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精神样本中的一份声学纹理 —— 记录一支英国摇滚乐队Bark Psychosis
1986年,Bark Psychosis乐队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的斯纳雷斯布鲁克(Snaresbrook)成立,当时乐队成员年龄都很小,最小的成员 Graham Sutton才14岁(主创)。这支乐队的名字Bark Psychosis常被国内译为狂犬症,也有人称其为疯狗。乐队当时在英国东伦敦的实验音乐舞台上崭露头角,初期创作仅使用四轨录音机和鼓机。1988年,乐队终日呆在距离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以东一英里的圣约翰教堂内的地下室排练,这座尖塔建筑是一所在二战时期被德军轰炸机的硝烟遮蔽过天空的、阴森气息浓烈的旧世界的庇护所,其地下室为害怕的人们提供夜间保护。室内的白色砖墙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变迁已经布满了脏污,地毯也淤积了很厚的霉菌,而Bark Psychosis乐队就在这种环境里工作,地下室的光源仅靠乐队的器材发出的微光和走廊上老式的带状照明设备,在近乎漆黑中,乐队将扩音器安置在房间的四个角落里,墙壁上嵌入了鼓,他们在创作时发出的巨大声响都通过回声从教堂塔尖散播到街道上,当时在路上经过的普通人都能听到这支有着复杂声响创作理念的乐队的演奏声音,然而,他们的音乐回声将从此往后持续数百年,留给那些耳朵挑剔,懂得欣赏的人去接触。
Sutton最早的记忆是从3岁开始,那时他就对古典音乐大师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套房 》中的地狱之舞的声音着迷,他会将头放在扬声器上倾听音乐里传出的响动,独自摆弄唱机指针、使用磁带录音机搞出一些小名堂,发明自己的声音剧。1983年,Graham Sutton和 John Ling在沃尔瑟姆斯托(Walthamstow)的一所私立学校成为同班同学。在1988年,Sutton因为抽烟而被学校开除,John Ling也退了学。之后两人开始玩一种老式的录音设备Portastudio和TR606鼓机,当时他们的偶像是Napalm Death,Swans、 Miles Davis、Nick Drake、John Martyn、Kraftwerk、Butthole Surfers和Big Black,年龄不大,音乐口味却早熟。随后Sutton搬到了 Edgware的一家残疾人护理宿舍,尽情跟随Swans、Sonic Youth之类的乐队到处巡演搭便车。 Mark Simnett就是在此时Sutton与Ling相遇的,Sutton与Ling在一家唱片店留下了字条,而Mark Simnett很幸运地捡到了它,即使Simnett的女友和姐姐都劝他不要和那两个年龄太小可能还不够成熟的小孩子一起玩乐队,但Simnett的直觉告诉他,这两个小孩很适合和他组乐队。Simnett将俩小孩带到了圣约翰教堂的地下室,他们说服牧师让自己的乐队可以在那儿排练。1988年,排练、创作、编辑声响素材、学习键盘演奏和数字采样,接下来就是参加一些冷门且小众的音乐会。正是在一场演出中,刚从一家杂志社演变为独立唱片公司的Cheree Records的两名制作人发现了这支乐队的特点,他们向乐队提出了邀请,希望可以为他们制作一张唱片。1989年,乐队创作的一曲Clawhammer(羊角锤)出现在了一张7英寸的合辑唱片<Cheree Presents: CHEREE F5>中,专辑一共三首歌,分别来自三支乐队:Spacemen 3、Bark Psychosis和Fury Things。但Sutton后来在接受美国一本名为《奥德里日记》(Audrie’s Diary)杂志采访时对羊角锤这首歌直言不讳:“这是垃圾。它不值得印在那块该死的塑料上,因为它听起来像屎"。
