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野晴臣与异域派音乐
本文原载于周刊邦乐rock,已获原博主授权转载。
原文地址:细野晴臣与异域派音乐(前编)细野晴臣与异域派音乐(后篇)
经历了活动50周年的细野晴臣,在日本国内外都获得了众多乐迷的支持,而他的音乐也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在此开启 "细野研讨会 "的连载企划,通过回顾他的作品和历史探索他的音乐生涯并介绍各种类型的音乐。
由无比敬爱细野的安部勇磨(never young beach)和ハマ·オカモト(OKAMOTO'S)两位同年龄层的音乐人作为研讨生参加此次企划。
在第二期研讨会上,让三位讨论了对细野在1970年代中末期发表的TROPICAL三部曲影响颇深的异域派音乐。
异域派流露于歌名
――今天想围绕异域派音乐这一主题问一些问题。首先,可不可以请细野先生给我们简单解释一下异域派音乐?
細野晴臣:异域派音乐,从极其狭义的层面来讲,是指由Les Baxter一派开创的美国音乐。 是从弦乐而来的,类似mood music(气氛音乐)的声音。而创作了异域派代表作「Quiet Village」的是Les Baxter。Martin Denny以丛林原住民风格翻唱了之后在50年代大受欢迎。
(注:Martin Denny(1911年4月10日-2005年3月2日),美国钢琴手和作曲家,被誉为“异域派音乐之父”。)
安部勇磨:原来Martin Denny不是原唱啊。
細野:是的。事实上还有疑似是异域派源头的巴西音乐。就是Ary Barroso这位有名的作曲家创作的名曲「Na Baixa do Sapateiro」。这是根源。
ハマ・オカモト:是吗,我才知道。
細野:我是很后面才知道这首歌,我也很吃惊。Ary Barroso还给Carmen Miranda(卡门·米兰达)写歌。
――细野先生最初对异域派音乐产生兴趣是什么时候?
細野:是我上小学的时候。 我们那时没有电视,所以经常听广播。 有段时间,广播里经常放Martin Denny的「Quiet Village」。因为它在全球都很火热。 第一次听的时候,比起曲子,给我印象更深的是那些类似丛林中鸟叫声的声音。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一位名叫Augie Colon的打击乐手在模仿鸟叫声。
安部:不是背景音而是人声。
細野:真是好厉害的人物呢。因为有他在所以才能做出这样的声音吧。
ハマ:原来是特殊技能啊(笑)。
細野:特技。应该是口技吧。我对那印象很深刻。
――你们二位对异域派音乐有什么样的印象?
ハマ:果然还是通过细野先生的作品了解到的。Martin Denny这个名字也是因为细野先生才知道的。
安部:我也一样。快20岁的时候听了细野先生的专辑「泰安洋行」(1976年发行),心里被一击“这是啥!”,之后知道了Martin Denny。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就觉得有种类似妖术的能量。我对这类音乐完全不熟悉,今天是来学习的(笑)。
――刚刚听细野先生提到了“气氛音乐”这个词,那么气氛音乐和异域派音乐是“看似相同却完全不同”的存在吗?
細野:是的。不过当时Martin Denny的音乐被叫做什么来着。说起来,“气氛音乐”是日本发明的词,美国是叫那个,easy listening(轻音乐)。
ハマ: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区分流派的。
細野:在日本的话,不同的唱片店对流派的分类是不同的。以前有“中间音乐”的架子,那种音乐就在那个架子上。
ハマ:“中间音乐”这词很有趣啊(笑)。
細野:无法分类的唱片就被放到专门的木箱里。
ハマ:“这个到底该放到哪个架子上啊?”,是会让店员困惑的音乐(笑)。
細野:我记得Martin Denny的唱片是放在那种箱子里的。但是说到气氛音乐,Mantovani,Percy Faith等的弦乐作品是当时的人气商品。
(注:Mantovani,即 阿努齐渥·帕洛·曼托瓦尼――不只是一个乐团的名字,它是由身兼英国通俗乐队指挥家,编曲者,小提琴演奏家多冲身份于一身的曼托瓦尼(Annuzio Paulo Mantovani)于1935年创建的以弦乐为主的轻音乐乐团,是世界一流而著名的三大轻音乐团之首。)
(注:Percy Faith,即帕西费斯交响乐团,是美国著名的轻音乐团。以弦乐和钢琴演奏为主旋律,为许多无声电影作品配乐并演奏了许多抒情宜人的电影主题乐。)
ハマ:感觉他们是比较正统派的乐团。我很想知道什么样的才算是异域派音乐。虽然大致能想象到应该是什么样的乐器和音阶。
細野:没有严格的规定。
ハマ:那就是看氛围了吗。
細野:看氛围。不过基本上从歌名就能知道。
ハマ&安部:啊!
