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女主角极坚决无余地

玉女是不需要技巧的。或者说偶像是不需要技巧的,怎样都可以。Back for love我看的是最后一场,或者是之前四场让嗓子疲累,也有原因是年龄让嗓音失去了少女的清润,反正vivian的声线甫开场便沙暗、干涩。之前说过流行歌是有时代性的,她无疑力证了这一点的存在。唱腔技巧、咬字拖银、舞台表演、甚至歌曲,都无一例外地说清道明:这是过去时代的回声,在今晚清朗朗还魂。
没有经历过vivian时代的人,不会感觉惊喜。不会像听到sammi令人战抖的声线与音乐那般灵魂失控。事实上关于vivian,我知道的有多少呢。可说几乎是空白。玉女掌门人、演戏无数(我迷糊中看过的是原振侠——如果里面没有她,原谅我记忆已经重叠出错;肯定演过《刀马旦》,她是女主角,但我记得我最喜欢的是菊秋许秋怡)、唱歌也出唱片,歌艺毫无印象。只是年幼时表姐说:她最爱的偶像有二,男有leon,女有vivian。那都是很小很小的时候。她 94年在红馆最后一次演唱会,再往前去,84年参加歌唱比赛(?),太久远了,我还不在这个世界。
到我认识她,她已经隐退江湖。度过了那个她说她用努力为自己赚取了过足够好的生活的费用的时候。她有伴侣,大名鼎鼎的倪匡之子:俊俏又多金、还挂着才子名号的倪震。她被夸赞有思想有智慧,生活空余练练钢琴,学画画,养猫。闲情逸致,找到自己最享受的生活方式。几乎是所有娱乐圈女子所能想到的最好归宿。
是一个传奇,可是?
然而这跟歌艺有什么关系。当我根本与她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当她的歌跟我的生命没有联系,当她的美貌消逝于我飞扬青春的背后,她的歌声没有打动我,就是没有打动我。但是现场观众多么受落,齐齐合唱。说12年后你因为爱所以回来,我们因为爱所以等待。打动他们的,是那一个时代共同的回忆啊。
那一个时代,香港最好的时代,偶像需要文静精致女子的时代,过去了。当下偶像照旧要求精致漂亮,但个性更为重要了。vivian的性格属于恬淡类,看她开场与大家say hello,尴尬又不得不循例地抬头大喊山顶的朋友你们好吗,热舞时不热只舞(唱恋曲shalala时我暗自叫苦,不如换一个青春少女来演绎吧),都让我想起一个词叫惨不忍睹。不是说惨啊,只是她这一套已经不合适了,不合适于这一世代的这一个红馆。也许红馆再过一百年都仍然需要歌手面对远处观众欢呼山顶的朋友你们好吗,但喊法肯定已经换过千百种。热血沸腾的、想入非非的、山穷水尽的、欢欣雀跃的。各种各样。绝对不会跨越时空,让十年前的喊法跑到十年后来,观众不适应歌手也不会适应。年过四十的女子唱出少女般情怀也让人尴尬,电视剧的女主角过十年都会演人母亲、风骚些独立些精明些的可演聪慧独身女子,她们寻找的爱情也不会是初恋。
从音乐中我们分享的是什么,是歌者的生命还是歌曲的生命?sammi状态大勇演唱会上用音乐赤裸裸地向我们每一个人坦露了她的生命历程,好与坏、得与失、笑与泪。她又哭又笑,撒娇任性,毫无顾忌。她那样毫无防范地开放,我们也就不能抵挡地全盘接受,被她的勇敢与坚强所震撼,铺天盖地都是她这个人。她用她生命中的特长来展现了自己,她与她的音乐是一体的。这样的人是歌者。她的生命就只有在歌中得到释放,诚然她也画画,可能也写字,但是最能完整表达她的,永远是音乐。