Bark Psychosis受到很多先驱乐队的影响,比如Joy Division、Swans、Cocteau Twins、Nick Cave&The Bad Seeds、Dead Can Dance、Napalm Death、Sonic Youth、Big Black,Talk Talk,Butthole Surfers、A.R.Kane和My Bloody Valentine。70年代末期以Joy Division(快乐分裂)乐队为代表的后朋克音乐开始大行其道,乐队主唱Ian Curtis总是在舞台上像疯人一样抽搐,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扭曲的身体,极端冷酷的嗓子加上令听者心生恐惧的机械般的摇滚节奏,使得他们成为新音乐风格的祖师级人物。而诞生于80年代的Swans乐队更进一步,有比Joy Division更加夸张大胆的音乐主题,常常在性欲、死亡的音乐主题下无尽沉沦。Bark Psychosis的音乐中那些浓得化不开的黑暗蒸汽直接从Joy Division和Swans身上承袭,但在听觉上他们又要比前辈的音乐柔软。从性格上看,这支乐队的各个成员性格孤僻、脆弱、敏感,音乐格调清高,听起来要比任何一支狂躁的后朋克乐队在表达上更加精致得体,他们衣着朴实,神情木讷,没有夸张发型,只一心探索音乐的朝向。跟Joy Division差不多同一时间出现的梦幻流行乐队Cocteau Twins因为其鹤立鸡群的演奏技巧和人声,使Bark Psychosis认识到混响、延迟、回声和吉他效果器可以叠加一种摄人心魄的阴氲氛围,使人犹如置身仙境。但给予乐队最直接影响的是A.R.Kane和My Bloody Valentine,前者做出的音乐听起来像是粗糙的低保真风格,显得廉价而生硬,加上背书一般的人声,却塑造出一种懒散、潦倒、落魄的音乐气质,Bark Psychosis将这种风格改造成适合自己乐队表达主题的人声实验,起点缀作用的爵士乐和淡然的男声,这些灵感就是来源于A.R.Kane乐队,有兴趣的可以听一下该乐队的Tiny Little Drop of Perfumed Time这首歌,很容易听出Bark Psychosis的一点味道。而My Bloody Valentine则影响Bark Psychosis在吉他噪音方面所做的尝试。
Bark Psychosis是彻底厌世的城市游魂,极度敏感且洁身自好。在他们的音乐里,几乎没有玩世不恭的味道,而是采用一些可以轻易唤起人们美好感觉的合成器音效。那些低沉的男声恰似一个身处黑暗中的人在质问虚无。由于这些音乐营造了一个又一个极其精妙的精神世界,而且歌曲中通常都会加入几句简约的人声,人声忽隐忽现,歌词抽象难解。当一个人开始疑惑生命的时候,他可能企图表达他自己的真实感受,但他却欲辨忘言,不善辞令。乐队仅设计了几句简单到极致的歌词,利用音乐氛围就很自然地将这种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在乐队早期的实验中,其实人声仅是音乐中的一个不起眼的陪衬,若隐若现。但乐队仍旧为人声部分的表现仔细做了处理,我们可以在blue、nothing feels、i know、bloodrush等歌曲里发现人声部分特别迷幻,就像你在半梦半醒间有人在你耳边轻声细语,你能感受到剥离了现代工业发明物之后的那个失去逻辑、没有规则、飘忽而又迷蒙的梦境,甚至能听见夜风从你脸庞轻呼而过时的声音。Bark Psychosis的音乐具有立体而富有层次的空间感,在他们的音乐世界里,人声、歌词、氛围这三者已经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仅这一点,就已经达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峰,从歌词的考究到对夜晚氛围的模拟都极为精彩,这只能说明乐队创作者有着高人一等的对人性、对情感的理解力。
1990年春季发行的单曲唱片<All Different Things>中,低语的人声、透着迷惘情绪的吉他声,以及朦胧的钢琴声,已经预示了这支乐队今后的风格走向。这首歌冷漠而克制,寥寥几句人声随着演奏接近高潮时渲染出一个虚弱的人从暗自颓废到情绪激烈的过程转变,创作者用真情实感勾勒了一个颓丧而又破碎的青年灵魂。1990年的《Nothing Feels》中,吉他独奏在黑暗中兀自闪着一长串的光芒,人声显得越加温婉而消沉,这种特别的风格使乐队悄然成为英国当时最具有独创性的现场乐队之一。他们的音乐不似任何已经成形的摇滚乐。他们不喜欢以往摇滚乐中循规蹈矩、热烈高调或自鸣得意的东西,真正令他们关注的是放弃摇滚乐的传统结构,借用低调音乐表达人的沉默和听觉上的空间感,创造出一种非常私人化和真实的空间体验,为此必须研究乐器和发声之间的细微差别,以便做出具有表现力的声响厚度来达到听觉上的完满。
