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森出新专辑了
上午摸鱼一节课,打羽毛球回来刷微博发现刘森昨天晚上发新歌了,摸出耳机来听听。
我喜欢刘森,华北浪革里这八首歌反复听了好多遍。去年封校期间一直听,所以听到这些旋律就会让我想起2022年冬春之交的日子。也会想到因为他的歌曲在隔离期间看了一遍潜伏,重温了一下小时候看不懂的特务摇床桥段。
更喜欢无边界音乐做的专辑,每一首都各有风格,每一首都让人爱惨了。2020年的冬天我就听着这张专辑读班宇的小说,感受一点东北精神。给小张听这张专辑,一向挑剔的他也觉得很好。他说没有想到刘森只是一个小伙子,歌里写的那些东西不像是一个小伙子能写出来的。 我说是,这张是由书店发起让他给诗歌作曲演唱的。后来又找到一个对这张专辑的采访,刘森谈到他创作的时候的一些感受,我做了摘抄。但是刘森似乎并不太看重这张专辑,他的微博或音乐人首页经常出现的关键词仍然是华北,深海。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这张专辑的包装和宣传这么少,甚至刘森的名字也只是出现在滚动歌词里
这两天常刷到的新闻是北京的春天来临和上海疫情蔓延。北京真的好吗?风景真的很美吗,物种真的很丰富吗,春天真的很舒适吗,我看未必。北京一直被人谈论只是因为喜欢谈论的人生活在北京。好几年前突然看到好多人在刷北京大雨后有彩虹蓝天,才发现原来这么多人在北京啊。北京和上海可以一直被人谈论,是因为发出声音的人,会写作的人,掌握话语权的人集中在那里。昨天听播客聊北方有棵树这期感受尤甚。别处的风景比北京美得多,只不过没有这些有话语权的人为他们写书罢了。
所以我联想到经常在刘森歌里出现的县城。南方的县城也好,北方的县城也好,我熟悉小镇青年的气息,他们和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来。曾经我对自己作为一个县城少女的身份有过认同,我爱我的县城,哪怕只是放学时去吃个夜宵,天晴时去拍个照片都让我觉得每个角落都很亲切。后来我想要摆脱县城,它太小了,我想去城市,当城里人,做时髦的事情。县城成了我一年回去几次的故乡。再后来,县城就变成了电影里,音乐里一个符号,对我来说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妥协——谁不想回家考公务员呢。但是如果真的要回到县城去过下半生你问我愿意吗,那我得好好想想。
我想说的是刘森可以说是县城青年代言人,这个我曾经羞于承认的身份,他大大方方地说了出来,并且还有更多的县城青年与之共鸣。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会留在北京上海,并不是所有人都向往fancy的大城市。很多年轻人都出身于县城,但长大之后留在县城,为县城发出声音的人却很少。县城和北京上海本质上只是一个人停留的地方,没有什么区别。但县城值得被人看见,被写进歌里,拍进电影里。
14年左右上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了穹顶之这部纪录片,写影评的时候我大肆写了很多反对破坏土地,反对过度城市化,要保留农村生态的东西。后来反思自己当时还是太浅薄,过分夸大了乡土情结和记忆,认为它们可以大于人追求更好的生活。田野和小街道,文峰塔下的早点夜市摊子,都成为了回不去的记忆。物理上它们不再有了,精神上对它们的感情也渐渐没有了。
听了很多独立音乐,但是真正让我喜欢迷恋的只有寥寥几个,万能青年旅店,五条人,莫西子诗,刘森,张悬,文雀,其他的可能都只是短暂地喜欢过。最近几年又有很多新乐队冒出来,取着奇怪的名字,写着没有意义的歌词,很快又从视线里消失。我喜欢刘森,但是我并不想去靠近他。我不想看网易云的歌曲评论,不想看微博评论,听到播客里喝得醉醺醺的乐评人开始放他的歌我就按了暂停不想再听下去。不想被别人的评论和对刘森的感情影响到我对他的喜欢。我也不想去搜他的照片和演出视频,不想看用他的歌曲做的视频混剪。我只是纯粹喜欢他的歌和他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