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成品故事会——香蕉周刊《爱》

现在打算沉下心来继续复盘一下之前的作品,除去早期那张《JIAO》,还有两张我自己瞎捣鼓的demo,今天来说说2015年的demo《爱》。

网易云还是有的,大家有空可以当个有声书听吧。
分享香蕉周刊的专辑《爱》https://y.music.163.com/m/album?id=3411074&userid=30742821&app_version=8.7.15 (@网易云音乐)
当时乐队散了,这是2015年初我个人花了大概三个月弄出来的一个作品集,以乐队名义发出来,除了第一首《情歌》是大学时的词拿来重新创作,还有最后一首翻唱The Cure《Killing an Arab》,其他曲目基本上是这个时间里从无到有,我觉得那是一个我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比大学时更甚,所有原创曲目都是先有词然后再拓展出来,我很享受这个创作的过程。
原创曲目里除了《情歌》以外其他的歌都是超过6分钟的“讲故事”,因为歌词写得太没拘束,我的个人能力在后期并没有办法好好处理旋律和编曲,以至于这张成为了一张莫名其妙的我自己都说不上来是啥的半成品,就是音乐性并不是很行的意思。
其实这种做法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那阵子我听了很多世纪之交时期的国摇,有舌头的前两张、木马的同名、隐患的两张、腰的早期demo《Unknown》,包括声音玩具的《最美妙的旅行》都给我很大影响,直接体现在曲目时长和音质上(不是),当然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诱导社的《214天和三个呕吐少年》,尤其后半张《失陷》《球形电视》这样的歌,可以说是对我的审美和创作意识通往未知领域的一种引导,时至今日我想起这些歌还是难掩兴奋。
(太多了就不放图了)
当然因为这张的题材和编曲都过于私人,很难以乐队形式展现出来,起码现在的阵容一起演奏,他们的部分会非常无聊,这也是我们从没有在现场演奏过大部分歌的原因,可能过几年心态变了我们会把这些歌重新呈现一下吧,说不准。
一开始还是有几首市面上常见的正常AB段摇滚乐,包括我高中时写的第一首有那么一点像grunge的歌,后来觉得和其他歌相比实在无聊,完全放弃。
录制上呢,我只用了一个不到200元的声卡,前几天查了下价格,现在卖200+,一个时代结束了(不是),鼓用的midi套音色,然后自己弹了几轨吉他,贝斯也是用吉他弹的,都用的我那把单线圈四块二tele,加了一些软效果器,还串了一个我的BOSS CH1合唱单块,因为开得有点大,后来也被人诟病过是万人大合唱(这个包袱还不错我引用一下),主要是因为懒不爱学习,所以呈现的方式还是略有限。



对于专辑名字,我很喜欢“爱”这个字,或者说是词,大部分含有这个字眼的歌名首先会让我对这首歌提起兴趣,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而我给专辑这么命名也是因为大部分歌里故事的主题都和爱有关。
封面最早是我对于自己手部的写生,目的是想模仿那些自资发行demo的廉价感,因为画了一个封条,被好事者传播成是表达戒撸决心。

所以后来换成了另一个版本,是一部叫做《赌魂》的烂片截图,这个角色叫做曼波,女演员叫王玮,但在这部电影的演员名单里没有她,其实是个重要角色,我小时候很喜欢她,另外由于当时朋友圈子的一些不良风气,都喜欢在角落里打上一个脏标,实在是中二。


字体的配色是直接吸取Sex Pistols《Never Mind the Bollocks, Here's the Sex Pistols》封面的配色,我们乐队的logo也是用的这个配色,这是我最爱的几张专辑之一。

