有《神的游戏》,有《盖亚》,还有《理想人生》,这四张甚至是在四个月内发出来的,真是不可思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