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小岛与洛城:The Mamas & the Papas成军记及相关
欣欣向荣的1960年代造就了美国民谣摇滚圈的繁华图景,虽然不少圈内人都秉持着“正统民谣”的观点,认为原声乐器才是正途,但摇滚乐团的成功让他们认识到,为了恰饭,这些人除了暂时妥协,好像也不能有太多选择可供参考,其中The Mamas & the Papas的灵魂人物John Phillips便是其中一位,从纽约传统民谣圈出道的他经过不断试错,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队友,并取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成就(虽然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而乐团的成立过程都被他们写进了单曲“Creeque Alley”之中,这支收录在1967年专辑《The Mamas & the Papas Deliver》的单曲当年在英美均排进了榜单的前十名,成绩非常不错,而更重要的是,这为我们探寻乐团的发展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所以如果大家准备好了,就请和我一起回到1960年代的纽约,看看当时都发生了些什么事。
John and Mitchie were gettin’ kinda itchy, just to leave the folk music behind
John和Michelle Phillips心里有点发痒,他们不想再在民谣圈熬下去了
Zal and Denny working for a penny, tryin’ to get a fish on the line
Zal Yanovsky和Denny Doherty为了点小钱而忙碌,幻想着有天能“钓上大鱼”
In the coffeehouse Sebastian sat, and every after number they passed the hat
在John Sebastian坐着的那家咖啡馆里,当所有在场听众都已打赏
“McGuinn and McGuire’s just a-gettin’ higher in L.A., you know where that’s at
“Jim McGuinn和Barry McGuire在洛杉矶可是越来越火,你们都知道我在说什么吧
And no one’s gettin’ fat except Mama Cass”
而且除了Mama Cass,没有人会长胖的”
头一段歌词真的会让人很头大,尤其是对民谣摇滚没那么熟悉的朋友来说,的确这一段人名很多也特别不好记,所以我们只好一点点来,看看能不能把它捋清楚一些。首先便是我们的主人公John Phillips,他和好友Dick Weissman与Scott McKenzie组建的The Journeymen在当年的纽约也算是小有名气,经常可以跑到全国各地进行巡演。这几个人最重要的作品可能是民谣大名曲“500 Hundred Miles”,他们在1961年发行的版本很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演唱版,所以只要后人没有新的发现,我们就基本上可以确定这首歌的原唱就是他们。然而在John繁琐的个人事务与英伦入侵的双重夹击下,乐团最终还是宣告解散,John和自己的新任妻子Michelle开始了短暂的快乐生活,两人还组建了一个全新的团体The New Journeymen[注],开始进行一些新的尝试(虽然John本人不一定喜欢)。
[注]:The New Journeymen的另一位成员为班卓琴手Marshall Brickman,他后来更被人熟知的角色是电影编剧,包括《安妮·霍尔》与《曼哈顿》的剧本均是他与导演伍迪·艾伦共同完成。
与此同时,加拿大人Zal和Denny也在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小试牛刀后,决定前往纽约发展,当时他们的组合还叫做The Halifax Three,而哈利法克斯正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省会和最大港口,所以歌词中“钓大鱼”的提法倒也相当符合这两个人的身世来历(尽管真正出生在哈利法克斯的只有Denny一个人)。下面出场的人物是John Sebastian,他后来也成为了纽约民谣摇滚界的大人物,不过此时还略显稚嫩的他,在名气上还远远不能和作为口琴演奏家的老爸相提并论,他和好友们目前还只能在咖啡厅和酒吧这样的小场所随便演演,赚一点小钱,期待着自己的组合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歌词里面“pass the hat”的说法最早可能来自于街头艺人,他们一般会把自己帽子或是小篮子放在地上,周围路过的人若是感觉不错,就会向他们的帽子里扔下一些硬币以表支持,而到了酒吧与咖啡馆大行其道的年代,驻唱歌手们继承了这样的赚钱方式,只不过为了现场观众的方便,艺人的帽子有时会在台下互相传递,这样想要给乐手打赏的观众就不必非得离开座位并走到台前。下面那个类似于副歌的小段落贯穿全曲,且除去最后一段以外,每段的歌词长得都差不多,都是在描述加州流行音乐圈的现况与前景——The Byrds和Barry McGuire都在那里取得了好成绩,“要不然我们也去那里试试,说不定也能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呢。”不过这时的他们离加州还有挺长的一段路,大体上还处于幻想阶段,如果想要了解事情的后续发展,可能还需要接着往下看。
Zallie said “Denny, you know there aren’t many who can sing the way like you do” (Let’s go South)
Zal说“Denny,你知道,没有多少人可以向你那样唱歌”(一起往南边去吧)
Denny said “Zallie, golly, don’t you think that I wish I could play guitar like you”
Denny则说“天哪,Zal,我可是一直希望自己的吉他能像你弹得那么好”