接下来按照惯例要逐曲聊聊。
《情歌》
在上一篇里讲得比较详细,这版的区别也不是很大,原始感保留了但没有什么冲动,solo我把合唱开到最大,这部分我觉得是比专辑里的成品要好的,但如果要两版选其一我还是选新版。
当年有拿这首demo去参加一个虎牌啤酒的乐队比赛,因为没有湖北赛区我就选了一个人最少的海南赛区,评委有木玛老师,当时收获的评语是“很用心,很明显有向Nirvana致敬”(哼),因为这赛区加上我就只有两个还是三个乐队,我顺利进入复赛!然后我弃权了,乐队散了,没法真的参加这个比赛,我只是想看看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水平,对不起。
《正月初九》
吉他我有模仿舌头《妈妈一起飞吧,妈妈一起摇滚吧》,因为唱这样满的歌词我只敢使用这样简单的演奏方式,不然我真应付不来,中间过门几个动机我觉得还算行吧,编曲意识就只有这样的水平,还是一种原始冲动,这个东西伴随了一整张demo。
歌词是我在上班路上的公交车上写的,那时候我尝试在各种地方写歌词,实践下来发现其实对创作时的心理活动还真一点影响都没有。
内容上说得很直白,包括我当时心态的表述,事无巨细,毕竟是个沉重的事情,对我冲击很大,我不敢多说,只觉得某些段落我引用的例子很没素质,如果有新版我一定会改掉这几句,当时这首歌弄出来我自己夜里都不敢听,不是这首歌本身恐怖,还是因为我心里有鬼。
另外这首歌到现在7年了,没有一个知情者和我讨论过这首歌,可见我和他们的关系有多一般,但如果他们知道我把这事写成歌一定又是一番对我人品的抨击,想想还是挺不好的,这个年纪了,算了。
《儿童之星》
这首的吉他riff有借鉴隐患的《欢迎下地狱》,几段solo我觉得还不错,尤其最后一段,都是录音的时候临场发挥。
关于我一个不切实际又有点靠谱的假想,在那时候不断刷新底线的土味视频还没泛滥,有很多变态家长妄图把自己的孩子包装成童星,但孩子的自身条件和家长营销方式让我觉得眼瞎,我的一种猎奇心态让我很乐意在微博上搜索各种这样身怀绝技的奇人,其中有一位名字我就不提了,他每张照片都是同样的表情,一张蜡像脸,我有一天就觉得,是否这人已经死了,家长用特殊的防腐手段保存他的肉身,给他拍各种造型的照片,当然我是抱着一种恶作剧的心态,主要是为了吓一吓朋友,没想到有人当真了,后来一想,家长这种行为和我猜测的本质上也没有多大区别,这样也就合理了,但有一段列举了几位的本名也实属不妥,如果再版这段也得改。
有个小花絮,一开始这歌叫另外一个名字,后来在我入职一家公司以后,我的顶头上司就叫这个名字,我回家就把这首歌名字改了,不然真难解释清楚,上司对我很好,我每次想起之前的歌名多少有点惭愧。
《黑名单》
第一段是大学时写的一段动机和歌词,后面不知怎么写,没能做下去,到了这首歌一开始是想做一首念白式的歌,结果做出来就跟低端说金一样,肯定是不行,于是就从以前素材库里挑了一段补在前面,没想到最后写得这么长,黄波切曾说这首歌和《手术室》是我唯二用心编曲的歌,我不感谢他。
歌词前半段就很无聊,大学时的中二歌词,后半段念名单更没什么好说,最后一段《游击队之歌》也是生搬硬套,总之是首很烂的歌,黄波切懂个__。
《402》
到现在我还是觉得用木吉他效果可能会更好,主动机和中间的过门我还算满意,没有鼓和贝斯就有点容易出错,这首出错不少,但太枯燥了也不想重录,所以这张是demo(哼)。
很烂的歌词,写的一个梦,我写梦的都不是什么好歌词,没什么意义,就像写不出歌词凑数的,后面的“啦啦啦”也完全没必要,最恶心的是还用了“兄弟”这个这几年我认知里最油腻土炮的词,我呸!
《98年的情人节》
算是个小小的AB段,这么短的歌词居然也有7分钟,不太成熟,solo也没写好,可能旋律稍微好一点。
歌词又是很没品,那个时候写的歌一首比一首没品,放到现在一首也上不了电视(不是),总之有点傻,我的青春期比较长,20好几了还跟十几岁一样中二。
这是这一批里最后写出来的一首歌,这时候的歌都是写一首就录一首,也就是我这样的作坊式录音才能实施这样的操作。
《红色日记》
这个就是一个结构比较正常的歌,大AB段,编曲不太认真,完全可以再编一把旋律吉他,其余的旋律和solo我都非常喜欢,一首大调的大歌,俗话说得好,大歌大嫂过年好(不是),我最喜欢的就是大歌,这首简直是我们的《Hey Jude》(完全不是!开个小玩笑!),所以这首可能是这张的长歌里我唯一愿意在现场演的歌。
歌词是我上班去早了在门口等开门的时候拿着本子写的,发现我还挺喜欢用笔写歌词,之前都是用手机记事本写的,内容就是一个摇滚乐手被父母迫害致死,在他死的那一刻他的父母感受到了摇滚乐的魅力这样一个故事(对不起年纪小不懂事让大家看笑话了),有些引经据典也不可避免冒犯了一些人,再版的话呢也会改词!
《杀死那个阿拉伯人》
The Cure第一首单曲的翻唱,为了蹭万青的热度我写了个中文译名。
编曲上回归grunge的典型套路,我把原版里贝斯的riff放大呈现出来,保留了最有辨识度的solo,编曲上的累赘有一点,总得来说也不算差。
一开始打算翻唱伍佰的《爱情的尽头》或者《街角的蔷薇》,又或者Bobby Chen的《恨情歌》,最后选了这首还是因为我觉得我弹这个solo一定巨帅,我做到了(没有)。
这歌还演过两次(不是虚词),然后乐队他们几个就不愿意演了,因为他们的部分太无聊了,这张大部分的歌都这样,所以我不想再碰了。
曲目说完。
然后呢,过了几天liveCNmusic(当时叫LiveBeijingMusic)的Will,在栏目里推荐了这张demo,洋洋洒洒一大篇,看得我挺感动的,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得了这么长的一篇文字,我也不记得怎么说的了,只记得最后一句“这个队三年内可能要火”,每次想到这句我都要感谢一次Will,不是这句话当年我可能就再也不写歌了,虽然这都7年了我们也没火。
另外两位忠实听众,一位是脚疴的脚老师,他因为脑洞过大,听歌的时候思绪无限放飞,总被这张里的某些曲目吓得不轻,每次看到他被吓到我都偷偷开心,但我一直没告诉他。
还有一位是唯利玉碎计划的穆果,他一直觉得我这张做成demo质感太可惜,正式专辑发行的时候他还质问我为何不收录这张里的长歌,看机会吧。
我不是一个自信的人,现在看到这张里的歌我都觉得我当时的胆识不可思议,如何重拾信心呢,该不该把这些歌做成适合乐队演奏的呢,这都是我要思考的。
想说的都说完了,怎么结尾呢,等下一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