細野:比如说,Martin Denny的「Quiet Village」也是这样,还有「Rush Hour in Hong Kong」「Busy Port」等等,多是远离美国的亚洲~南洋系的景色。
安部:原来如此啊。有意思。
ハマ:从没想过原来歌名里就有体现异域风格。
細野:毕竟是纯音乐嘛,只能通过歌名强调内容了(笑)。
ハマ:有道理(笑)。取那种歌名的话,曲子自然就有那种味道了。
細野应该是TROPICAL啊
――细野先生想在自己的歌曲里加入异域元素的契机是什么呢?
細野:我在创作「TROPICAL DANDY」这张专辑的时候,做了一首曲子。但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当时脑海里浮现的是小学时听过的Martin Denny的丛林音乐。但我那时并没有Martin Denny的唱片,然后就找可能有他的唱片的人。那个人就是田中唯士,也就是现在的s-ken。
安部:哇!
細野:当时他担任杂志《LightMusic》的编辑,对各种音乐了如指掌,于是我就去问他了,“有谁有Martin Denny的唱片吗?” 他告诉我说插画师河村要助有,然后我就拜托他们把唱片里的所有歌都拷到磁带里。
安部:也就是说从您第一次听到他的音乐,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听了,只是作为记忆中的音乐而存在。
細野:嗯。而且本来我对异域派音乐也没那么感兴趣。
安部:是吗!
ハマ:甚至都没想过“有一天想做这种音乐吗”?
細野:没有。真的只是突然记起而已。那首歌就是「熱帯夜」。本来是想做成类似The Band的歌。
ハマ:原来如此!
細野:完全不一样吧(笑)。
安部:不一样(笑)。我也想听一下异域风之前的版本。
ハマ:那么,「熱帯夜」变成现在这种音乐只是巧合?
細野:是的呢。我一直活在巧合当中(笑)。
安部:那很有可能会变成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的细野先生。
細野:嗯。也许会更像The Band吧。
ハマ:「TROPICAL DANDY」「泰安洋行」「はらいそ」,现在被大家称为“TROPICAL三部曲”,如果在创作「熱帯夜」的时候没有想起Martin Denny的话可能也就没有这三部曲了吧。
細野:可能吧。遇见田中,向要助借唱片,还有久保田麻琴的存在也是关键呢。当时我作为贝斯手玩的是放克音乐,曾想过「HOSONO HOUSE」的下一张专辑就做那种音乐。但是,当我试着搭配放克的曲调唱歌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声音跟曲子完全不搭。正好当时久保田来找我玩,看着烦恼的我说道“細野应该是TROPICAL啊”。
――他的意思是说细野先生的歌声适合热带的曲子。
細野:没错,他说“细野是TROPICAL DANDY啊”,之后我就把这词用作专辑名了(笑)。
ハマ&安部:啊哈哈哈哈(笑)。
安部:从那时开始细野先生开始沉迷异域派音乐的吗?