1991年,乐队结束了和Cheree公司的录音合同,转投另一家另类唱片公司3rd Stone。1991年,该公司因为发行了乐队的EP专辑《Manman》而受到追捧,这首歌采用了EDM和电子音效混剪的技术,更加模糊失真的人声、散发焦灼气息的吉他、浓厚的哥特式氛围和强烈到令人毛骨悚然的阴暗节奏使乐队享受到来自各界的赞誉,戴上耳机开大音量,唯有快速到可以击碎心脏的鼓击声,乐队以此来展现这个徒具外形,实则是阴森地狱的现实世界。乐队的叛逆因子正如Sutton所言,我们只想做一支永远不会重复的、带有实验气息的、质量上层的精彩音乐,我们希望自己的表达可以冲击到那些普通人的心灵,并且嘲笑人们对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的偏见。
1992年,发行的《Scum》再次让乐队受到音乐界的肯定,整首曲子长达21:15秒,是在乐队自己的家里——圣约翰教堂内的地下室完成的。这首歌是一场完全的即兴演奏,目的是表达一种不祥的氛围和人的矛盾和焦虑。音乐刚一响起就是一堆电子杂音,像是一个人正沉浸在缥缈无边的精神世界里,接着管风琴在倏忽间拉响,提示独居者半梦半醒处于枯燥的安宁之中。鼓声听上去非常遥远,与随后出现的宗教喧闹声形成鲜明对比,人声处于平静,而鼓声却在暗地不断敲击,随后一片拖长的工业噪音突然刺入耳膜,预示心慌和烦闷。噪音像拉警报般越拉越响,直到这个人被外界的嘈杂彻底唤醒。噪音里夹杂着发出怪异尖叫的小号、凌乱而颓丧的爵士鼓节奏、思维紊乱的吉他,重复循环这个过程,直到几滴钢琴声出现才使得整个冷酷的曲子开始有了一丝人性的暖意,但钢琴声没出现几秒又被机械噪音淹没,人的焦虑却并未终止。乐队的初衷是运用少量的爵士和弦、懒散的鼓击、噪音吉他、沉闷的人声,点缀细节的钢琴,数字声音拼贴与合成器环境音效对空间感进行大胆实验。在音乐进行到接近8分钟时,出现了一些模糊喧闹的人声,这些声音片段来自_乐队在地下室演奏的当天夜晚,有一个五旬节日的宗教聚会正在教堂里举行,乐队成员拿着录音机偷偷跑到门口,录下了这段喧闹声并放在了《Scum》这首歌里。
1992年11月,乐队制作了名为《Hex》(16进制)的全长专辑。唱片封套是一张带有自然风景的城市边缘景观,这幅画面告诉你,抬头望向那夜晚中的天空,像一块黑色的帷幕,或许是夜风吹散了星星的踪迹,将这块幕布擦洗得发蓝。纵然远处的霓虹光线照亮了夜空,但路边街灯昏沉,嗅无生息,整座城市也正在睡梦中游离。乐队用音乐把自己困在无尽的夜晚里,构筑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在这些场景中,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的物质仅仅只是无用的摆设,Bark Psychosis的唱片封套诸如:街边的人造灯光、廉价旅馆里永远空闪的电视画面、沉默的高速公路、一扇关闭的木门,恰如归隐的人对这个表象世界决然的拒绝。专辑录音分批次在教堂地下室和其他伦敦区域完成。这张专辑延续了《Scum》对环境声响的实验,大量拼贴了来自圣约翰教堂内的自然声响。主题同样是表现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里后现代人类的精神危机。乐队采用了摇滚乐作为叙事氛围的的引子,掺杂了管弦乐,而不是传统摇滚乐的吉他riff与动力和弦。丰富的电子采样和声学纹理,加上摇滚电吉他、钢琴和弦乐四重奏,由此实验出一种特别而富于变化的声响,是一张高水准且含有诗意的音乐唱片。乐队为了这张精心准备的《Hex》专辑,还邀请了Duke String Quartet(杜克弦乐四重奏)乐队和电颤琴演奏家Pete Beresford(皮特·贝雷斯福德),Pete曾经是战争时期的爵士摇摆乐演奏家,这为新唱片注入了一些有趣的声响氛围。专辑制作完成后,乐队组织了四重奏在伦敦罗尼爵士乐俱乐部(concert at Ronnie Scott's jazz club)进行了一场精致而完美的音乐会。之后发行了一张单曲唱片<A Street Scene>,一张EP<blue>。
