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解的破,焕然如新——蔡依林《看我72变》
《看我72变》专辑是华语流行乐坛黄金十年教科书级别的主流唱片,以精良的制作为基底,乘着潮流的东风扶摇而上;以演唱者自身为载体,折射出丰富多彩的大众话题。蔡依林凭借这张专辑成功转型,获得商业与专业的双重肯定,彻底打开大陆音乐市场,名正言顺归位“四大”,开启“千变万化”的天后之路。
《看我72变》专辑,演唱人:蔡依林,由台湾新力哥伦比亚唱片于2003年3月7日发行。
“最近那首蔡依林的《Don't Stop》你听没得?”
“电视头看过MTV,其实还可以,就是后面那个高音是想模仿我们李玟吧?只能说画虎不成反类犬,哈哈哈~”
以上是我印象中第一次与他人讨论蔡依林时的对话,交谈对象是高中隔壁班的同学,我俩因共同的偶像CoCo而相识。
直到最近几年我才惊奇地发现:原来在很多乐迷的认知中,蔡依林与李玟似乎无甚关联。且不说她俩后来在新力唱片朝代更迭,乃至华语乐坛唱跳天后宝座传承中的接力关系,仅就乐坛起点而言,二者都颇为有缘:李玟因参加TVB主办的“新秀歌唱大赛”出道,决赛中以一曲Whitney Houston的《Run to You》荣获亚军;而蔡依林亦因参加MTV举办的“新生卡位战”出道,决赛中以同属惠姨的《Greatest Love of All》勇夺桂冠。
这般相似性并非纯属巧合,二十世纪末的台湾流行乐坛,李玟和张惠妹双姝争霸,联手打破了此前清纯派玉女歌手的垄断地位,相对于阿妹身上的原住民元素,CoCo的“洋派”似乎更能代表彼时宝岛音乐市场全面拥抱欧美的潮流趋势,而这或许正是一路高唱英文大歌的蔡依林得以在比赛中击败彭靖惠(第二名)、江美琪(第四名)和侯湘婷(第六名)等更符合传统审美的竞争对手们的原因。
1999年9月10日,蔡依林以“环球唱片年度新人”之姿推出首张专辑《1019》,取得全台逾40万张的销售佳绩;时隔七个月后的二专《Don't Stop》乘胜追击,全台卖出超过45万张,这也是迄今为止Jolin在台唱片销量的最高纪录,热卖程度与同年出道的萧亚轩和翌年出道的孙燕姿不相上下;尽管2000年底发行的第三张专辑《Show Your Love》在音乐层面上是环球时期的集大成者,但在商业成绩上却初显疲态,这与歌手在前三张过于重复的音乐形象不无关系。那一时期的蔡依林,可以用“进化型玉女”来概括:所谓“玉女”,是时任环球唱片国内部总监的陈泽杉基于Jolin清纯甜美的外形所挖掘出的“卖点”,所以你会听到像《我知道你很难过》这样述说少女心事的抒情芭乐,“少男杀手”的封号由此而来;所谓“进化”,是指从歌唱比赛时期延续下来的欧美流行曲风和大vocal定位,所以你会听到R&B、World Music、Hip-hop等西洋音乐风格以及穿插其中的高音、转音、怒音等黑人音乐唱腔。2001年7月面市的四专《Lucky Number》开始探索转型,然而唱片发行后仅月余,合约纠纷爆发:蔡家以账目不清为由单方面宣布终止与吴大卫开设的大声音乐制作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尔后当事双方互相指责,最终对簿公堂。
合约事件孰是孰非非当事人不得而知,但我想说:离开大声音乐恐怕是蔡依林职业道路上走得最正确的一步。吴大卫歌手出身,曾在飞碟唱片从事音乐制作工作,之后自己成立公司打造歌手。除手握Jolin的经纪约外,前四张专辑也均由他的大声音乐制作,抛开环球唱片这块“招牌”,他才是我林背后的真正推手。但吴大卫专攻低龄市场,眼界和能力在圈内顶多算二流,旗下的其他歌手如阿雅、王心凌,要么红不过三张,要么多年谋求转型而不得,相较于视孙燕姿为掌上明珠的李氏兄弟、为萧亚轩保驾护航的姚谦、以及给梁静茹指点迷津的李宗盛,就“乐坛引路人”而言,蔡依林的确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按照原合约再和吴大卫捆绑几年,难以想象会是怎样的局面。
