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一辈子菲式唱腔的毒
忍不住又把2005年的这张两年前的唱片翻出来听啦,原因就是因为在今年的一张合集《卡夫卡不插电》里听到了“粉红电台头“,听的很High,很来电,所以忍不住翻出两年前的这张《的士房间》再听一遍,时隔两年,选择在搬家的前一夜再次聆听温习,感觉果然和当初不太一样。
当我每次试图写下一张特别有感觉的唱片时,我知道都是徒劳的,而且当写下的时候已经不再是当时听完的感觉,但还是不得不写。
首先是歌词,从接触到The Cranberries之后就很少关注歌词了,直到这张唱片开始,因为看了歌词才知道歌词写的很奇特,用词很冷僻,而且很绝,用犀利这个词语似乎又不太准确,但一时又找不到什么词语,就是歌词都拼命往死里冲。
如果只看歌词可能不会觉得什么,但当主唱林倩用她独特的方式唱出来的时候,把那种歌词里带着一种绝决的态度表达了出来,就算没有拼个你死我活,也基本双双残废了,就是这种往死里狠。
“开往天国的慢船” 看标题总以为是和村上的一篇小说“开往中国的小船”有什么联系,不知道是不是如此。开始你会以为这只是一首民谣,甜甜的女声,很嗲很粘,完全无法抗拒,但从小溪的“溪”字拖音开始,已经开始痴迷于这种调皮的唱腔,之后听到“汙漬暈染”,光听唱可能永远不会想到这四个字,所以开始佩服起她,毕竟是中文系的,这样说有点俗套,但对中文系的确实觉得很神秘很奇特,比如前有吴虹飞,后有小黄,又是中文系又是自己和音乐有关,于是就很特别。
“神的小羊”,当年我最爱的歌曲,不过身边一位朋友当时很不喜欢,后来在我影响之后也接受了这种风格,和前一首甜美嗲嗲感觉看似截然不同,其实两首歌词表达出来的感觉还是一致的。我很中意小倩用一种颓废无聊的唱腔百无聊赖不可救药的懒懒唱歌的方式,她和范晓萱一样,其实本身真实嗓音真的很好听,完美的无可挑剔,而且很有电,但他们同时又可以很地道的模仿出那种懒散颓废的唱腔,可能因为当初是从Rain开始喜欢上范晓萱的,所以对范晓萱唱摇滚或者颓废唱腔总觉得那不是真实的她自己,但并非说是不喜欢唱摇滚的她,而是说因为先入为主太强大,但小倩不同,因为当初就是从“薄荷叶”这个乐队概念去听他们作品,所以更多是从一个整体来听,而不是特别放重点在主唱身上,因此就会觉得小倩无论是用本来嗓音唱甜美风的“开往天国的慢船”还是颓废激烈的“神的小羊”都觉得比较自然。
“后现代剪贴簿”,又一个很有哲学意味的标题,歌词比之前更加变本加厉的晦涩,用词更加冷僻:“漫漶,淹满,悔憾,晦暗”,但真的很佩服,把一种生命荒凉孤寂的终极感觉准确的描述了出来,和之前“神的小羊”一样,交织着甜美和颓废,血腥和天真,唱到“幸福光度无限蔓延”的蔓延一词时特别有一种舒畅感,大气磅礴,特别喜欢这几句“充满荒诞的意像,生命图像冗长,追忆似水年华”,在似水的“水”字发音上粗听你会误认为是气不够所以只能借助于假音把高音带上去,但这里正是用了假音,所以这一字的发音特别迷人,一定会有人说我中了一辈子菲式唱腔的毒,是的,没治了,所以听到这种发音就特别敏感。
“有什么是真的”提到了“欲望还是无穷无尽,那你也只好指着眉心然后扣下板机”,让人想起了叔本华关于欲望满足和无聊之间矛盾关系的观点。
“After Winter”一上来就是颓废抑郁的情绪,但听来相当过瘾发泄,我想我是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词语,“瘾”也正是前几首作品给我的一大感觉,“45度”这里突然的降调特别High,虽然已经不是什么首创,但就和菲式唱腔一样让我特别痴迷,从中段“蓝色 近乎透明的天…”开始只能用惊艳来形容了,眼前浮现出一袭白衣绝美的女子用一种哀怨自抑眼神看着天空的画面,那声音真是要多甜美有多甜美,要多干净就多干净,突然抽离电声乐器,只留出小倩的本来嗓音,真的给人很震撼,而且在转音呼吸方面又很靠近菲式唱腔,当然这里是她为表达出那种孤绝的情绪自然的流露,所以才更加让人痴迷。这里的“近乎透明的蓝色”显然应该又是沿用自村上龙的那本东西吧,看来两个村上的东西不仅给内地年轻人带来了影响,也对台湾年轻人同样带去不少冲击。