細野:当时我听的是正统派的拉丁美洲音乐。因为杂志《Music Magazine》的总编中村とうよう的影响。所以听了很多古巴音乐。之后又因为Van Dyke Parks开始听卡利普索音乐。加勒比音乐倒是听了很多。
ハマ:不知道我这样说正不正确,异域派有种“玩乐”的感觉不是吗?因为是根据空想的内容创作而成的音乐,感觉氛围上不同于那种正统派的规规矩矩的音乐。
細野:那种毫无根据,形迹可疑的感觉很是有趣呢(笑)。
ハマ:细野先生能这么说我就放心了(笑)。异域派音乐的可疑之处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呢。
細野:所以我会觉得正宗的拉丁美洲音乐对当时的我来说有点高不可攀。
安部:诶,原来是这样啊。有意思。
现在听「泰安洋行」是摇滚
――经过「TROPICAL DANDY」后,「泰安洋行」的异域风情的要素更明显了,关于编曲构成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呢?
(注:「TROPICAL DANDY」,细野晴臣发行的第二张个人专辑。「泰安洋行」,细野晴臣发行的第三张个人专辑。)
細野:嗯,但是现在听「泰安洋行」的话是摇滚乐队的那种音色呢。
ハマ:对!演奏的确是那样呢。
細野:因为大家都是搞摇滚的(笑)。虽然「TROPICAL DANDY」里也有「Chattanooga Choo Choo」,但是演奏的气氛很有Little Feat的感觉。(铃木)茂演奏了滑棒吉他。现在听的话是摇滚呢。我们是摇滚世代,所以没有从那里跳出来。
ハマ:但是那种感觉现在已经变成了独创了呢。
細野:是这样吗。
ハマ:大概是没有意识到就有了摇滚的感觉吧。如果完全模仿原曲的话,就不会产生那种帅气的感觉。
細野:是的。做不到完全一样的。总之还是要看想象力吧。
ハマ:是的吧。因为里面有“就是这种感觉吧?”的模棱两可的音色呢(笑)。
細野:只是当时的我沉浸在前所未有的解放感里。肯定是自己心中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了吧。因为听了Martin Denny的曲子跳舞了(笑)。
ハマ:哈哈哈哈(笑)。
細野:像是「Sake Rock」「Hong Kong Blues」「Sayonara(The Japanese Farewell Song)」,听了这样的歌还创作了艺术舞蹈(笑)。
安部:很有趣的故事(笑)。
細野:真的非常开心。
ハマ:但是从结果来看,已经扩展到了三部曲,细野先生的热带风情路不是很有效果吗?这样说来,是探求心吗。
細野:怎么说呢。也没有特别探讨的意思。
ハマ:像是一边觉得很有趣一边创作,然后就做出了3张专辑的感觉?
細野:应该说是解放感持续了3张专辑呢。
ハマ:“解放感持续了3张专辑”真的是太厉害了(笑)。当时的细野先生一定是想追求这条路吧。
細野:我早点这样说好了(笑)。
ハマ:不不不(笑)。
細野:虽然刚才也说过了,但我总是信马由缰地来到这里(笑)。
边享受边去做 总能做成
安部:之前和星野源先生取得联系的时候,他问:“never young beach是如何做到现在的音乐的呢?”那个时候我回答说:“虽然我是以细野桑的热带风情三部曲那样的声音为目标的,但是也不知道怎么做的最后就变成这样了。”然后他也说了“SAKEROCK也完全一样”之类的话(笑)。我们也想做出热带风情三部曲这样的作品,但是没能做到。
細野:那样就可以了。因为当时的我们也没能做到像Martin Denny那样的东西。
――顺便说一下,SAKEROCK这个乐队的名字也是星野通过细野先生知道的Martin Denny的曲名中取的。
細野:好像是呢。当初听到这个乐队名的时候也吓了一跳。
ハマ:联系在一起了呢。
細野:没想到自己做过的事情会和这么远的一代人联系在一起。
ハマ:(星野)源先生想打马林巴琴也是受到细野先生的影响吧。
細野:事实上他还真买了。没想到他会认真到那种程度(笑)。
ハマ:人生中第一次遇到了拥有“MY马林巴琴”的人。
細野:对对,很少见。
安部:啊,但是我也买了。
細野:欸!你也买了马林巴琴了吗?(笑)
安部:是的。为了想着哪天能发出那样的音色,姑且买了。
細野:震惊了,练习了吗?
