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ier Than Ever:盛名之下,其实可副
A
尽管相比爆炸性的前作,这张专辑从商业性和专辑外显性都略微哑火,在Olivia Rodrigo横空出世的2021年,我很庆幸媒体以及部分大众没有错过这张优秀的sophomore专辑。然而,它值得更多的赞誉。
在这张专辑里,19岁的Billie Eilish分成长、爱情、名气、性别议题四个方向,并最后以“happier than ever”作为总结/愿景。对于这种勇气,比她年长的我能持以敬意——因为年幼成名,而且是被商业和学院钦定的爆炸性成名,这种“捧杀”对于任何人都是一种“高压”现实。
能在这种情况下,缕清并成功表达出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真正的tour-de-force。这一点与年龄无关。
与大众媒体通常以Not My Responsibility为界将专辑一分为二不同,我倾向于把专辑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到Oxytocin,以中速推动舞蹈韵律。I Didn't Change My Number摆明立场,以冷酷姿态起舞,Billie Bossa Nova游刃有余松弛有度,my future用funk衬托自信,Oxytocin在make-believe中点燃舞池疯狂蹦迪。
而文本上的初步交代,给第二段的赤诚提供了基础。GOLDWING以唱诗班的方式构筑了女童的保护伞,间接的触碰到metoo议题,嘻哈breakdown自然连接Lost Cause,此时情绪上由I Didn't Change My Number的漠然转为攻击,Halley's Comet从暧昧过度到心碎。Not My Responsibility以最直接的speech面对了大众的身材羞辱,并以OverHeated里某种场景设想进行了韵律发挥,这里的碎拍像是红毯上的闪光灯。
接下来,才是专辑里真正的精华。我至今依旧惊讶于Billie在第三段中的表达。Everybody Dies绝望到可怕,“什么时候轮到我呢?”,多么“高处不胜寒”啊。在名誉顶端,坐拥巨大权力的Billie想到的竟然是大众的Your Power,这种切换视角,从反Blackout / reputation的角度完成了名誉的解构:“try not to abuse your power”。NDA是身处多重漩涡的挣扎,“you hit me so hard / I saw stars”。Therefore I Am有如定海神针般和I Didn't Change My Number形容呼应,态度更加坚定。
接连四首似乎对于Billie还不够密集,Happier Than Ever的到来犹如一颗核弹,在文火慢炖的叙事中走向专辑的大高潮:原来“happy”是她的愿望,而非她当下的状态。Getting Older和Male Fantasy的一首一尾完成了专辑的封装。
在今年欠缺唱作整体性(El Madrineo),过分冗长(DONDA),华而不实(SOUR)和一堆基础指标没达到的一种专辑里,Happier Than Ever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完美——以至于如果你想把五星单曲everything i wanted塞进来,都找不到位置。
Billie在宣传时强调过专辑性的重要性,这是千禧一代音乐人最不重视也最稀缺的东西。我想Billie用这张专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