vivian最不同的恰恰在于音乐并不是她展现生命的唯一方式,甚至不是最好的方式。我一度以为是我三个音箱只开一个的关系,让她的声音听起来那么干,然而邰正宵、林隆璇、古巨基一个个嘉宾的出场演唱,音箱即刻荡起悠扬的回声。歌艺不纯熟、舞艺又不出色的她,唱歌只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再早20年前只是她工作的一部分。作为香港的当红偶像,影视歌三栖是最基本的工作流程。人们喜欢她,不一定是因为她唱的好,而是因为她整个人整个形象整个性格符合了人们心中的想象,对于一个淑女的想象。何况其后她作曲她学琴,又被人们大方地冠上了才女的名号。急流勇退,坚守爱情,却绝不强求。她的美好是因为她这个人的生命轨迹,而这生命轨迹跟音乐没有必然联系。于是那些音乐也就不能展现她的生命。她的生命不在那些歌曲中,她生命中更多值得歌颂的部分更大部分是从她离开娱乐圈后开始数起的。那么,在那之前的歌曲,如何能如她所说,反映她这些年的心情经历。只能是一个想当然的奢望。
对于没有经历过她那一个时代没有热烈喜欢过她的我来说,这场演唱会真的乏善可陈。经常mum的拖音不流行啦,将每一个尾音都咬成“en”也过时啦,更不要说反复出现的副歌,唱一次两次再加一次都够了,为什么还有第三次第四次,一首歌到底要拖多久啊。冗长而无意义无激点的歌曲编排,某种意义上跟玉女的身份不谋而合:漂亮,却有点沉闷。
倪震的上台是爱情的浪漫史又一个绝佳的例子,也是她生命幸福最必不可少的来源。她幸福,她自豪,她骄傲,不仅仅因为台下万名观众暌违12年后仍然买票入场捧场,更因为12年后她再次开个唱,那个他每次都到现场,人家没有白活一场啊。唱情歌唱得再出色,也不是个个都得到完满爱情;而她,就算中途畏高,背后还有他拥抱。这是音乐之外的动人,是她个人的动人。
才华横溢到不得了,简直为某项艺术所生的人,在私人生活方面又能享受充分的恬淡和完美的爱情的个案,十分十分的稀有。上天从来吝啬,一般都是有一无二。没有受过生活狠狠伤害的人,难领会艺术的本质。vivian是以她个人来带动音乐,于是音乐成了她的附属品。不能主宰她。我也就不能乞求会从这场演唱会上得到什么激动的视听享受,只是纯粹欣赏她这个女子,她用她的坚持守护了很多很多以她的艺人身份守不住的平淡。她了解她要的爱不来源于娱乐圈,纵然她也爱台下每一位。
还是有。有过眼湿瞬间。她唱最爱。在那遥远有意无意遇上,共你初次邂逅谁没有遐想。又不得不老土说句,when I was a little girl,我听过这首歌,在表姐公主般的房间里,书架上全是少女漫画,满满的全是对未来的憧憬。那时候就是这首爱我听了好几天,未知的世界未知的感情让人心痒。我有被打动,也许这就是台下每一位观众的心情,只有有过共同的记忆,那么这场演唱会就会值得。何止值得,这简直是专门为了寻梦而来,一个逝去的旧梦,旖旎又浪漫,在当下音容不再。只有台上的她,还在低吟浅唱。
说到底,去爱一个人,乃是从她的身影中看见自己。
没有经历过vivian时代的人,不会感觉惊喜。不会像听到sammi令人战抖的声线与音乐那般灵魂失控。事实上关于vivian,我知道的有多少呢。可说几乎是空白。玉女掌门人、演戏无数(我迷糊中看过的是原振侠——如果里面没有她,原谅我记忆已经重叠出错;肯定演过《刀马旦》,她是女主角,但我记得我最喜欢的是菊秋许秋怡)、唱歌也出唱片,歌艺毫无印象。只是年幼时表姐说:她最爱的偶像有二,男有leon,女有vivian。那都是很小很小的时候。她 94年在红馆最后一次演唱会,再往前去,84年参加歌唱比赛(?),太久远了,我还不在这个世界。
到我认识她,她已经隐退江湖。度过了那个她说她用努力为自己赚取了过足够好的生活的费用的时候。她有伴侣,大名鼎鼎的倪匡之子:俊俏又多金、还挂着才子名号的倪震。她被夸赞有思想有智慧,生活空余练练钢琴,学画画,养猫。闲情逸致,找到自己最享受的生活方式。几乎是所有娱乐圈女子所能想到的最好归宿。
是一个传奇,可是?