安部:虽然有练但太难了。暂时中断了,现在搁墙边了(笑)。
細野:但是买了的话也太厉害了。居然真的会买。那么大的一个玩意。
(注:马林巴琴,键盘敲击乐的一种。琴键排列方式相同于钢琴键盘,音域广,音色圆润。)
安部:想着一次都没接触过的话也不知道和自己合不合。
細野:这样啊。以前录音室里会有马林巴琴作为备用品。
安部:现在这种环境正在逐渐消失呢。
ハマ:甚至连录音室都在减少呢。我们这一代的人也曾在录音室接触过Fender Rhodes,但渐渐地就没有了。所以勇磨认为不接触的话就无法下定论是理所当然的。
安部:细野先生在中华街演唱会(为纪念「泰安洋行」的发行,1976年5月8日在横滨中华街的老字号广东料理店·同发新馆举行的演唱会)上敲了马林巴琴,那是练了很久吗?
細野:不不不。因为没有所以也没办法练习。一直都是随便玩玩的。
ハマ:看那个映像,完全看不出来是随便玩玩的呢(笑)。
細野:在录音室里摸索着“是这样的感觉吗?”¥,正式表演后才认真做。
ハマ:在正式演出中一下子就集中精神。
細野:对的。所以,一完事就又不行了(笑)。都忘掉了。
安部:我觉得玩得还是非常厉害啊。
細野:不,哪里的话。看到星野君的演奏才是吃惊。
ハマ:(星野)源的马林巴琴超厉害的呢。
細野:很不错。那是练习过的人才能敲出的音色。
安部:真的很难呢,马林巴琴。
細野:但是想一想,大家的吉他和贝斯都是自学的。所以边享受边去做,总能成的。
安部:我觉得细野先生那样的地方特别帅气。虽然本职的马林巴琴演奏者看了的话可能弹法会不一样,但细野先生加入了类似幽默感之类的东西,“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很轻易便放松了肩膀去演奏,所以我也很容易就能听进去。
ハマ:我懂。这么说来,以前和细野先生对话的时候,我问他“你练贝斯了吗?”这样的问题,得到了“代替了贝斯练习,反而经常去跳舞”这样的回答。这种感觉一定在演奏中表现出来了吧。我自己也不是经常练习的类型,所以对那个回答很有同感。
細野:啊,这样啊。那就是伙伴了,大家都是(笑)。
ハマ:如果能和研讨会会长成为伙伴的话非常光荣(笑)。
細野:但是乐器要成为大师级的话是需要一辈子的时间呢。
安部:是那样的没错!
細野:虽然很尊敬那些演奏到极致的人,但我自己没办法做到那种程度。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
ハマ:演奏乐器的时候会觉得“很快乐”的程度吧。
細野:对对。我们这样刚刚好。
安部:好像稍微能打起点精神了(笑)。
歌手不同 声音也会不同
ハマ・オカモト:细野先生有和当时参加了「泰安洋行」的鈴木茂先生、林立夫先生和其他音乐人一起听异域派音乐吗?
細野晴臣:不,没有这种事。因为我是被大家当成怪咖的人(笑)。
安部勇磨:“不,细野先生,这不太行吧……”是这样的感觉吗?
細野:虽然当时所属的唱片公司是皇冠唱片,但是工作室里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中国风唱片。不知是香港还是哪里的歌谣曲一样的东西。就我一个人听那种。然后大家就会远远地看着我,悄悄地说些什么(笑)。
(注1: Nippon Crown,即皇冠唱片,成立于1963年9月6日的综合型音乐公司。)
ハマ&安部:哈哈哈哈(笑)。
細野:自那以后就安静戴着耳机听歌了。
ハマ:那么与其说大家都觉得很有趣,不如说细野先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边获取主动权一边进行录音的。
細野:是的呢。因为,那并不是能说服所有人的强力音乐。
安部:那么像是乐句之类的,就交给大家了嘛?