Zal, Denny and Sebastian sat (at the Night Owl), and every after number they passed the hat
几个人坐在了夜鸮咖啡厅,等到所有在场听众都完成打赏
“McGuinn and McGuire still are gettin’ higher in L.A., you know where that’s at
“Jim McGuinn和Barry McGuire在洛杉矶可是火到不行,你们都明白我意思吧
And no one’s gettin’ fat except Mama Cass”
而且除了Mama Cass,没有人会长胖的”
这段歌词以Zal和Denny两个人的商业互吹为主,除此之外我们似乎也不能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当然我们可以确定的,便是两人都不是在敷衍地吹捧,两人的水准绝对值得这样的夸赞,后来他们也都成为了各自乐团的中坚力量。歌词中几个人的演出地点是格林尼治村相当有名的夜鸮咖啡厅,当年除了Denny等人,James Taylor、Fred Neil、Tim Buckley以及Ritchie Havens这样的“未来之星”也曾在这家咖啡馆留下过自己的足迹。此时几个人的处境依然不见太大起色,他们的梦想依旧显得遥不可及,但改变也正在慢慢酝酿,让我们看看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
When Cass was a Sophomore, planned to go to Swarthmore, but she changed her mind one day
Cass要去上学,准备申请斯沃斯莫尔学院,但后来她改了主意
Standing on the turnpike, thumb out to hitchhike, take her to New York right away
站在公路上搭乘顺风车,没过多久就把她带到了纽约
When Denny met Cass he gave her love bumps
Denny遇到了Cass,他给了她很多爱意
Call John and Zal, and that was the Mugwumps
他们把John和Zal叫来,并组建了乐团The Mugwumps
“McGuinn and McGuire couldn’t get no higher but that’s what they were aiming at
“Jim McGuinn和Barry McGuire在洛杉矶已经不能更火了,但他们依然拥有目标
And no one’s gettin’ fat except Mama Cass”
而且除了Mama Cass,没有人会长胖的”
在歌曲的主体段落上,我们终于解锁了一个新的人物“Mama” Cass Elliot,她在高中时期不但学习成绩不错,而且对戏剧表演产生了兴趣,她在此期间改掉了自己的名字[注],并在高中毕业前不久决定辍学向演艺界发展,尽管这种连文凭都不要了的冲劲令人动容,但她并没有得到什么好的机会,于是在四处碰壁后,她只得选择继续完成学业。好在Cass当年成绩一直不错,所以可以直接申请大学,她最终的选择是首都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所以歌词似乎只顾押韵,而放弃了一些对历史事实的描述)。然而在大学中,Mama Cass依然对歌唱与演艺事业割舍不下,所以她又一次退了学,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纽约的旅程。至于她是不是搭顺风车去的,没人知道,反正也没那么重要。
[注]:Mama Cass本名Ellen Naomi Cohen,在高中时期改为Cass(借用自演员Peggy Cass)
Mama Cass在来到纽约后先是和两位男乐手组建了The Big 3,没过多久她便认识了经常在一起演出的Denny,他对Cass非常友好,一直视她为很要好的朋友,然而Cass却是对Denny投注了许多浪漫的想象,这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好像一直显得不够对等,而这样的关系更是在之后演变成了大问题。只不过到此时为止,他们应该还考虑不了那么多,生存下去可能才是当务之急,于是Denny,Zal,John Sebastian,Mama Cass以及她当时的丈夫James Hendricks组建了The Mugwumps,希望能给自己的音乐事业带来一点突破,但最终他们的愿望还是落空。再看后面,1965年,大团The Byrds的“Mr Tambourine Man”与“Turn, Turn, Turn”,还有Barry McGuire的“Eve of Destruction”均拿下了Billboard榜单的冠军,所以歌词中的“couldn’t get no higher”也算是恰当地表述了他们当时的火热状态,只是这些心急如焚的纽约民谣人该何去何从,他们依然找不到答案。
Mugwumps, hi-jumps, low slumps, big bumps, don’t you work as hard as you play
乐团经历了高低起伏,永远跌跌撞撞,难道工作时不应该像玩耍时一样努力吗
Make-up, break-up, everything you shake up, guess it had to be that way
建立,解散,所有人都在进行重组,但好像事情也只能如此
Sebastian and Zal formed the Spoonful
John Sebastian与Zal Yanovsky最终组建了The Lovin’ Spoonful
Michelle, John and Denny gettin’ very tuneful
而Michelle,John和Denny则发展出了美丽的和声
“McGuinn and McGuire just a-catchin’ fire in L.A., you know where that’s at
“Jim McGuinn和Barry McGuire在洛杉矶可是火到发烫,你们都了解我的意思吧
And everybody’s gettin’ fat except Mama Cass”
而且除了Mama Cass,所有人都会‘长胖’的”