“顶流”自然不愁人接盘,而接手蔡依林的“贵人”正是号称“台湾综艺之母”的葛福鸿。从节目制作起家,“葛姐”的事业版图横跨电视台和电台经营、艺人经纪、综艺制作、影视制作、音乐和演唱会制作等,在台湾娱乐圈可谓“一手遮天”,据说除颜艺外,她最看重蔡依林的“听话”。2001年11月,当蔡家和大声音乐还在“隔空互呛”的时候,“葛姐家族”的柴智屏便率先出手与蔡依林签订了影视合约,隔年葛福鸿经营的年代整合行销(天熹娱乐母公司)正式与蔡依林签下经纪合约并根据仲裁结果代其向大声音乐支付了900万台币的赔偿,而在柴智屏与其情郎崔震东(时任台湾新力董事长)的牵线搭桥下,唱片合约最终花落新力。2002年7月23日,新力唱片为蔡依林举办了盛大的签约仪式。
新力“牵手”蔡依林,于当时的双方而言,都是一个“最佳选项”:从歌手角度出发,基于自身已然累积的高人气和国际化的音乐风格,肯定首选在台湾风头正劲的五大国际唱片公司。然环球因与大声音乐的纠纷而无法续约,百代和华纳因拥有同代竞品而“一山不容二虎”,BMG的实力相对较弱且正在谋划资产重组;反观唱片公司内部,台湾新力在2001年发生人事巨震,前当家花旦李玟在遭遇“倒嗓”低潮后又与新任公司高层理念不合,几乎处于被“雪藏”的状态。从滚石挖角的莫文蔚虽金曲封后,却落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公司此时亟需一位真正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新生代女歌手来填补天后宝座的空缺。
所以,这第一炮能否打响,对唱片公司举足轻重,于歌手更是背水一战。2003年3月7日,蔡依林加盟新力唱片的首张国语大碟《看我72变》在大众夹杂着质疑的期盼中诞生。
冬眠:沉静冰洋,迷若水凝为冰,悟犹冰涣作水。
在《看我72变》专辑宣传期大大小小的通告场合中,蔡依林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全新专辑新在哪里?”。她的回答出人意表地很少提及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式曲风和潮流舞步,却把谈论重点放到“抒情歌”的部分,反复强调唱腔和编曲方面的变化,由此可见她本人对这张专辑慢歌品质的肯定与欣赏。
《奴隶船》(Track4 词:陈镇川/曲:薛忠铭/编曲:陈建骐)是我心中Jolin的冷门抒情曲No.1。旋律隽永自不必说,如今的“金曲歌后制造机”——陈建骐的绝妙编排才是这首歌的点睛之笔:反复铺陈、层层递进的钢琴和弦恰似一波波海浪轻拍船舷,摇晃船身伶仃前行;而忽明忽暗、细碎空灵的合成音效时如海阔天空的万点星光,时如茫茫缭绕的湿冷海雾。“沉浸式”的编曲只需要歌者最朴实的声音演出即可形成强烈的画面感,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恋情退潮时进退维谷的失望和无助。
《假面的告白》(Track3 词:李焯雄/曲:李伟菘/编曲:Terence Teo)中钢琴与弦乐的搭配可谓天衣无缝:前奏钢琴入曲,紧接着提琴沉沉叹息,锚定全曲的哀伤基调;随后弦乐打底,钢琴推动旋律迂回行进;自间奏开始,弦乐比例逐渐提升,与钢琴相互交织完成情绪堆叠;高潮时反过来借由厚重的钢琴节奏衬托小提琴的澎湃激昂;尾奏与前奏相呼应,钢琴落幕,然余韵未央,“浓的悲哀/化不开”。蔡依林的演唱娓娓道来,感情自然流露,诚如作曲李伟菘评价的那样:“情绪是从骨子里发出来的,所以那首歌很耐听。”