細野:对对。大家聚一起即兴演奏。
安部:欸!所以才会变成那样啊。
ハマ:制作过程还真的是摇滚乐队的形态啊。
細野:对的呢。因为,直到那2、3年前我都在做类似「HOSONO HOUSE」的东西。
ハマ:是那样的啊。
安部:但是大家当时都还不到25岁,能做到那种程度真的很厉害。果然是因为感觉的敏锐度和丰富的音乐知识的原因吧。
細野:当时大家都在听的是The Band和Little Feat,还有就是Sly & The Family Stone和Billy Preston之类的黑人音乐。从中收获的知识和感觉都让我更直面自己的音乐。他们并不是特别以异国情调的声音为目标,我也没有“必须要这样”的执着。本来曲子就不一样,曲子本身就有异国情调的东西,所以演奏摇滚也没关系吧。
(注2:「HOSONO HOUSE」,happy end乐队解散后,细野晴臣发行于1973年的第一张个人专辑。除了细野,这张专辑还包括了“Caramel Mama”的表演(由happy end的成员铃木茂先生主导)。细野想模仿The Band乐队的「Music from Big Pink」和James Taloy的「One Man Dog」的音乐。录制这张专辑的时候,录音设备技术的发展已经足以使高质量的录音成为可能,但由于到市中心去录音室有些不方便,所以这张专辑在细野住的144平方英尺的大卧室里每天下午录制五个小时(他的客厅里有一个16声道的混音控制台)。这都是在一个小房间里用扩音器未经处理便录制下来的,所以这张专辑有着独特的声音。在他的后续作品「Tropical Dandy」和「泰安洋行」中,细野晴臣继续发扬了他的热带风情风格。)
(注3: The Band,成立于1967年,风格融合了民谣、摇滚、爵士、R&B和乡村等元素。)
(注4:Little Feat,成立于1969年的美国乐队。)
(注5:Sly & The Family Stone,活跃于1966年至1983年间的美国乐队,风格主要是放克、迷幻灵魂乐和摇滚。)
(注6:Billy Preston(1946年9月2日-2006年6月6日),美国著名音乐家。)
ハマ:「泰安洋行」的旋律节奏非常鲜明呢。
細野:嗯,是的。
ハマ:跟被说是异域派音乐的纯音乐相比的话,旋律节奏绝对更鲜明一点。
細野:果然是在70年代做出来的音乐啊。现在听会有这样的感觉。
ハマ:沉迷于摇滚和soul音乐的大家,感觉很相匹配,所以创造了那样独特的声音。所以对于“要以乐队形式创作一整张专辑”这事,我们比想象的还要执着呢。
細野:确实如此。所以根据歌手的不同声音也会不同。总之,「泰安洋行」是我的个人专辑,是我必须要唱的,所以就变成那样了。然后,如果小坂忠唱了的话,就可以做成像「ほうろう」(1975年发表)那样的专辑了。因为根据唱的人的不同,演奏的节奏也不得不改变。
ハマ:是吗。是细野先生在唱歌,这一点也相当重要呢。
細野:嘛虽然是没办法才唱出来的感觉(笑)。
ハマ:确实,「泰安洋行」和小坂忠的「ほうろう」的基本演奏都是Tin Pan Alley。
細野:是的呢。
ハマ:果然还是乐队呢,安部君。
安部:啊。听了刚才的话,再次感受到了乐队的可能性。
(注7:小坂忠,日本唱作人、作曲家、福音歌手和牧师。)
(注8:Tin Pan Alley,1973年成立的日本乐队,成员包括细野晴臣、铃木茂、林立夫、松任谷正隆等。乐队名字的由来是美国纽约百老汇附近的一个地名的别称Tin Pan Alley,那里聚集活跃了很多细野晴臣喜欢的音乐人,这个称呼也成为了20世纪初一直到摇滚乐出现之前美国主流流行音乐风格的代名词。)
喜欢「HOSONO HOUSE」的人都离开了
――顺带一提,听众对热带风情三部曲的反应是怎样的呢?