乐队主创Sutton在接受《Weedbus fanzine》(杂草客车杂志)访谈时说,我们希望能在音乐里渲染来源于自然界的真实录音声效,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摆弄采样器,因为我对纯粹的声响感兴趣。如果一列火车掉下悬崖,那种不可预测的声学应该被真实记录下来,而非全部动用乏味的程式化的电脑模拟技术来实现。作为低调音乐的乐迷,我能听懂Sutton的话,他的意思是Bark Psychosis乐队所追求的这种手法并非只是我们看到的那样仅仅是做了一个现场录音,你在录制这些响动的同时,你也捕捉到了来自真实的生活氛围,它给你一种基于现实却又脱离其中的感性体验。
1993年12月,乐队成员Daniel Gish宣布离职,随后的一首歌<Big Shot>则由余下三个成员共同完成,1994年1月另一个成员John Ling因为无法忍受Sutton对于音乐的固执己见而选择分道扬镳,但Sutton表示他会为了他的信仰竭尽全力。到此乐队成员只剩下Mark Simnett和Graham Sutton 。同年,新成员Daniel Gish以客座身份加入乐队并参与了巡演。
事实上,这张名为《Hex》的唱片在商业上并未取得成功,其中一曲——Absent Friend,口味清淡,管风琴穿插期间,但迷蒙气息仍旧如一。描述了一名不愿意对生活做出妥协,不愿意猜忌他人,心情苦闷,嘲讽社会的青年人。爱时,人是太阳,看见一切,照彻万物。不爱时,人是灰暗的居室,燃着一盏昏暗的灯。信时,人是万物,包容一切,心境开朗。猜忌时,人是魔鬼,摧毁别人,糟蹋希望……另外还有一曲纯氛围作品——pendulum man(钟摆人),这首曲子完全舍弃了人声,只保留了一片深重的黑夜,万籁俱寂下宇宙万物一切介质已经沉睡不醒,漫天辰星发出暗淡的弱光,夜风不停地吹过这片无人的街景,充盈脑内的音符描述着高速运转的工业社会下冷漠城市的荒芜景象。创作者哥几个年纪不大,可能还是处男,却用音乐告诉你,褪去浮华矫饰后,人不过是一贫如洗。这类具有大自然广博深邃的氛围后来发展到了后摇滚音乐、钢琴氛围、新世纪音乐、佛教冥想、瑜伽修行类音乐、俱乐部电子舞曲中。虽然口碑不佳,但英国乐评家Simon Reynolds(西蒙·雷诺兹)在摇滚音乐杂志《Mojo》上对这张专辑赞不绝口,他用了后现代摇滚一词来给Bark Psychosis的音乐风格进行准确定位。随后,这位乐评人在1994年5月刊的音乐杂志《Wire》上进一步阐述了后现代摇滚的理念。于是,post rock一词在发达国家开始广泛传播,并成为90年代音乐批评家常常挂在嘴边的术语和派别。后现代摇滚是一种彻底抛弃人声,颠覆传统摇滚乐,只用鼓、吉他和贝斯来完成对某事某物某种情感的叙事,后摇滚音乐通常会由开初的沉静走向噪音爆炸,到高潮部分会制造出层层巨大的噪音音墙,和美丽动人的空间氛围。而Bark Psychosis恰恰是这一音乐风格的开创者。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实验音乐和后摇滚的先驱乐队,因为这个光环,使得乐队这张在当年销量不佳的《Hex》专辑在随后的每一年里都有后续的摇滚乐迷买单,毫无疑问,<hex>是90年代的杰作,当代音乐的典范,为后人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灵感的伟大专辑。
1994年,新的EP专辑《blue》发行,在这张专辑中,电子成分占了很大的比重,整体氛围不再似以往那般昏沉,但仍旧保留了黑夜气息,听上去更像是电子舞曲流行乐队new order(新秩序)的风格。专辑第二曲Hex采取了重新混编,音乐里大概有长达3分多钟可以把听者耳膜刺破的电子噪音,经过乐队精心编排修饰后,这些振聋发聩的噪音在肆意发泄之后温顺而轻柔地融进了键盘、吉他和喇叭描绘出的大地的静默之中,最后留给听者的只是一片荒芜的音响氛围。
