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旧很久的久石让
有的声音和气味一样,都可以带领你倒叙回旧时光里去。
我记得17岁的那一年,连初夏都显得非常逼仄焦虑,迫在眼前的高考让所有毕业班的孩子似乎都患上某种疾症,倒计时牌更是以狰狞的面目出现在所有目之所及处。终于在一个看起来一切毫无差池的傍晚,自己就突然像是失掉了所有耐心和期待,一直盼望的未来也变得可有可无烦不甚烦起来,内心充斥着喧嚣的叫喊声,似乎连泪水都不起任何作用。
于是我逃掉了那天的晚自习,穿越过大半个城市去看海。虽然所居住岛屿的边缘就是海,却由于总是来往于市区之间,和海也总是隔着距离的。那天,空气里悬浮的闷热促使我急迫地想要大口呼吸剧烈的海风,渴望那满眼跳动的蔚蓝。我于是坐在环岛路雕塑边的木椅上,身边放着的书包里塞满等待我去填写的各类试卷,身上的白色制服也跟那些正坐在白晃晃灯光下奋笔疾书的我的同学们并无二致——他们正按既定计划大踏步前进,我却像个背叛者一样选择躲避。
那一次的擅自逃离应该是一个酝酿已久的阴谋,因为内心的情绪好似已经膨胀到再也装不下的地步,然而除了海边,这世界对我而言仿佛哪里都到达不了,剩下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坐在这里,无所顾忌的看着眼前横冲直撞的海,变幻颜色的云层,以及逐渐沉淀下来的天色——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到底有什么了不得的绝望和悲伤呢?如今的我是早已不记得少年时自己怅惘忧伤的具体理由,却能够清楚记得,那天CD PLAYER里播放的音乐,是朋友刻给我的一张久石让为宫崎骏动画电影所做的配乐精选,一共13首,包括了久石让在《天空之城》、《风之谷》、《魔女宅急便》,《幽灵公主》、《千与千寻》里面最最著名的作品。于是,13首曲目就一直在耳朵里大声重复,重复,掩盖掉煽动的潮汐声,以及内心巨大的声响。我记得那天就这样坐了很久很久,直到播放器的电池耗光,直到汹涌的内心潮汐慢慢平服下来,才终于有力气起身回家。
于是那个海边初夏的傍晚,就成了我对久石让的作品有了感动到震撼的分界点,好像抛物线的大起大落,在心情的谷底却体验到了至上的美妙。在那之前,久石让的音乐似乎只和电影产生联系,因为我正是通过宫崎骏认识到这位了不起的配乐大师,而那天之后,久石让的音乐更是与某种宁静却强大的力量联系在了一起。他的音乐最突出的特质是深沉的情感,一旦身临其中,像小说或者电影情节带来的浓厚情绪就用力的扑打过来,你脑海里似乎有一个故事,有一组画面,而实际上却是虚空,有的不过是音符带来的联想罢了。他的音乐不是最激烈,大多数作品都是饱含温柔的抒情之作,缓慢,哀伤,却又有明艳的色调。我忆起的17岁傍晚,是一个什么都不能够、什么都还不曾拥有的青葱岁月,彼时的年轻固然是珍贵美好,而在当时谁又能认识得到呢?我太渴望一场彻底的难过,于是久石让就给了我释放的出口。那些音符怎会如此忧伤呢?仿佛是谁永远失去了最刻骨铭心的爱人,每一个微小的休止符都是记忆和悼念。我为了虚构出来的爱情故事,他人的生命体历而悲悲切切,沉浸在无中生有的类似于失恋的情绪之中,之前的无名烦闷阴翳反而逐渐淡去。我进入久石让用音符建筑出的另一维空间,并为之而感动不已。眼前的海洋变成油画的远景,我的心绪并不存在于眼前的这个现实之中,它们到了很远的地方,到了永无尽头的绝境,然后遇见最深沉的忧伤——红颜白发的过往,爱和希望的失却,和生命的挥手告别。它们足够让我大哭一场,我心里想,那些旋律听起来何以哀伤如斯,却又美丽得无以复加,以至不忍中断,反复深陷。现实的忧伤开始变得无足轻重起来,之前的小情绪反而像是假的,旋律带来的感触占据了脑袋的一大半。我于是变得轻松,在一场彻底的音乐之旅或者说情绪之旅以后,一切蒙上了恍如隔世的迷雾。之前的小情绪被屏蔽掉,忧郁迅速褪色,这时候如若再听一首《龙猫》的配乐,整个世界瞬时就可以又可爱又活泼。心脏敏感地缩成小小的一团,却加速跳动频率,好像怀揣着令人兴奋的巨大秘密。后来我知道了,每次听久石让,都会不可遏制地心跳加速,只要是夜里听就会整夜整夜睡不着——而它们明明是那么安静。