“粉红电台头”,不知道和Radiohead是否有关联,在“是否我们也用温柔黏腻,缝补彼此的清寂”这句里可以再次过把菲式瘾,而现在两年后听了不插电版本,第一次发现居然完全是两种感觉,不经修饰的Lofi质感的不插电版本小倩在现场唱的时候更加随兴用力一点,所以听来更情绪化一点,自己也更喜欢不插电的版本。
“苹果有罪”有个甜美调皮的开头,以及之前提到的降调,其实从专辑一开始就已经用这种特别的降调来唱了,就是那种听似唱不好特别容易走音的调子,而“下雪”的“雪儿”的儿话音,防备的“备”字都是相当出彩。最后一段“正如你所言”的“言”,“而那种行为”的“为”和之前发音又不一样,很是特别。
“1979”,开始还是慢慢的,温柔的渗入,之后从“忍受的酷刑好比被铁卷门绞杀”略带哭腔的爆发时相当过瘾,请允许我再次重复这个形容,的确是找不到其它合适的形容词了,就象是一把小刀一开始慢慢地剐着,突然开始用力一转加力之后就到了痛处那般犀利。一开始看歌词会恍惚觉得象是革命烈士英勇就义,而开始的那吉他音色效果处理活脱脱标准后摇的标志,一切都让人产生一种错觉,直到那句“我爱你,我很爱你。伤害你,伤害了你。”冲了出来后似乎才恍然大悟,但用这种就义的凄凉感来描述感情,也是一种很特别的手法,而且虽然有这句表达主观感情的歌词也并不一定就表示是描写男女感情,并且“哪里才是最滋养的依归”总是让我听成“那里才是最自由的依归”,所以如果说对时事暗示完全没有似乎又不尽然,况且这一年确实有“美丽岛事件”,所以这首歌曲真的制作相当用心到位。
“记录片”依旧继续着“1979”的吉他调子,只是相对在开始旋律上还要更简单些,之后大段纯器乐,小倩在唱了几句之后也开始大段的啦。
“爱的大未来”放在专辑最后一首很有意思,欢快的曲调,积极的歌词,一反之前整体抑郁颓废情绪,就象是一部从头看到尾的压抑电影突然在结局给观众一个柳暗花明的希望,已经无法让人去作评价,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小倩无论是演绎颓废或者调皮或者天真都灵活自由。
这是一张相当有“野心”的专辑,从曲目标题到歌词,再到许多无人声纯器乐或者无歌词人声加器乐的实验,以及许多细节方面的唱腔变化,都相当用心,而且听来都很过瘾,在忍受了多年之后终于搬家这天的凌晨来听,确实很符合此时自己的心境。
当我每次试图写下一张特别有感觉的唱片时,我知道都是徒劳的,而且当写下的时候已经不再是当时听完的感觉,但还是不得不写。
首先是歌词,从接触到The Cranberries之后就很少关注歌词了,直到这张唱片开始,因为看了歌词才知道歌词写的很奇特,用词很冷僻,而且很绝,用犀利这个词语似乎又不太准确,但一时又找不到什么词语,就是歌词都拼命往死里冲。
如果只看歌词可能不会觉得什么,但当主唱林倩用她独特的方式唱出来的时候,把那种歌词里带着一种绝决的态度表达了出来,就算没有拼个你死我活,也基本双双残废了,就是这种往死里狠。
“开往天国的慢船” 看标题总以为是和村上的一篇小说“开往中国的小船”有什么联系,不知道是不是如此。开始你会以为这只是一首民谣,甜甜的女声,很嗲很粘,完全无法抗拒,但从小溪的“溪”字拖音开始,已经开始痴迷于这种调皮的唱腔,之后听到“汙漬暈染”,光听唱可能永远不会想到这四个字,所以开始佩服起她,毕竟是中文系的,这样说有点俗套,但对中文系的确实觉得很神秘很奇特,比如前有吴虹飞,后有小黄,又是中文系又是自己和音乐有关,于是就很特别。
“神的小羊”,当年我最爱的歌曲,不过身边一位朋友当时很不喜欢,后来在我影响之后也接受了这种风格,和前一首甜美嗲嗲感觉看似截然不同,其实两首歌词表达出来的感觉还是一致的。我很中意小倩用一种颓废无聊的唱腔百无聊赖不可救药的懒懒唱歌的方式,她和范晓萱一样,其实本身真实嗓音真的很好听,完美的无可挑剔,而且很有电,但他们同时又可以很地道的模仿出那种懒散颓废的唱腔,可能因为当初是从Rain开始喜欢上范晓萱的,所以对范晓萱唱摇滚或者颓废唱腔总觉得那不是真实的她自己,但并非说是不喜欢唱摇滚的她,而是说因为先入为主太强大,但小倩不同,因为当初就是从“薄荷叶”这个乐队概念去听他们作品,所以更多是从一个整体来听,而不是特别放重点在主唱身上,因此就会觉得小倩无论是用本来嗓音唱甜美风的“开往天国的慢船”还是颓废激烈的“神的小羊”都觉得比较自然。