在之后的日子里,Sutton对乐队音乐的走向思考得越加深入。他企图将乐队的音乐风格引向电子编程、数字排序和丛林碎拍舞曲(jungle breakbeats)的方向,但Simnett不赞同他的想法,乐队的发展因此陷入僵局。1994年4月,在一次莫斯科音乐节(Britronica Festival)巡演过后,Simnett辞职了。至此,Bark Psychosis只剩主创Graham Sutton 一人在苦苦支撑他个人的音乐理想。Simnett在2000年的时候以乐队成员的身份出现在后摇滚乐队Yellow6里,他还为Porcupine Tree(豪猪树)乐队制作了一些惊世骇俗的作品。而Daniel Gish离队后又和Sutton重聚过一次,以玩票性质录制了几首drum and bass(鼓和贝斯)风格的歌曲。
2000年后,Bark Psychosis已经名存实亡,而主创Sutton将自己一头扎进鼓和贝斯的音乐之中不能自拔。1994年是Bark Psychosis最后的辉煌,3rd Stone重新收集了他们早期的作品,汇编成一张名为《Independency》的专辑。里面有一曲木吉他伴奏的杰作——i know。记得有一次过年,我没有回家,一个人在呆酒吧加班,客人稀落,三三两两围在圆桌旁低语,香烟四处弥漫,经过无聊的一夜。打烊后关上门走到街上,夜色黯然,焰火早已熄灭,偶尔能听到零星几点鞭炮声在寂静中炸响,我带着个破耳机到处乱逛,听着Bark Psychosis,边走边观望这条业已冷清的繁华街道,路灯昏黄的光线印着寥落的人影,当i know这首曲子响起时,我就感到像一阵清冷的风刮过脸庞,人声如梦似幻,曲子令人着迷……
1997年,3rd Stone再次将他们早期的音乐集结到一张名为《game over》的专辑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张唱片里有一曲名为Three Girl Rhumba(三个伦巴女孩)的单曲是乐队翻自Wire tribute乐队的作品。还有一首表达躁狂主题的曲子,这首歌叫做murder city(谋杀城市),这首歌令我恍然间似乎听到中国办丧时道士敲打乐器的声音,这首作品昭示了正直的个人与虚假的现实世界没有一丝妥协的余地,音乐驱动着人的本能狂暴,轰鸣的吉他噪音发狂般咆哮,突然闪现的暴躁音墙砸向了这个锈迹衰败的世界,我们在凌晨悲伤的街道上行走,没有声音,可能那一切都只是来自内心的荒凉。如果你的耳朵够灵敏,你还可以在结尾处(8:38秒左右)很清晰地听到来自地狱的集体哭丧声。
2004年,Bark Psychosis重组成员,阵容包括前Talk Talk的鼓手Lee Harris取代了前成员Simnett的位置,乐队在这一年发行了全新专辑《///Codename: Dustsucker on Fire》(代号:着火的吸尘器)),这张专辑不像乐队以往的作品那样具有统一的和谐与美感、重视人物精神的飘忽状态与周遭环境的融洽,而是加重了人声实验,探索在睡梦里人声的呢喃或梦呓在旋律架构下所能达到的新的可能性。在音乐中大部分男声全被模糊处理,巧妙地使听者游走在现实与虚幻之间,与其说歌者在唱,还不如说他是在念,带着一种麻木而疏离的情绪,与观众保持着微妙的间距,孤独地念叨着一些不被世人所理解的诗一般的句子。窦唯在中国民乐的实验上屡次尝试效仿这张唱片,比如他在2011年出版发行的《口音》专辑就模仿了Bark Psychosis的人声处理技术,将歌者的咬字方式做了精心处理,以念白的方式唱出抽象语词,带动乐曲的走向。人声是一种特别的素材,运用不同的情感所发出的声音具有可塑性极强的效果。Bark Psychosis很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将一个完全颓丧厌世的人的情感集中表现在语句的发声上。整张唱片保留一小部分乐队早期的音效成果,利用颤音电吉他和小键盘制造的氛围、摇滚节奏、低频电流噪音、很纯粹的民谣原声吉他、穿插其间的酷派爵士小号和一些来自印度的古典声音素材、再配合极具后现代特色的电子音效,将触碰虚无,丧失精神力量的现代人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张唱片在当年被美国《Somewhere Cold》杂志评为年度最佳创作唱片。2005年5月,EP《400 Winters》发行,专辑三首歌曲均来自Dustsucker on Fire,乐队以解构和重组的概念对三首歌曲重新做了混音编排。2017年7月,经典唱片《Hex》的黑胶版本在Fire Records发行。此后,Sutton退居幕后担任制作人,至此完全不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
