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丁糸的怪谈,一场弥留之际的噩梦。

这张专辑乍一听会觉得怪,在旋律写作上,有一些部分似乎是故意往不悦耳的方向去写(比如《bass手》里大篇幅的半音阶写作);在编排上,无逻辑的拼接感重。但听几遍下来似乎也能摸到些许整体脉络。在我自(guo)己(du)脑(jie)补(du)的情景中,这张专辑是由《起点终点》听到一半时跌落池堂的意外开始,在快溺水的弥留之际做的一场噩梦。梦的无逻辑拼贴、无厘头黑色幽默、无预警转场,都在这张专辑中有很大的体现。
——《我就奇怪》
《我就奇怪》就是这种不合乎逻辑的拼贴的集大成者,每一个部分之间都像是独立创作然后再聚拢到一起里修整一下。整首歌的跳跃、拼接呈现出来的,有点像是已经灵魂出窍的混乱状态。虽然没有明说,但整首歌却有很多可以联想到“水”这个概念的编排,比如到副歌前会出现的美声吟唱,仿佛是海妖的低语;比如歌词的“浮在半空中,看你是全身溃烂”;又比如时不时会出现的,像是捏塑胶玩具会发出的声音(洗澡时的小黄鸭?),最后在失真中结束,听到像是小孩的哭喊声,也让这个场景有了一些实感。
——《蜂蜜人参》
接着第二首歌《蜂蜜人参》立马进入了更像是梦幻的dream-pop,还把《我就奇怪》最后听到的小孩的哭喊声内化到了自己的梦中,成了歌曲开头听到的小孩的笑声,有点所见即所梦的味道。这首歌也直白提到了“灵魂出窍”,第二段主歌引用的“金银斧头”的典故,也和水有很大的联系。这首歌的最后也是第二次提到了“睡”这件事,睡和醒基本也是贯穿整张专辑的隐喻,在之后的几首歌里也会提到。
——《Joyful Day》
不得不说这首小威写得真不错,甚至能听出一点Oasis的神韵,以前觉得小威有时候写作的时候会有点口号化,但是这次在最后“every day,every night”的部分倒是很有力量。回到“水”的主题,这首歌也是开场就直白描述了跌入水中的瞬间“刹那的时间进入无声世界,对外绝缘”,接着走马灯浮现“ 过往情节浮现圈出你的画面 ”,后面还提到一句“ 传说那个世界灵魂住在海边 ”。开头左声道贝斯右声道鼓的不均衡听感,按沉在水中失去平衡感,水在耳膜鼓动的感觉去理解,似乎也挺合适的。至此三首歌,我觉得已经把在水中弥留的状态写得很明白了。
——《在世界的尽头大声地说我恨你》
专辑里旋律最流行的一首了吧,开头的编曲一路上行推动气氛,和声加入把期待值拉满,让我以为他们又要做出一首和《痛快的哀艳》可以比一比的prog-rock了,结果……好吧是一首很不错的pop-rock。这首也是前面说过的,用戏谑调侃的态度去消解一些很沉重的事的代表作了。被背叛的愤怒、痛苦、不甘,可以在这首里轻描淡写地化作一句“我恨你”,也许最好的报复就是不再在乎。顺便,这个词写得很有急智歌王小阿峰的风格了,我觉得这样子的青峰完全可以再多在正式作品里出现一点。
——《sorry青春》
主歌两个两个叠字,每个都可以是某一刻的状态,像是走马灯式地回顾青春里的每一个瞬间的感觉。而青春里现在看来的遗憾、荒唐,也在最后用一句“道个歉”轻轻消解了,淡淡的反而更让人感觉心酸。家凯的吉他在温度的把控上越来越有个人特色了,我现在觉得真的很适合acoustic的木质温暖质感,再想想我以前对他的吉他“太低调,不够炫”的评价,也许他本性就是温润的吧(想想也是,能和青峰这样敏感细腻的人感情、默契那么好的男人能不是温柔细腻派的吗)。
——《脑波弱》
又提到了睡和醒。 “怪我 脑波太弱 快要弥留 等我睡醒 再说” ,虽然这里的弥留只是吐槽,但我觉得完全可以按双关来理解。而“等我睡醒”的起床气,和昏迷中被努力的叫醒的状态,也不是完全没有关系。
——《我就是个朴实无华的bass手》
bass全程只弹一个音的bass手主题歌/笑话。这首歌的写作,和之前《我就奇怪》一样,创作的方向应该就是故意写得不悦耳。毕竟阿龚是连《拾穗》这样频繁转调大炫技的歌都能写得平滑流畅不突兀,也是能写出《我们不懂》这样如水般潺潺旋律的科班大触,那在《bass手》里他多用小二度不协和音程去写的原因我觉得也就是“故意要不悦耳”了。当然,这首歌本来就是一首带点黑色幽默感觉的歌,这样也能理解。而多听几遍之后,我发现用不协和音程的创作可以一定程度中和一下这首歌“谐”的部分,让这个看似在开玩笑实则在用开玩笑的方式消解无奈的自嘲不至于真的变成一个玩笑。顺便,这首歌的MV很值得一看,全程无逻辑完全就是在做梦(专辑制作人也参与了MV的导演,应该可以把MV编进来一起理解吧)。
——《先说先赢》
没想到阿福居然交出一首stadium rock……其实一开始觉得这首歌对于这张专辑来说太“正气”了,有点八字不和,而且前面已经有同样主题骂LWZ的作品了,但是想想这张专辑的主题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狂骂LWZ,我也就释怀了,而且这首听现场一定很爽。
——《星月花火》
很温柔的晚安曲,然而也是一定要插入一段奇怪的bridge,吉他音墙把之前安静温柔的气氛都打碎了,虽然是故意的碎片拼接,但如果没有这一出,这首歌应该也会变得蛮无聊的。
——《终点起点》
按之前的弥留逻辑线,这时候是终于从濒死体验的怪诞噩梦中醒过来了,所以“终点”亦是“起点”,同时这也双关了绿团从快要名存实亡的“终点”重生为鱼团的“起点”。但这首歌写得……还是太口号化了,所以有点无感。
对这张专辑的过度解读就到此结束了,只是纯个人向的脑补,所以即便大翻白眼也不要骂我拜托了!
接下来说一点关于风格的想法。
其实Alt-Rock往电气化发展也是时代的大趋势了,像Coldplay或是我之前用来和绿团比较的Muse,这些年的作品也大都往电气化做了风格的转变。其实我觉得说是转变不如说是进化,毕竟电气化的编制比起传统几大件来说能拓宽表现力的边界,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是其他乐团大多是为了更流行而这么改变,鱼反而有点去流行化的意思,结合这张专辑用相对戏谑调侃的态度去消解一些比较沉重的、负面的主题,颇有一点反讽的意味(并不是在为故意把旋律写得不悦耳洗地)。
虽然刚听第一遍我也是觉得“啥玩意?”,隔一阵再听还是真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