安部:的确很在意。
細野:不是都没人听吗(笑)。
ハマ&安部:哈哈哈哈(笑)。
安部:不过,在「HOSONO HOUSE」之后居然是那样的音乐,果然大家都大吃一惊了吧。
細野:我也不知道工作人员是怎么想的。
安部:那您当时在意吗?周围的人是怎么想的。
細野:啥都没care(笑)。
安部:欸!
ハマ:“做好了呢。很好”的感觉?
細野:是的。但是,我有察觉到“喜欢「HOSONO HOUSE」的人都离开了呢”。估摸着大家都逃走了吧。
ハマ:说起来,自「HOSONO HOUSE」之后,个人演唱会就不怎么频繁了呢?
細野:是的呢。没想做那么多。
ハマ:我个人对前篇里提到的关于中华街的演出(收录在2007年发行的细野晴臣的套装「Harry Hosono / Crown Years 1974-1977」附带的DVD中)的影像印象非常深刻。
安部:那个影像,不管看多少次都觉得很酷啊。
ハマ:但话又说回来,在happy end解散(1972年)的第二年发行了「HOSONO HOUSE」,下一年又推出了「TROPICAL DANDY」,热带风情三部曲有着乐队的感觉,确实很有说服力。
細野:因为当时总是一抱起贝斯就弹放克。
安部:真是奇迹般的三部曲呢。光是知道了这个过程今天都大满足了(笑)。
ハマ:异域派本身没有定义也很有趣呢。原来我们凭感觉感受到的那种“错觉”不一定就是错的,这点也让我很开心。
安部:就跟氛围音乐一样,异域派也是在最初的几小节中就有传递出“啊,是这种感觉”的感觉吧。
「SUKIYAKI」是异域派
ハマ:顺便问一下,YMO翻唱Martin Denny的「Fire Cracker」是因为你们觉得“用电子音乐表现异域派音乐会很有趣”吗?
細野:可以这么说。也许纯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然后,当时街机游戏刚开始流行,或多或少也从游戏当中获得了灵感吧。
ハマ:原来如此!受到了游戏音乐的影响啊。
細野:相关的事情就说来话长了,后面做这个连载的时候再说好了。
ハマ&安部:期待!
細野:回到刚才说的内容,「Fire Cracker」是YMO最初尝试的歌曲,但现场演奏其实一点也不有趣。
ハマ:是吗?
細野:所以才全部用电脑完成的。然后觉得效果不错,YMO一下子就变成了电子音乐。
ハマ:想就用这种方式做下去?
細野:是的。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居然进了美国的R&B音乐排行榜。
──当时YMO被认为是R&B,这点也挺有意思的。
ハマ:确实。是因为当中有舞曲元素吗?
細野:完全不懂(笑)。说起来,最近玛丽亚·凯莉发来了版权许可的申请。说是在歌曲(2001年最初发行的「Loverboy (Firecracker Original Version)」,后收录于2020年10月发行的精选专辑「The Rarities」)当中取样了YMO的「Fire Cracker」。是玛丽亚·凯莉的事务所联系到教授(坂本龙一)在美国的事务所说“请转达给各位成员”。
ハマ:好诚实啊(笑)。我对她的好感度上升了。
安部:挺讲道理的(笑)。
ハマ:不过YMO在海外受到认可,细野先生您也很开心吧?
細野:开心。
ハマ:"漂洋过海 "这句话的含义一定比现在重得多。
安部:说得极端点,现在很容易就能跟海外的人联系起来呢。
細野:是呢,当时是有距离的。
安部:虽然不知道距离缩短是好事还是坏事。
細野:在我们之前,坂本九先生的「上を向いて歩こう」在整个美国都大受欢迎,那首歌也是走向西方的代表名曲。
ハマ:是的。
細野:但歌名却是「SUKIYAKI」。
ハマ:起了个非常日本的名字(笑)。
細野:现在想来,这歌名本身就很异域派呢。
安部:确实!