在经历了不断的挫折失败与人员变动后,乐手们好像突然间在这一段都踏上了正轨,所有人好像顷刻间达成了最稳定,最和谐的状态——John Sebastian决定和Zal Yanovsky成团,他们的组合The Lovin’ Spoonful也在不久后便成为了纽约民谣摇滚圈的中流砥柱,像是“Do You Believe in Magic”(1965)还有“Summer in the City”(1966)这样的经典名曲均传唱至今;而Denny Doherty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后,还是决定代替Marshall加入Phillips一家的The New Journeymen,此时他们和最终的The Mamas & the Papas,相差的就只有一个人,和一个团名而已。该段歌词的最后一句和前面略有不同,之前的词句大体上描述的就是字面意思(虽然个人觉得直接说人家“胖”好像并不是那么礼貌),而这一段中的“fat”可能更多在致几个人创造出的美丽丰满的声响,而此时Mama Cass并不在团队之中,所以在这段歌词里,她自然就被排除在外了。
Broke, busted, agents can’t be trusted, and Mitchie wants to go to the sea
身无分文,好友被捕,探员并不值得信任,而Michelle想要去海边走走
Cass can’t make it, she says we’ll have to fake it, we knew she’d come eventually
Cass无法做到,她说我们要假装可以,我们知道她最后会来的
Greasin’ on American Express card, tents low rent, but keepin’ out the heat’s hard
信用卡基本不够花销,搭帐篷倒也不贵,但远离人潮总是显得困难
Duffy’s good vibrations and our imaginations can’t go on indefinitely
Duffy对我们的好意和我们的幻想不能无休止地持续下去
And California Dreamin’ is becoming a reality
从而加州之梦便逐步成为了现实
在歌曲的最后,几位终于如愿以偿,但就算只差一步,他们也需要通过艰难的跋涉才能抵达目的地。该段歌词始于一桩看上去很是离奇的“案件”,据称当时的情况是,一位他们的好友兼同僚认识了一位朋友,并以“友情价”卖给了他一些LSD,在迷幻文化逐渐兴起的时代,这好像是一种很稀松平常的行为,至少他们是这么想的。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对方是一位缉毒警探,所以他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就被抓到了。尽管后来两个人达成了和解,他们也会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当成一件趣闻来和对方交流,但当时那几位团员显得非常难过。后来Michelle觉得实在熬不住,便提议和队友们一起去海边旅游散心,他们选择了美属维尔京群岛作为目的地[注],不过此时Cass依然没有出现,虽然她表达了想要加入的愿望,而Denny也在极力游说,但John依然放心不下,他觉得Cass的形象、情绪管理及音域可能都不太适合,所以此事只好暂时搁置,几个人打算先去小岛,嗨一段时间再说。
[注]: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描述了他们做决定的过程(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一开始他们也拿不定主意,于是几个人找到了一个地球仪,Michelle闭上眼睛随手一指,指到哪里,他们就去哪里,所以按这样的说法,幸亏Michelle指到了一个小岛,如果她指到的地方就是一片纯蓝,他们又该如何是好呢?
他们最终度假的地点是群岛中的圣托马斯岛,歌曲最后一段的大部分内容就是发生于此,而歌名的“Creeque Alley”也是指这里的一条窄窄的小巷。Mama Cass可能是在之后才上岛,所以歌词里说Cass“无法做到”,大概就是指他没能和乐队成员一起抵达的意思,然而这样理解的话,后面的“fake it”就好像有点解释不通。于是有人便认为前面一句歌词应该也能被理解为“go to the C”,这样这几句歌词就变成了人声演唱相关的音乐问题:由于Mama Cass的音域太低,没法唱出John所要求的声部编排,所以他们只能临时选用一些其它技巧来蒙混过关,可谁知Cass在历经意外[注]后好像是忽然开窍了一样,音域开始显著变宽,而此时她加入乐团的“最大障碍”已经破除,剩下的事情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注]:一次,Cass在岛上闲逛时被一根金属管砸到头部,这使她一度失去意识,等到她醒来时,她惊喜地发现原来那些没法唱上去的高音,此时她都可以驾驭(不过这真的很危险,请大家务必不要模仿)。
在Cass加入后,大家可以算是渐入佳境,但是他们的生活条件依然困窘,几个人只能依靠信用卡勉强维持生计,并会以节省房租为由时常去海边露营,不过钱虽然有省下来,但他们却落不得一个清静,毕竟这样的小岛,人们大多都是冲着沙滩来的,几个团员面对人群,难免会觉得他们太过闹腾,另外俚语中“heat”也有“警察”的意思,至于他们为什么想要躲开警察,稍微了解他们的听众应该都是能猜到的吧。到了全曲的最后,我们又发现了新的人名,这位Hugh Duffy在Creeque Alley拥有一间小俱乐部,他对这几个远道而来的年轻人十分喜爱,并竭尽所能地想要为他们提供便利(这里他们还cue到了The Beach Boys不久前才发行的经典“Good Vibrations”),只是几个人心里越来越清楚,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他们还得回到现实。几个人回到纽约稍作调整,接着就奔向了他们心向往之的洛杉矶,再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无论是身体上,还是音乐上,他们的加州梦都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