《马甲上的绳索》(Track9 词:蔡依林/曲:张佳添/编曲:陈建骐)是蔡依林发表的第二首由本人作词的歌曲,灵感发想源自其在合约纠纷期间压抑、纠结、极度渴求自由的心情。歌词成形后,唱片公司公开征曲,在十几个版本的曲子中选定张佳添创作的这首三拍圆舞曲,编排上也依循曲式特点渲染出神秘而华丽的欧洲宫廷氛围;《做一天的你》(Track6 词:李焯雄/曲:薛忠铭/编曲:王豫民)是专辑中最符合传统华语Ballad审美的慢歌。爱与被爱间的“灵魂互换”在当年不失为一个新颖巧妙的创作视角,但我个人不太喜欢歌词描写的“低到尘埃里的卑微”,毕竟“不要我的我不要/不爱我的我不爱”、“头发甩甩/大步的走开”才是新世纪的爱情宣言嘛。
说起蔡依林的抒情歌,“薛忠铭”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这位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即投身幕后的歌坛老将素有“情歌圣手”的美誉,代表作有《用情》(张信哲)、《爱,禁不起考验》(万芳)等,他写给我林的《奴隶船》和《酸甜》都是我的私家心水。除谱曲外,薛忠铭还担任Jolin新力时期三张专辑的音乐总监,并主导慢歌部分的制作。
在我看来,薛忠铭最大的功劳是帮助蔡依林找准了适合的vocal定位,拓展了歌声的表现空间。我林的嗓音特点可大致归结为:真音音域有限,撑死两个八度;音色偏甜,鼻音较重,辨识度高但美感见仁见智;共鸣腔体间的转换不畅,难以实现灵动转音。但环球时期的作品却倾向于突出她歌声中的“清亮”、“高亢”和“技巧”,滥飙高音外加呆笨转音,所以她早期的现场演唱听起来勉强而吃力,狰狞的表情给anti黑粉们提供了不少素材。而从《看我72变》专辑开始,薛忠铭挖掘出蔡依林中低音区的潜力,就连鼻音也产生了别样的磁性,高音区的真声运用非常克制,多以假声代替,同时让她逐步放弃对所谓“高难度唱腔”的执迷,不再“乱转弯”或“耍花腔”,嗓子在松弛而自然的状态下,反而增强了情绪表现力和感染力。
除演唱方面的提升外,这张专辑的慢歌在制作上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气质。首先,四首情歌的旋律和编曲调性统一,以钢琴为主轴加以串联,散发唯美的古典气息;其次,尽管内容上没有跳脱男欢女爱的框架,但歌词内敛、细腻而富有意境,拥有商业情歌中少见的文学性;再者,即使初看歌名如《假面的告白》和《奴隶船》,都让人不禁联想到经典的东瀛文学和欧陆绘画作品,浓厚的艺术氛围让慢歌部分与专辑中其他歌曲的异域风情形成有机联结,从而实现整张专辑的整体性和概念性,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文字/创意统筹李焯雄的贡献。
然而,“阳春白雪”往往曲高和寡,《看我72变》专辑慢歌的整体传唱度恐怕是蔡依林所有专辑中最低的,从而导致这样的制作思路在日后并未得以继续深入,加上歌手后期主攻“唱跳歌手”定位,对Ballad的重视程度愈来愈低,所以之后专辑(包括主打“艺术美学”的《Muse》专辑)的慢歌品质都再也未能达到这张专辑的高度。
苏醒:昀昀暖阳,纵然转瞬即逝,足使桎消梏融。
“双J恋”,堪称泛华语娱乐圈二十一世纪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炒cp案例,然而我相信,在这真真假假、是是非非之中,定然是存在过真情的。毕竟,无论是李宗盛之于林忆莲,还是陈国华之于彭佳慧,制作人与女歌手间的情投意合,全都在一首首经典作品里袒露无遗。《看我72变》专辑里由周杰伦操刀的三首歌曲,无疑就是他献给蔡依林的“最浪漫的情书”。
