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你付出的青春这么多年,换来了一句谢谢你的成全

这是一张在当时让人等了好久的专辑,因为2000年《我等你》的大红,市场对刘若英的新专辑抱以了很高的期待值,有更多人期待再来一张《我等你》2.0,但显然《年华》可不是这么一张专辑。整张专辑在制作上更显文艺以及独立性,很大程度上锐减了流行性,不过定位依然拿捏得很到位,集合知性与文艺,气质与感性,听起来都是情感,却又不是那种过于朗朗上口的情歌,至少找不到一首如《我等你》、《后来》这样的作品。
所以,坦白说,当年我在听这张专辑的时候,有点不是滋味,因为我找不到我想听到的那个刘若英,但是在很多年后,我在车上,当我听着电台里播放的《成全》,我竟然能一字不漏地唱出来——情绪上有点抗拒,不过身体很诚实,还是将整张专辑听得滚瓜烂熟。
很多年后的今天,再重听的时候,才惊觉每一首歌都打造得那么有针对性,换一个歌手未必能唱出刘若英那样的口吻,证明的是滚石唱片企划的成功与完整。袁惟仁写的《遗忘的城市》最感触,特别在想起了已经变成了植物人的袁惟仁的时候,感触很多,很都市民谣的一首作品,气质超然,旋律不是那种朗朗上口的,却格外好听。
陈sheng写的《我曾爱过一个男孩》至今都是泪点,刘若英翻唱的是黄莺莺的作品,黄莺莺的版本已经非常完美,而刘若英换了一个角度演出,我总觉得她带入的是自己的情感,流露出的淡淡忧伤,有的是思念,有的是无奈,所以是夹杂着私人的情感。这首歌对应的是品冠写的《对面男生的房间》,比较起来,这首歌要温暖很多,刘若英的声音感性而不矫情。
而在当时个人最喜欢的是《点亮橘子树》、《傍晚》,都是很慢却很有内心戏的情歌,《点亮橘子树》的歌词写得真好,许常德这位歌词文艺高手,总是能写出那么有画面感的歌词。《傍晚》的旋律出色,黄丹仪将女性的细腻无限放大并融入了歌曲之中。
至于同名主打的《年华》,直到今天我还是不喜欢,刘若英就是不适合这样闹腾的作品,声音与节奏总是踩不到一起,听起来就是尴尬,不管过了多少年再听都不会改变这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