“后现代剪贴簿”,又一个很有哲学意味的标题,歌词比之前更加变本加厉的晦涩,用词更加冷僻:“漫漶,淹满,悔憾,晦暗”,但真的很佩服,把一种生命荒凉孤寂的终极感觉准确的描述了出来,和之前“神的小羊”一样,交织着甜美和颓废,血腥和天真,唱到“幸福光度无限蔓延”的蔓延一词时特别有一种舒畅感,大气磅礴,特别喜欢这几句“充满荒诞的意像,生命图像冗长,追忆似水年华”,在似水的“水”字发音上粗听你会误认为是气不够所以只能借助于假音把高音带上去,但这里正是用了假音,所以这一字的发音特别迷人,一定会有人说我中了一辈子菲式唱腔的毒,是的,没治了,所以听到这种发音就特别敏感。
“有什么是真的”提到了“欲望还是无穷无尽,那你也只好指着眉心然后扣下板机”,让人想起了叔本华关于欲望满足和无聊之间矛盾关系的观点。
“After Winter”一上来就是颓废抑郁的情绪,但听来相当过瘾发泄,我想我是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词语,“瘾”也正是前几首作品给我的一大感觉,“45度”这里突然的降调特别High,虽然已经不是什么首创,但就和菲式唱腔一样让我特别痴迷,从中段“蓝色 近乎透明的天…”开始只能用惊艳来形容了,眼前浮现出一袭白衣绝美的女子用一种哀怨自抑眼神看着天空的画面,那声音真是要多甜美有多甜美,要多干净就多干净,突然抽离电声乐器,只留出小倩的本来嗓音,真的给人很震撼,而且在转音呼吸方面又很靠近菲式唱腔,当然这里是她为表达出那种孤绝的情绪自然的流露,所以才更加让人痴迷。这里的“近乎透明的蓝色”显然应该又是沿用自村上龙的那本东西吧,看来两个村上的东西不仅给内地年轻人带来了影响,也对台湾年轻人同样带去不少冲击。
“粉红电台头”,不知道和Radiohead是否有关联,在“是否我们也用温柔黏腻,缝补彼此的清寂”这句里可以再次过把菲式瘾,而现在两年后听了不插电版本,第一次发现居然完全是两种感觉,不经修饰的Lofi质感的不插电版本小倩在现场唱的时候更加随兴用力一点,所以听来更情绪化一点,自己也更喜欢不插电的版本。
“苹果有罪”有个甜美调皮的开头,以及之前提到的降调,其实从专辑一开始就已经用这种特别的降调来唱了,就是那种听似唱不好特别容易走音的调子,而“下雪”的“雪儿”的儿话音,防备的“备”字都是相当出彩。最后一段“正如你所言”的“言”,“而那种行为”的“为”和之前发音又不一样,很是特别。
“1979”,开始还是慢慢的,温柔的渗入,之后从“忍受的酷刑好比被铁卷门绞杀”略带哭腔的爆发时相当过瘾,请允许我再次重复这个形容,的确是找不到其它合适的形容词了,就象是一把小刀一开始慢慢地剐着,突然开始用力一转加力之后就到了痛处那般犀利。一开始看歌词会恍惚觉得象是革命烈士英勇就义,而开始的那吉他音色效果处理活脱脱标准后摇的标志,一切都让人产生一种错觉,直到那句“我爱你,我很爱你。伤害你,伤害了你。”冲了出来后似乎才恍然大悟,但用这种就义的凄凉感来描述感情,也是一种很特别的手法,而且虽然有这句表达主观感情的歌词也并不一定就表示是描写男女感情,并且“哪里才是最滋养的依归”总是让我听成“那里才是最自由的依归”,所以如果说对时事暗示完全没有似乎又不尽然,况且这一年确实有“美丽岛事件”,所以这首歌曲真的制作相当用心到位。
“记录片”依旧继续着“1979”的吉他调子,只是相对在开始旋律上还要更简单些,之后大段纯器乐,小倩在唱了几句之后也开始大段的啦。
“爱的大未来”放在专辑最后一首很有意思,欢快的曲调,积极的歌词,一反之前整体抑郁颓废情绪,就象是一部从头看到尾的压抑电影突然在结局给观众一个柳暗花明的希望,已经无法让人去作评价,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小倩无论是演绎颓废或者调皮或者天真都灵活自由。
这是一张相当有“野心”的专辑,从曲目标题到歌词,再到许多无人声纯器乐或者无歌词人声加器乐的实验,以及许多细节方面的唱腔变化,都相当用心,而且听来都很过瘾,在忍受了多年之后终于搬家这天的凌晨来听,确实很符合此时自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