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起嘎达梅林

小时候的音乐课本上有《嘎达梅林》这么一首曲子,但是老师从未教过我们怎么唱。依稀的印象是,我和一个小姑娘在体育课串到高年级的音乐课上,在门外围观他们学这首歌。那位音乐老师好像正准备教他们唱,还在黑板上画了五线谱音符。我和另一位小姑娘对着黑板上的音符开始拼凑旋律,被老师听到,随即唤我们到讲台试唱。那时候学校可能就这么一位音乐老师吧。因为她同时也是我们低年级的音乐老师,或许还因为她带着笑意叫我们,所以当时即使胆怯,却也大胆上前,一边拼凑旋律,一边唱出了声: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呀,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这也是《嘎达梅林》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一首音乐课本上好听又久远的歌谣。以至于现在想起来,我从未去了解过这首歌背后的故事。甚至这首歌的由来,但脑海深处却一直留着这个最初的记忆。后来年岁日长,从网络上的碎片化信息大约了解到了《嘎达梅林》的由来。 到如今,终于沉下心来找到他相关的音乐专辑《嘎达梅林》认认真真听,欣赏。错过了历史,错过了交响乐版本,错过了电影,但能在这个突如其来的时刻,听到电影原声,并且能够静下心来从主题曲听到终曲,也算是缘分的安排。 草原 听之前,特意找来了这一段历史和蒙古族文化科普看了看。逐水草而居,蒙古意为“永恒之火”,原始宗教为萨满教,崇敬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崇拜“长生天”。(蒙古民族以“苍天”为永恒最高神),长生天源自原始的对大自然的崇敬,特别是大草原与苍穹。也许人总是向往和自己不同的人或物。从小在平原河边长大,每每看到山峦叠嶂,丘陵起伏,大海波涛,就心生旌旗。从未去过草原,却总在向往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草蓝天,策马奔腾。在听这张电影原声的时候,我想到的是草原的绿,奔腾的牛羊,甚至还有深夜出没的野狼群,这一切和人一起和谐共生,共谱一曲草原波澜壮阔的牧歌。 马头琴 第一次注意到马头琴的独特声音,源自《安河桥》马头琴独奏,也许之前在其他歌曲中听过,但是第一次注意力集中于此,顿觉这一首绝望到底的歌又有种深厚悠远余韵。再回想起小时候一起小姑娘的哼唱,童真的毫无瑕疵的声音与主调马头琴的演奏或许十分贴合。小鸿雁飞来,大鸿雁飞往,小梅林长成,大梅林策马。马头琴饱含深情,浑厚婉转,决绝悲壮,天地间,再豪迈之人也会顿感天地之悠悠。 蒙古长调 听完蒙古长调,让我仿佛置身茫茫草原,骑在马背上,对着苍天呼号,放牧牛羊,唱着牧羊人的歌儿。最原始的歌谣的样子,也许就是如此吧。无论何种嗓音,或是悠长舒缓、或是深沉浑厚,都让人意境开阔,想上九天,遨游苍茫天空。 音乐原声《嘎达梅林》除了这些独特的蒙古民族特色之外,当然还有着国际标识:不输任何大师的整体配乐风格。可排在配乐前排了。当然,作为一个业余听众,非资深影迷,以上言辞只能自娱自乐。但整体的停下来的感受,让还未看过电影,但却在音乐标题的线索下,听完音乐,感觉如同看完一部民族史诗大片的我,十分沉浸其中并享受其中。同时,也借这部原声,有兴趣进一步了解丰富的音乐类型和民族文化。对于今后了解民族音乐之路,这是一块上乘的敲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