作为专辑开场曲,洋溢青春活力的《说爱你》(Track1 词:天天/曲:周杰伦/编曲:吕绍淳)在蔡依林的“环球时期”和“新力时期”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乍一听,她仿佛还是那个清纯的“少男杀手”,然侧重电吉他的英伦摇滚编曲就像扎实绵密的“蛋糕坯”,稳稳地托起了vocal中的“奶油般甜蜜”,从而实现了甜而不腻的利落轻盈。周杰伦谱写的旋律悦耳度之高,恐怕与本尊专辑中的作品放在一起,也是数一数二的。虽然Jay在这首歌中仅负责作曲,但成品中却处处有他的影子,比如吴聪贤的Rap就几乎复刻周氏风格,而MV男主角小香的外形也酷似周董,结合歌名和歌词,让人不得不佩服唱片公司的“营销有道”。
由堪称彼时华语流行乐坛“顶级团队”联袂打造的《布拉格广场》(Track5 词:方文山/曲:周杰伦/编曲:钟兴民)则是彰显专辑“音乐性”的代表曲目。起初,周杰伦搭配童声的嘻哈饶舌与蔡依林的旋律“hook”仿佛来自两个不同的时空背景,在梦幻的异域氛围中,各自诉说着如堕烟海的尘缘。而当女主角“在许愿池/投下了希望”,瞬间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两人的唱段由此齐头并进、水乳交融,时空交叠的旷世爱恋莫不过“安静小巷/一家咖啡馆/我在结账/你在煮浓汤”的静水流深,予人以浩瀚的想象空间和瑰丽的浪漫情怀。为呈现歌曲浓郁的“东欧风”,钟兴民就地取材,以竖琴和手风琴为主要乐器,用“穿梭”音效起承转合,拼贴了大量欧洲街头艺术的声音采样,借编曲上的“蒙太奇”实现了音乐元素的多样化,营造出时空转换的绝妙体验,“第十五届金曲奖最佳编曲人奖”的殊荣实至名归。
《骑士精神》(Track11 词:蔡依林/曲:周杰伦/编曲:钟兴民)是专辑正式发行前首支曝光的“先导曲”,也是Jolin本人填词的“处女秀”,表达她面对世事纷扰勇敢前行的坚强和对歌迷不离不弃的感谢,蔡依林早期的“公主”形象及其粉丝“骑士”的统称均源自此曲中的意象。这首歌的曲式、和弦以及编曲中三味线的运用都颇具日风,而大象响鼻和群鸟争鸣的采样又让人仿佛置身泰国丛林,亚洲多元民族色彩交相辉映,造就别样的异域风情。只是创作者的个人风格过于浓重,一字一句都仿若“周董”附身,为此蔡依林还一度落得个“女版周杰伦”的称号。
二十一世纪伊始,宝岛青年周杰伦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音乐天赋,在其御用班底(方文山作词,林迈可+钟兴民+洪敬尧编曲)的助力下,实现了R&B和Hip-hop在华语乐坛最成功的一次本地化。他们突破华语流行音乐固有的题材窠臼和“平面化”的叙事方式,创造出一个穿梭历史时空,纵横地理坐标,极具故事性,画面感和想象力的“立体化”的流行音乐“元宇宙”。
那些年,谁离“宇宙中心”越近,自然是好风凭借力,“麻雀也能飞上青天”。所以,“周杰伦是蔡依林复出转型期的贵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张专辑中知名度和传唱度最高的三支单曲:《说爱你》、《看我72变》和《布拉格广场》,其中有两首出自Jay及其团队,音乐品质加乘绯闻效应,无论在专辑的质量还是销量上,他都不啻为第一功臣。而在周杰伦为其他歌手做嫁衣的作品中,论及参与度和完成度,私以为只有李玟的《刀马旦》能与之相提并论,巧合的是,当年两人也同样传出过绯闻,不知这算不算CoCo和Jolin的另一种缘分呢?