ハマ:「SUKIYAKI」,那可太异域了(笑)。
(注9:「SUKIYAKI」原名为「上を向いて歩こう」,由日本著名歌手坂本九演唱。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随便的态度也是异域派的特点。
ハマ:完全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那种微妙的差别(笑)。 即使是现在,对日本的印象也还停留在 "天妇罗"、"忍者"、"武士"(笑)。 就像《银翼杀手》中呈现的近未来日本。 《复仇者联盟》也是这样,尽管日本已经变得如此国际化,但给他们的印象依然是“阴雨绵绵的同时电子广告牌在散发着光芒”。
安部:是这样呢(笑)!
ハマ:那也是一种异域情调吧。有种“错觉日本”的感觉。
──好像日本和上海被混为一谈了。
ハマ:整个亚洲的形象都被混为一谈了。但我也不会想让他们呈现出真实的面貌。就算看到一个完美真实的涩谷我也不会激动啊。就喜欢那种奇奇怪怪的感觉。
細野:确实。我的异域经历可能是小学时看过的一部电影《八十天环游世界》(1957年在日本上映)。 我记得里面有出现横滨,那景色让我欣喜万分。一个港口城市,有很多电线杆,以及穿着和服来来往往的美女。那场景深深印刻着我的脑海里。 也许那一幕对我来说就是异域情调的原点。
──说不准,这段体验就是异域派的本质呢。
ハマ:跟细野先生说话就会有一种“原来如此啊”的感觉呢。
──然后ハマ提到的《银翼杀手》里描绘的日本,应该也是某种异域情调吧。
ハマ:我觉得非常异域派啊。
細野:总觉得科幻片都有这种要素呢,我也觉得很异域派。
所谓异域派,就是将远处的东西放近了看
──但我有一个很单纯的问题,细野先生当时通过热带三部曲表达这种科幻世界观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ハマ:我也想问。
細野:一半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创作的。说起来,我做完「はらいそ(PARAISO)」之后,画家横尾忠信邀请我去了印度,其实一开始我是非常不情愿的(笑)。因为我必须要面对真实的事物,而不是想象中的异域。我觉得一旦真实接触之后我就完蛋了。
ハマ:啊原来如此。
細野:但还是很不情愿地去了,怎么说呢,印度人觉得日本才是异域。他们觉得只要比他们东方的人全都是异域(笑)。
ハマ:国家不同看法就会不一样吧。没有一个国家会觉得自己才是异域。
細野:当时明白了一个道理,异域派的定义应该是“将远处的东西放近了看”。
安部: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ハマ:你叫得好大声啊(笑)。
安部:抱歉(笑)。光是听ハマ和细野先生谈话我就很激动了。明白了,原来是这种距离感。
細野:"异国情调 "这个词在日语中常被译为 "异国情结"。 有很多种解释,所以这词挺难的。
──也就是说创造一个看似存在却并不存在的景观,那么作为创作者而言又是以什么样的动机去创造的呢?
細野:说到底,人们本来就向往这种世界观吧。 憧憬着一个遥不可及的世界。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想去月球或火星的原因吧。 还有,现在的日本年轻人越来越不日本了吧?唱着rap之类的。 这样下去的话,平凡无奇的日本男生就会崇拜黑人唱起rap。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想要成为自己以外的人”的愿望的体现。 简而言之,这就是广义上的异国情调吧。 如果回归真实的自我世界就会变得很无趣。
ハマ:尤其是最近几年,越来越难以感受到作为一个个体的意识和意义。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把自己投射到别人身上,迷恋此处之外的地方。
細野:没错,正是这种感觉。这也是音乐该有的作用。将听众带离现在所处的地方。
ハマ:刚刚听了颇有意思的一席话呢。
安部:“将远处的东西放近了看”。这一句话就完美解释了异域派呢。一直以来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觉终于有了对应的表达,此刻我超兴奋的(笑)。
采访/加藤一陽
日文/望月哲
题字/細野晴臣
插画/死後くん
翻译/周刊邦乐r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