2003年,Sutton改组了新的乐队,以Boymerang为名发行了《Balance Of The Force》专辑,这张专辑偏向冷门风格,有一定的实验气息。随着成员间的不合,Bark Psychosis的美好记忆永远留在了80-90年代,如果对这类风格感兴趣,可以尝试跟踪Daniel Gish,他一直游走在各种电子舞曲和一些音乐子流派里,一些项目名称被冠以诸如dark garage(黑暗车库),dreamhouse(梦之家),和night music(夜音乐)等等名称,而且相当偏门,互联网上也很难找到其踪迹。1994年,Sutton与Talk Talk乐队的前成员Lee Harris组建了另一支实验乐队O.rang,发行过一张怪异的电子唱片《Herd Of Instinct》(本能)。Sutton还为很多著名的流行摇滚乐队如The Veils、Delays、Snowpony、Coldharbourstores,British Sea Power,Pellumair、Anjali Bhatia、Goldie,Brakes,Mansun,Stephen Simmonds、Ed Rush,Collapsed Lung,Ultramarine、Wagon ChristJarvis Cocker、Mandalay、Metallica等等做过单混音、贡献乐曲编程技术等。
在中国,对Bark Psychosis的音乐极度着迷的音乐人非窦唯莫属。窦唯曾屡次三番在访谈节目中提到这支英伦乐队的名字。1992年窦唯接触到Bark Psychosis,当他首次听到如此梦幻的风格时就非常感动。他照著唱片封面画了一幅油画(窦唯擅长彩铅、水彩和蜡笔画)。1999年,窦唯发表了<幻听>,这张唱片具有Bark Psychosis的高贵气质,专辑中吉他音色超凡脱俗,西方梦幻流行乐的特点悉数呈现在听者眼前,宛如在暗处展开的仙境,唯有第一首曲子——幻听,描写的是现代城市夜景(Bark Psychosis的典型特征),听这首曲子可以想象你正坐在车上游览灯红酒绿的城市夜景。当年,窦唯和乐队还排练了<hex>的整张专辑,在北京爵士乐酒吧CD cafe演出,以此向远在英国的Bark Psychosis致敬。窦唯和Bark Psychosis的共同点在于对利用乐器的张力以及使用方法上的研究对人的精神空间进行探索,并且他们都极端厌世,一路绝尘向遁隐的方向而去。
在Game Over这种唱片里,有一曲名为bloodrush(嗜血)的歌,这首歌对我意义非凡,从我第一次接触到这首歌开始,我就被它展现出来的情感所击中,这是一首可以深深打动人心的作品。乐队一开始就非常成功地描摹出了深夜城市里浓厚的黑暗与寂静这样的主题,吉他音色显得非常破碎而迷离,电影感极强,仅用了几个极其简约的音律就勾勒出了一幅深夜无人的街道和个人的精神世界。在人声的处理上,你可以听到主唱不停重复的像是哲学诗一样晦涩的语词,音乐里的主角对人性抱有一种荒诞感,整座城市只是让人感到阴沉、恐惧和无力。人声显得质朴、内敛、脆弱和恍惚。Bark Psychosis制造的每个音符都在不经意间流动着孤僻的意境,是经历过被空虚城市吞噬后所尚存的余温,是扯开一切虚假所流露出的人生而寂寞的真实。在这个极端悲观厌世的空间里,孤独者一个人在深夜街道上漫无目的地游荡,而整个世界像被洗劫一空般静谧,阴影下散落着几近于死灭的音符,充满幻灭感的鼓击声,懒散的吉他撩拨,无不在刻画黑夜和游魂的故事。那感觉就像一个人在雾气弥漫的梦中不着边际的游荡,爵士小号声阴冷凄清伴着低迷的贝斯铺展出一种幽静而荒凉的氛围。
能对Bark Psychosis的音乐感同身受的人,也许都曾经在深夜里体会过一种外人无法察觉到的感情,我记得在我18岁的时候,某一天夜晚,我和几个同学第一次在重庆渝中区游荡,CBD区域是一片霓虹闪烁的城市夜景。那夜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在凌晨时分,我们又在长江大桥上踢易拉罐,大桥对面是一堆巨形建筑,我就站在对面望着那一栋栋密集到不透风的摩天楼。我只是望着这些灰色的建筑走神,那时我就在想,对面的楼房是一堆工业社会盛产的钢铁怪兽,无论它们怎样发达,我都很清楚,它们不属于我。就像儿时做过的梦,我起床撒尿时透过窗户看向夜空,在我面前突然耸立起一座现代化的工厂,灯火将整座工厂照射得发出橙色光芒,机械运作时发出巨大的噪音响彻夜空,而我只是对人类和人性这一事物感到荒诞和恐惧。在大桥上,我又一次遭遇了类似的情景,眼前的繁华、商品制造,汽车飞机,电磁波、原子弹,它们对于人,只是一种陌生,我像是被抛弃在人类社会之外独立存在的个体,那份低落的心情久久不能散去。后来在云南昆明凤凰城,我一个人背个包在凌晨两点到处乱逛,满脸长满可疑脏污的妓女走过来和我搭讪,远处的可口可乐灯箱广告闪烁着朦胧的光,而我又再一次体会到那份不容于世的悸动。就像我才几个月大的时候被大人抱去成都乐山看大佛,湖面上吹起了风,当时我感受最强烈的就是,这人间阴冷、无情。
