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李娜-苏武牧羊
A
“青藏高原”是一张不错的精选,把它放在流行音乐的框架中很容易找到位置,而“苏武牧羊”组曲不是一张听感上的流行专辑,如果单纯放进Ambient music,多少有点认儿作父,如果交给folk,无法从下及上。它是一张复杂的Wall Of Sound式的叙事大作。
黄荟可能受到了Phil Spector和Brian Eno的影响,出塞和归来的民乐编排层层叠叠,风急云涌的对流雨劈头而下,密不透风的声墙中交替着男声的汹汹和声和李娜的高亮大嗓,它的推进感是folk中不断repeat的旋律和唱词:出塞的“男儿今出塞”和归来的“哦 哦 哦”,相对的是,传统民乐并不会通过层叠的“快推进”来达到情绪的增熵,比如“二泉映月”和“春江花月夜”,它们的情绪变化是重意象的“慢推进”。
而李娜的声音将重复的“快推进”做出了许多细微变化来保证“气”与“节”。或许黄荟的“云之南”和“蒙古利亚”作品变成彻彻底底的氛围音乐也是少了像李娜这样的声音来塑造故事。
龚琳娜的“泊”也是一种气节,重复的词有着复杂的情绪,每一次厌倦都随着船舶顺水而去、逆水而来。龚琳娜做的是民乐的小人物的韵,无论“小河淌水”还是“庭院深深”,是自下而上的根源,是水一般的流状听感。李娜不同,她是自上而下的宣泄,是民族大义,是山一般的巍峨壮丽。
腾格尔更像李娜,在“天堂”中,所有的意象都是简单的,天蓝原绿,骏马白羊,而他的声音粗犷,重笔书写,挥斥方遒,而情绪复杂无比,似天堂不是天堂,是天堂却别天堂。在贝加尔湖的冬天里面,李娜也是这样的角色,声音婉转却沉重,“白茫茫的雪原/黑沉沉的苍天/黄澄澄的太阳”“静悄悄的湖面/空荡荡的荒野/孤伶伶的牧人”再与后面的梦中景象对比,十数年的牧羊人生多凄厉,多难熬,多绝望。
Damon Albarn所作西游记,绮丽而怪诞,东方主义的魑魅魍魉,牛鬼蛇神,但也是华语流行可以参考的范本,这个范本和崔健、艾敬、山人、谢天笑、挂在盒子上诸如此类是一致的,是交错东西方的小故事的魅力。“苏武牧羊”跳脱了摇滚架构,但也是一张“摇滚”专辑。望月观花是东方的摇滚哲学,苏武牧羊的故事串起胡乐与汉乐,故事是由头,音乐融合作翊,以情以乡为核。
Phases of the Moon以月作眼,苏武牧羊入梦盼家,“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和“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时空交叠,东西古今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