其实,周杰伦在音乐上给予我林的实质性帮助是短暂的(《城堡》专辑之后再无合作),但他在蔡依林的音乐道路上埋下了说唱的“种子”,而这对后者的职业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ap对歌手音域、音色、咬字、节奏和律动的要求与其他演唱形式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所以在传统声乐视角下“唱功平庸”的蔡依林,却在饶舌方面拥有相对出色的天赋。经历过《上街》(收录于《1019》专辑)这样并不美好的Rap初体验,《骑士精神》终于为我林找到说唱的正确打开方式,这首歌的成功让她坚定了对饶舌的自信,也让她逐渐意识到:在“演唱”这个维度上,Rap可能是其在同辈歌手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一大利器。因此,蔡依林之后的专辑中,饶舌从未缺席,尤其是从她亲自掌握音乐制作主导权开始,每张专辑的首波主打:《美人计》、《大艺术家》、《Play我呸》和《怪美的》都融合有Rap元素,从Hip-hop到EDM Trap,时至今日,说唱俨然已经成为蔡依林音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金字招牌。
破冰:电激风飏,凭其翩然起舞,任其恣意翱翔。
舞曲是最考验歌手及其幕后团队综合实力的一种流行音乐类型,是集企划、创作、演唱、后制、舞蹈和视觉影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看我72变》专辑是公认的确立蔡依林“唱跳歌手”定位的发轫点,这个精彩纷呈的Opening成功树立了华语舞曲制作的新范本,为Jolin接过华语唱跳第一把交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辑同名曲《看我72变》(Track2 词:陈镇川/曲:Edward Chan & Charles Lee/编曲:王治平)是蔡依林歌唱生涯中最具标志性的代表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就是她的代名词。曲子来自香港乐坛著名搭档陈浩然和李隆基(后来的《招牌动作》也是他们的作品),是Jolin少有的非国外买曲或翻唱的舞曲主打。陶喆的“伯乐”、王若琳的老爹王治平身兼编曲和制作人(蔡依林新力时期的所有快歌主打均由他制作),作为最早将R&B和Hip-hop引入华语乐坛的音乐人之一,他对欧美曲风的理解与把握确有独到之处。这首歌在Funk的欢快节奏里点缀跳跃的合成器音效以凸显现代感,而采样自1980年代Disco金曲《Funky Town》的电子和弦又平添了几分复古况味;同时,前奏和间奏模拟了传统民乐弹拨乐器三弦的音色,与歌词中巧用的中文谚语相映成趣,将东方元素植入西洋流行乐的架构中,短短几分钟里融汇古今东西,实乃“千变万化”,让人“耳不暇接”。值得一提的是,此曲中王治平还亲身上阵秀了一段Rap,酷炫调调与他平日的严肃萌态形成强烈反差。
同样由王治平掌舵的《爆米花的味道》(Track8 词:方文山/曲:云超/编曲:王治平)是专辑中继《说爱你》后第二首“Jolin牌”小甜歌(事实上,这种取“环球时期”精华的曲风始终贯穿于她的每一张唱片中,即使暗黑如《Ugly Beauty》专辑,竟也保留有一首《脑公》),鲜明活泼的节奏好似出炉前的爆米花在砰砰作响,歌手自如丝滑的真假音转换如同给它们抹上了一层香甜的奶油焦糖。跳脱出与周杰伦合作时的历史斑驳抑或天马行空,方文山的这首词作展现出少有的轻松诙谐,用玉米变成爆米花的过程来比喻恋情的不断升温,散发出满满的幸福感。
北欧音乐人在欧美和日韩的舞曲市场上向来炙手可热,这张专辑中也收录了两首来自同一个瑞典作曲团队的作品(张惠妹过档华纳的首波主打《感应》亦出自他们之手)。其中《Prove It》(Track7 词:易家扬/曲:George Samuelson & Mikael Lundh & Quint Starkie & Allan Rich/编曲:Kenn C)是蔡依林此前未曾尝试过的重节奏舞曲,在专辑正式发行前的2002年台湾跨年演唱会上首度曝光,局部鼓点节奏的小变化与人声节奏产生落差,形成奇妙的律动感;而在另一首《好东西》(Track10 词:李焯雄/曲:George Samuelson & Mikael Lundh & Quint Starkie & Rebecca Hortlund/编曲:郭建良)里,李焯雄玩儿起了“永远是我在东你在西/你真不是好东西”的词义双关游戏,间奏的印度风吟唱与西洋节拍的碰撞也完成了音乐风格上的呼应。