然而这跟歌艺有什么关系。当我根本与她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当她的歌跟我的生命没有联系,当她的美貌消逝于我飞扬青春的背后,她的歌声没有打动我,就是没有打动我。但是现场观众多么受落,齐齐合唱。说12年后你因为爱所以回来,我们因为爱所以等待。打动他们的,是那一个时代共同的回忆啊。
那一个时代,香港最好的时代,偶像需要文静精致女子的时代,过去了。当下偶像照旧要求精致漂亮,但个性更为重要了。vivian的性格属于恬淡类,看她开场与大家say hello,尴尬又不得不循例地抬头大喊山顶的朋友你们好吗,热舞时不热只舞(唱恋曲shalala时我暗自叫苦,不如换一个青春少女来演绎吧),都让我想起一个词叫惨不忍睹。不是说惨啊,只是她这一套已经不合适了,不合适于这一世代的这一个红馆。也许红馆再过一百年都仍然需要歌手面对远处观众欢呼山顶的朋友你们好吗,但喊法肯定已经换过千百种。热血沸腾的、想入非非的、山穷水尽的、欢欣雀跃的。各种各样。绝对不会跨越时空,让十年前的喊法跑到十年后来,观众不适应歌手也不会适应。年过四十的女子唱出少女般情怀也让人尴尬,电视剧的女主角过十年都会演人母亲、风骚些独立些精明些的可演聪慧独身女子,她们寻找的爱情也不会是初恋。
从音乐中我们分享的是什么,是歌者的生命还是歌曲的生命?sammi状态大勇演唱会上用音乐赤裸裸地向我们每一个人坦露了她的生命历程,好与坏、得与失、笑与泪。她又哭又笑,撒娇任性,毫无顾忌。她那样毫无防范地开放,我们也就不能抵挡地全盘接受,被她的勇敢与坚强所震撼,铺天盖地都是她这个人。她用她生命中的特长来展现了自己,她与她的音乐是一体的。这样的人是歌者。她的生命就只有在歌中得到释放,诚然她也画画,可能也写字,但是最能完整表达她的,永远是音乐。
vivian最不同的恰恰在于音乐并不是她展现生命的唯一方式,甚至不是最好的方式。我一度以为是我三个音箱只开一个的关系,让她的声音听起来那么干,然而邰正宵、林隆璇、古巨基一个个嘉宾的出场演唱,音箱即刻荡起悠扬的回声。歌艺不纯熟、舞艺又不出色的她,唱歌只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再早20年前只是她工作的一部分。作为香港的当红偶像,影视歌三栖是最基本的工作流程。人们喜欢她,不一定是因为她唱的好,而是因为她整个人整个形象整个性格符合了人们心中的想象,对于一个淑女的想象。何况其后她作曲她学琴,又被人们大方地冠上了才女的名号。急流勇退,坚守爱情,却绝不强求。她的美好是因为她这个人的生命轨迹,而这生命轨迹跟音乐没有必然联系。于是那些音乐也就不能展现她的生命。她的生命不在那些歌曲中,她生命中更多值得歌颂的部分更大部分是从她离开娱乐圈后开始数起的。那么,在那之前的歌曲,如何能如她所说,反映她这些年的心情经历。只能是一个想当然的奢望。
对于没有经历过她那一个时代没有热烈喜欢过她的我来说,这场演唱会真的乏善可陈。经常mum的拖音不流行啦,将每一个尾音都咬成“en”也过时啦,更不要说反复出现的副歌,唱一次两次再加一次都够了,为什么还有第三次第四次,一首歌到底要拖多久啊。冗长而无意义无激点的歌曲编排,某种意义上跟玉女的身份不谋而合:漂亮,却有点沉闷。
倪震的上台是爱情的浪漫史又一个绝佳的例子,也是她生命幸福最必不可少的来源。她幸福,她自豪,她骄傲,不仅仅因为台下万名观众暌违12年后仍然买票入场捧场,更因为12年后她再次开个唱,那个他每次都到现场,人家没有白活一场啊。唱情歌唱得再出色,也不是个个都得到完满爱情;而她,就算中途畏高,背后还有他拥抱。这是音乐之外的动人,是她个人的动人。
才华横溢到不得了,简直为某项艺术所生的人,在私人生活方面又能享受充分的恬淡和完美的爱情的个案,十分十分的稀有。上天从来吝啬,一般都是有一无二。没有受过生活狠狠伤害的人,难领会艺术的本质。vivian是以她个人来带动音乐,于是音乐成了她的附属品。不能主宰她。我也就不能乞求会从这场演唱会上得到什么激动的视听享受,只是纯粹欣赏她这个女子,她用她的坚持守护了很多很多以她的艺人身份守不住的平淡。她了解她要的爱不来源于娱乐圈,纵然她也爱台下每一位。
还是有。有过眼湿瞬间。她唱最爱。在那遥远有意无意遇上,共你初次邂逅谁没有遐想。又不得不老土说句,when I was a little girl,我听过这首歌,在表姐公主般的房间里,书架上全是少女漫画,满满的全是对未来的憧憬。那时候就是这首爱我听了好几天,未知的世界未知的感情让人心痒。我有被打动,也许这就是台下每一位观众的心情,只有有过共同的记忆,那么这场演唱会就会值得。何止值得,这简直是专门为了寻梦而来,一个逝去的旧梦,旖旎又浪漫,在当下音容不再。只有台上的她,还在低吟浅唱。
说到底,去爱一个人,乃是从她的身影中看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