bloodrush这首歌最巧妙的地方在于,撑起整个音乐架构的是从一开始如梦般深沉的乐器演奏+人声幻觉似地叙述,曲子在听者毫不经意间非常自然地滑向了一段重复了9次、直至将孤独者的情感推向高峰的精美编排。重点就是这段不厌其烦却不觉腻味的重复段落,这一段音乐完美地烘托出孤独者晶莹剔透的精神世界,它干净,纯粹,决绝、厌世。这首歌后半段明显带有普通流行乐的旋律,但乐队就要在这个主题上既做到有一丝流行乐的味道,又要做到排斥大众审美,尽量冲淡流行,头也不回地远离大众。后半段音乐一共重复了9次,但哪怕是循环10000次,这首歌也不会因为它藏有流行乐的甜美气息而降低乐队的阴暗格调。乐队从乐曲一开场就把一个漠然的灵魂叙述得如此贴切恰当,在乐器和人声的缓缓陈述中不留痕迹地将人的情感逐步推向高潮,在这个推进情感的过程里,器乐制造出一波又一波感人肺腑的声浪,每一件乐器都有它应该负责的部分,毫无多余。鼓声嵌在这段音乐里极其感染人,在这些鼓声里你听不到愤怒,只有在每一次重复循环的乐声中,乐手用尽了自己的情感,将真情实感都灌注到了鼓声里。合成器、吉他,贝斯和鼓在乐曲的每一次循环时,你都能捕捉到这个低泣的灵魂的胸怀中潜藏着一份凄凉和落寞。乐队精巧的构思使得听者随着乐曲的逐步推进而进入状态,前半段氛围是在培养听者的官能神经,到后半段时,听者的心已被音乐成功牵动,所以,乐队不停地重复后半段就很容易引起听者的共鸣,使人更深入乐手们的内心世界,直至音乐结尾一齐将人的痛楚完整地爆发出来。
乐队在制作这首歌时,其作曲和编曲、乐器间的演奏和整体配合都极为考究。我一直把他们的音乐称作能够缓解各种精神问题的良药,他们的大部分歌曲都偏向夜晚和宁静这样的主题,在沉静中乐队却透过器乐演奏、若隐若现的人声和具有良好治愈功能的氛围将听者的感情轻易俘获,使人的心境得以平复并为之感动。音乐行进到后半段时,就像一名脱离世界的孤独者站在某个空旷之地,眼前却突然出现一群人在燃放焰火。每个人那么热闹欢腾,唯有他自己行走在阴影里,他不看热闹,也不看人,他的视线只停留在空中飘下的烟火上,那像是他自己的思绪。他望着夜空冥思,精神膨胀,意识减弱,身体单薄,内心无望。而真实的自己不过是一个丧失感觉,封闭自我的孩子。听这一段音乐,你唯一能想象到的只能是:一贫如洗的夜空和纷乱的烟火。此刻的音乐声浪恰似焰火在夜空中炸响,爆炸后的灰尘逐渐从空中散落,漫天飘荡的火星子正在缓缓下坠,而曲子的音符也在空中散开,化作一片成熟而稳重的结晶。此时,每个人都会接近自我,清楚地看到他自己的心理残疾。随同火星一起下沉的还有自己的心灵,所有的词不达意、烦恼疾苦、满腹委屈、暴躁痛楚以及感悟到生活的了无生趣等等不平都将成为释怀与宽恕并随着越发深情的音符融化在这片凋零于夜空的光亮之中。Bark Psychosis刻画出如此独特却深刻的音效氛围,固守着那份空虚城市中的萧瑟与悲凉,那些颓靡的音乐就那样终其一生都在时间与灰烬中黯然飘荡。 它有早期newage音乐的冥想色彩,完全把一个人投入到精神世界,所有物化都被抛弃在外界作为似有若无的点缀,而音符里的主题却与外物隔着层层距离。像是在觉醒的前夜,晚风和星斗悄无声息地潜入了梦里,牵引出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情感,它永远只属于某些青年身体上最纯净的部分。 此后再没有任何一首歌能像bloodrush般将一个纯净的人的感情描绘得如此细腻柔软,将痛苦刻画得如此令人动容,对受伤的灵魂给予如此静谧而抚慰人心的关怀,对生命却又感到如此伤感的曲子。在那个值得怀念的90年代,Bark Psychosis几乎探索了当时最前卫的几种音乐类型,他们一直游走在合成器极简氛围、酸性爵士、工业噪音、后朋克、梦幻流行、先锋和实验电子的路上。而在后现代社会里,人类文化已经逐渐演变成禁锢人性的牢笼,它剥夺了人的自然天性,而这支昙花一现的乐队正是在思索并表达一种可以无限接近于后现代人类精神的音乐,创作出可以表达人类最深层次的精神空间的作品。
