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喆的一小步,华语乐坛的一大步
如果我问你,提到“天马行空”和“不可思议”你会想分别想到什么专辑,我猜答案是《范特西》和《不可思议》。那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I'm OK》,是什么?我给出的是:一时无两。 这张发行于1999年底的专辑创造了陶喆音乐生涯销量之最,更是打败张学友的《走过1999》创造了台湾国语唱片市场自2000年至今无法逾越的销量记录——43万张,堪称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华语乐坛最卖座专辑。这是陶喆在商业领域最耀眼的一次,比对一下便知:一年后周杰伦的最高销量专辑《范特西》卖了40万张,商业与艺术平衡的最好的《叶惠美》34万张,王力宏最畅销的一张是2005年《心中的日月》卖了18万。 不过,对于陶喆这个级别的创作人来说只谈销量不谈质量似乎是耍流氓,我们摊开曲目单聊聊质量。 专辑以“荣耀颂”(doxology)开篇,空灵舒缓的音乐作为底色,身为基督徒的陶喆似乎是在向上帝祷告,“但愿荣耀归于父、子、圣灵,父、子、圣灵,起初这样,现在这样,以后也这样,永无穷尽” 圣音止,《找自己》的急促的前奏紧接而来。雷声、雨点声、键盘鼓点声,加一点想象力你甚至能听到内心的呐喊声:“哗啦啦啦啦啦天在下雨,哗啦啦啦啦啦云在哭泣,哗啦啦啦啦啦滴入我的心 ”用形声词“哗啦啦啦”来表达“久旱逢甘霖”雨落下时的畅快,让内心积蓄已久憋闷感得以发泄,有意思的是副歌部分并不是金属嘶吼而是很商业的旋律,朗朗上口,甚至有那么一点点动感和振奋人心。他像个叛逆少年一样唱“挤在公车像个沙丁鱼,上班下班每天是规律”“爸爸妈妈彼此没有爱”这像极了后来唱着《爸,我回来了》的周杰伦,他们不是当事人却又无法置身事外,他们以音乐为矛企图刺破现实中的不堪,看似很随意的歌词却让成人世界里的诸多无奈和难言之隐呼之欲出。这次陶喆没有继续让R&B成为第一主打,而是选择了modern Rock,直译过来叫“现代摇滚”。本可以靠R&B教父之名号重复一下自己,混混销量恰饭养老,却偏偏选了一条当年少有主流歌手会选的路——推翻乐评人和歌迷对自己的定位。这里说三个红极一时却沉迷于舒适圈的歌手,他们几乎与陶喆同期走红:任贤齐、张信哲、张宇。 同名主打《I’m OK》,配合表情凝重的封面,hard rock+国乐的另类搭配,用先抑后扬的路数在晦暗的铺陈中怒吼给听众:我很OK,即便是我很不OK也请离我远一点!闲人勿近,非诚勿扰!《OK》和《王8蛋》的主题一脉相承,后者可以说是陶喆在首专埋下的彩蛋,前者则是旗帜鲜明的扛起摇滚大旗撕掉R&B假面。再结合后面的《黑柳》和《鬼》来看,老陶很喜欢平地一声雷的金属唱法或者是Alternative Rock,说他是浸淫摇滚多年的老炮也不为过。一直到09年的摇滚专辑《六九乐章》,陶喆的“rock宇宙”算是一点点铺陈完成。 和《爱很简单》一样经典到街知巷闻的《小镇姑娘》是一首叙事歌,华语歌曲里用一首歌的篇幅写一段故事或者一个人一件事的不多。陶喆在一次访问里提到过这首歌的内容,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镇出来的姑娘,到大城市打拼陷入花花世界,既新奇又迷茫,和《找自己》一样主题依然是“迷失”。这首歌的奇妙之处就是浓浓的复古蓝调味代入感极强,不管你是男是女总能找到相对应的角色并引发共鸣。 在《同名》里就已经玩的炉火纯青的acappella版《望春风》迎来了2.0版本《夜来香》。这首诞生于1944年的民国老歌是争议人物李香兰的作品,它被誉为中国流行歌曲早期代表作之一。无论是原唱还是邓丽君翻唱版本都逃离不掉老上海那股靡靡之味,老陶用纯人声做乐器,把人和曲、词彻底打碎揉成一体,加一点soul的味道,塑造出来的感觉真就像是从灵魂里抒发而来的,并直击听者的灵魂。从《望春风》、《夜来香》到《月亮代表谁的心》、《苏三说》、《忘不了》老陶一直在身体力行的向年轻一代推广老歌,所谓的“中国风”或者说“中国味”一直是他游走在各类曲风中特有的坚持,这或许是祖籍江南的他对自我身份的念念不忘,而十几二十年之后它们被奉为经典便是一个音乐人保持初心的必有回响。 融合了电子、Funk和disco曲风的《angeline》是老陶为数不多的舞曲作品,仅仅是在后期的《play》里嗅到了一丝相同气味。老陶的音乐作品总是有师承关系,比如谐谑恶趣味的《马戏团》之于《宫保鸡丁》和《my anata》,《爱是个什么东西》之于《祝你幸福》等等。 三首R&B作品《天天》、《说走就走》、《普通朋友》在往后的二十几年时光里被分成了经典、好听、遗忘三个档位。《普通朋友》是陶喆非常擅长的吉他民谣小调+R&B唱腔+高音,三位一体,典型的陶氏经典卖相。《天天》在2003年的《乐之路》里被重新编曲,焕然新生,避免了芭拉歌曲的厄运。《说走就走》完全商业化口水歌编曲走向,钢琴铺陈,高潮的煽情部分由大编制+和声来完成。不是不好听,只是生不逢时。 说唱作品《不一样》是后期买了原版cd才听到的歌曲,初听确实惊讶。题材敏感,算是老陶最露骨的一首歌,这么纯粹的rap在其音乐生涯里实属罕见。 最后的《Amen》与《doxology》首尾呼应,可以理解成说唱专辑的into和Outro,完成了概念上的起承转合。 这张被歌迷亲切的称作“灰专”或者“黄专”的《OK》和“蓝专”《同名》、“黑专”《黑柳》一起成为了陶喆的第一道难以逾越的巅峰,更是华语乐坛少人能攀登到的高地。二十几年后的今天再听,它没有蓝专那么纯粹,没有黑专那么直击内心,但它足够花哨,炫目。它就像一桌大餐,琳琅满目的美食任由你选。它让你看到老陶对音乐毫无节制的热爱,它火花四溅,技巧泛滥,它是老陶在摇滚路上的一颗垫脚石一个投名状,它是华语乐坛里如何创作出一张“融贯东西、海纳百川”的唱片的模板。在周杰伦还是个录音室里的自闭小哥,王力宏兜兜转转去了索尼继续做优质偶像,四大天王唱罢谢霆锋登场之际,因为《OK》的诞生华语乐坛整整往前迈了一大步,结合后面的《黑柳》《太平》来看这却只是陶喆个人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