当代流行舞曲,在西方盛行的“派对文化”中起源与演化,“集体狂欢”是其标志性的情绪色彩,而这决定了欧美舞曲创作中编曲>旋律>歌词的重要性排位。华语乐坛的先驱们在引进舞曲的同时,也沿袭了这样的惯例,把重心全部放到“编曲和制作是否能和国际接轨”上,而歌词往往就是简单直白地“喊口号”(比如“我是你的梦中情人”、“好想跟你表白”等),在这片讲究“低调、内敛、自省”,以“忧伤永恒、快乐有罪”作为情绪主旋律的土壤中,产生了严重的水土不服。所以,舞曲在华语乐坛长期处于“低人一等”的劣势,被视为没有技术含量,难登大雅之堂的“靡靡之音”。
那蔡依林又是如何做到凭借舞曲称霸华语乐坛的呢?我认为,最关键的秘诀在于,她通过对“歌词立意”的强化,找到了“舞曲”和华语音乐受众间的情绪共鸣点,那就是:热闹!这个热闹,不仅是舞曲善于营造的“热闹氛围”,更是国人“爱看热闹”的心理特征,换句话说就是:舞曲要有“话题性”和“社会性”,而《看我72变》专辑就是最具说服力的例子。这张专辑推出之时,歌手本人正经历人生阶段的交替(从校园走入社会)和演艺事业的换轨,大众对她下一步的表现充满好奇,蔡依林用一个“变”字昭示转型的决心,用曲风、唱腔、舞蹈和造型上的全方位升级交出完美答卷。她以自身为载体,以舞曲为手段,吸引大众关注目光的同时又将其折射到更为广阔的社会议题中,比如《看我72变》影射的“整容”话题,以及《Prove It》和《好东西》中萌芽的“女性意识”,从而引起更加广泛和热烈的反思与讨论。回过头看,蔡依林后期的封神之作《呸》专辑和《Ugly Beauty》专辑“关注社会议题、体现人文关怀”的企划思路,其实在《看我72变》专辑中就已经有迹可循。
《看我72变》专辑问世后迅速在华语流行乐坛引起巨大轰动,创纪录地在当时台湾最具公信力的G-music销量排行榜上雄踞榜首长达十周,无惧SARS影响豪取超过36万张在台销量,登顶2003年台湾女歌手销冠。与此同时,这张专辑也获得业内的高度肯定,为蔡依林首度敲开专业奖项的大门,在2004年第十五届金曲奖上取得三提(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最佳编曲人奖)一中(最佳编曲人奖)的佳绩。
这张专辑对于蔡依林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为她彻底打开了大陆音乐市场。萧亚轩和孙燕姿甫出道即红遍大陆,梁静茹也从第二张《勇气》专辑开始跟上步伐,整个“环球时期”都在大陆不温不火的蔡依林凭借《看我72变》专辑后来居上,终于得以名正言顺地归位“四大”。只是说,她在大陆的歌迷基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隐性”的,从本文开头我和同学的对话就可以看出,那些年大陆乐迷们对蔡依林普遍有些“瞧不上”的意味,不屑于承认自己听她的歌。比如我对象,相识以来一直标榜自己是“纯粹的欧美音乐爱好者”,将Mariah Carey等西洋diva奉若神明,然而很多年后,他才和我“坦白”:他念大一时最爱听的就是《看我72变》专辑,闲来还经常躺在宿舍床上独自哼唱,里面的每一首歌他都会。
“变”,是《看我72变》专辑的题眼,如今看来,更像是对蔡依林未来歌唱生涯的一个预言。在此之后接近二十年的岁月里,社会状况、市场环境、音乐审美、受众群体,一切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在团队和自身的共同努力下,我林“以万变应万变”,从“流行教主”化身“舞娘”,从“特务J”蜕变“花蝴蝶”,从“美人计”玩儿到“大艺术家”,大喊“我呸”后终于认识到自己“怪美的”,在华语乐坛“对男歌手‘坚持做自己’拍手叫好,却让女歌手‘不突破就去死’”的严苛双标下华丽转身,傲视群雄。
可以说,蔡依林天后之路上的每一步都布满荆棘,如履薄冰,却又都“有意无意”地踏准了潮流的脉搏,在大浪淘沙之后,成为“被时代选中的那一个”。
时也,运也,命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