疯狗乐队迄今为止出版发行的唱片目录树 mini专辑和单曲唱片 EPs and singles Clawhammer 羊角锤(1988) All Different Things 所有不同的事情(1990) Nothing Feels 丧感 (1990) Manman (1991) Scum 废物(1992) Hexcerpt 六齿兽(1993 ) A Street Scene 街道精神(1994) Blue 深蓝(1994) The Black Meat 黑肉(2004) 400 Winters 400个冬季(2005)
罕见合辑 Compilations Independency 伊甸园 ( 1994 ) – compiles all EP tracks from 1988 to 1992 Game Over 游戏结束 ( 1997 ) – compiles tracks from Hex and previous EPs, plus several rarities and outtakes Replay (2004) – similar release to Game Over
正式专辑 Albums Hex 十六进制 (1994) ///Codename: Dustsucker on fire 着火的吸尘器 (2004)
乐队阵容 The Band Daniel Gish 丹尼尔.吉西 . Keyboards, Piano, Hammond . 键盘,钢琴 John Ling 约翰·灵 . Bass, Samples, Percussion . 低音,采样,打击乐 Mark Simnett 马克·辛尼特 . Drums, Percussion . 鼓,打击乐 Graham Sutton 格雷厄姆·萨顿 . Vocal, Samples, Guitar, Piano, Melodica,. 人声,样本,吉他,钢琴,旋律 Appearances on various artist compilation albums My Cheree Amour, Cheree, 1992/3 Signed Sealed & Delivered 1, Virgin, 1991 World On Edge 2, EMI, 1994 A Brief History Of Ambient 3, Virgin, 1994 A Brief History Of Ambient 4, Virgin, 1995 Ambient Extractions 1, C&S, 1995 A Taste Of Third Stone 1, Third Stone, 1996 The Big Chill: Eyelid Movies, Global Headz, 1996 Whore (Wire Tribute), WMO, 1996 Sessions Magazine, 1997 A Taste Of Third Stone 2, Third Stone, 1997 Ambient Journeys, Virgin, 1997
摇滚乐学术参考 Reference Bark Psychosis entry in Rough Guide To Music.The Green Dolphin's Poll website.1 March 2009.<音乐概论>疯狗条目.2009.3.1 The 30 best post-rock albums of all time.FACT Magazine: Transmissions from the underground. 20 April 2016.有史以来30张最佳后现代摇滚唱片.FACT杂志:地下传输.2016.4 20Post-rock pioneers Bark Psychosis reissue legendary debut album Hex"factmag.com. 6 July 2017.后现代摇滚乐先驱疯狗重新发行传奇的首张专辑<十六进制>.2017.7.6
写的太好了,谢谢你
写得真好
Mono no a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