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听见的歌》让戴爱玲有机会再度尝试新歌路,多方面的合作与激荡乍听之下略显杂乱,仔细听则可听出单曲的丰富多变

加盟新东家,推出第11张专辑《不想听见的歌》,从标题就非常吸引人,似乎希望藉由作品直面过去的各种情绪,请到HUSH、TRASH、萧贺硕、熊仔等才气纵横的艺术家为专辑献艺,也让专辑表现出戴爱玲声音的各种面向。
在专辑中戴爱玲的声音回到一个更加纯粹的状态,甚至可以更明显地听到甜感,此外也适度在不同歌形中切换音色,有时摇滚有时慵懒,戴爱玲都发挥的恰到好处,让《不想听见的歌》成为充满惊喜的新作。
专辑以两首相互呼应的抒情曲作为开场,从<顽固的记忆>揭露出专辑的概念与记忆中的各种场景为发想,衔接到<不想听见的歌>实在巧妙,引用了<对的人>前奏,直接击穿歌迷的记忆,其他抒情作品<先爱自己 也好>也是展现戴爱玲熟为人知的抒情风格,当中最亮眼的应是<我不委屈?>,副歌中连续的不听、不信,强化歌曲记忆点,鲜明的低音重拍循序渐进地引导着听众,成为专辑的定海神针。
与TRASH合作的<末日将至>是戴爱玲久违的摇滚作品,让人联想到过去的<坏坏惹人爱>,但不同之处在于<末日将至>多了乐队的硬地风格,此外HUSH作曲的<伎俩>在编曲上下足功夫,充满游离风格的电子碎拍让歌曲弥漫着躁动的氛围,再通过戴爱玲声音的透度拉出空间感,气氛营造巧妙得宜,听过戴爱玲声音中的异国情调吗?萧贺硕的<冷冷爱>透过木吉他沙铃等乐器与拍手声营造出佛朗明哥的节奏,提炼出戴爱玲声音中的性感与异域风情。
<那不是爱>与和熊仔合作的<烧>各自展现出夜的寂静与躁动,两首歌分别以爵士和嘻哈展现戴爱玲声音的可塑性,无论是旋律挂帅或节奏为先,戴爱玲都控制的非常好,在新专辑中留下许多过去没有的突破。最后以自我对话的<女孩>作为总结,感觉对记忆抽丝剥茧后终能诚实面对自己,为专辑主题下一个极佳的总结。
《不想听见的歌》中有几首歌相当有潜力成为戴爱玲近期代表作,此外也是突破的相当彻底,无论是跨界合作或是编曲制作都成果丰硕,虽然专辑中段风格有点混乱,或许少有听众能为10首歌买单,但把歌拆分来听都各有特色,对新团队而言似乎想要多探索戴爱玲的可变性,也期待重新定锚的戴爱玲能继续给出更洗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