17岁开始,久石让作品就一直代表能够令我心动的音乐。后来那张CD听坏了,MP3的及时出现却是更方便的让我获取到众多资源。久石让算得上是一个高产的作曲家,从宫崎骏到北野武,从电影原声到广告插曲,都可寻得他的踪影。他的作品会开始由于太多而在很多时候无法想起具体名字,但他的风格确实再好辨认不过——只要是那种让我听见便会心动的音乐气质,便是属于他的。很多乐章听久了,便会不舍得反复听,非要强迫自己隔上一段时间才能拿出来重新回顾,嘈杂的地方也绝不听,以示珍贵和郑重。所以就算旋律依然是很久很旧的,内心的感动却从来不曾消失过,反而是愈加磅礴起来。
那感动,就好像谁说的,“欢乐无穷,又悲痛欲绝,一如感情,一如生活。”
我记得17岁的那一年,连初夏都显得非常逼仄焦虑,迫在眼前的高考让所有毕业班的孩子似乎都患上某种疾症,倒计时牌更是以狰狞的面目出现在所有目之所及处。终于在一个看起来一切毫无差池的傍晚,自己就突然像是失掉了所有耐心和期待,一直盼望的未来也变得可有可无烦不甚烦起来,内心充斥着喧嚣的叫喊声,似乎连泪水都不起任何作用。
于是我逃掉了那天的晚自习,穿越过大半个城市去看海。虽然所居住岛屿的边缘就是海,却由于总是来往于市区之间,和海也总是隔着距离的。那天,空气里悬浮的闷热促使我急迫地想要大口呼吸剧烈的海风,渴望那满眼跳动的蔚蓝。我于是坐在环岛路雕塑边的木椅上,身边放着的书包里塞满等待我去填写的各类试卷,身上的白色制服也跟那些正坐在白晃晃灯光下奋笔疾书的我的同学们并无二致——他们正按既定计划大踏步前进,我却像个背叛者一样选择躲避。
那一次的擅自逃离应该是一个酝酿已久的阴谋,因为内心的情绪好似已经膨胀到再也装不下的地步,然而除了海边,这世界对我而言仿佛哪里都到达不了,剩下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坐在这里,无所顾忌的看着眼前横冲直撞的海,变幻颜色的云层,以及逐渐沉淀下来的天色——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到底有什么了不得的绝望和悲伤呢?如今的我是早已不记得少年时自己怅惘忧伤的具体理由,却能够清楚记得,那天CD PLAYER里播放的音乐,是朋友刻给我的一张久石让为宫崎骏动画电影所做的配乐精选,一共13首,包括了久石让在《天空之城》、《风之谷》、《魔女宅急便》,《幽灵公主》、《千与千寻》里面最最著名的作品。于是,13首曲目就一直在耳朵里大声重复,重复,掩盖掉煽动的潮汐声,以及内心巨大的声响。我记得那天就这样坐了很久很久,直到播放器的电池耗光,直到汹涌的内心潮汐慢慢平服下来,才终于有力气起身回家。
于是那个海边初夏的傍晚,就成了我对久石让的作品有了感动到震撼的分界点,好像抛物线的大起大落,在心情的谷底却体验到了至上的美妙。在那之前,久石让的音乐似乎只和电影产生联系,因为我正是通过宫崎骏认识到这位了不起的配乐大师,而那天之后,久石让的音乐更是与某种宁静却强大的力量联系在了一起。他的音乐最突出的特质是深沉的情感,一旦身临其中,像小说或者电影情节带来的浓厚情绪就用力的扑打过来,你脑海里似乎有一个故事,有一组画面,而实际上却是虚空,有的不过是音符带来的联想罢了。他的音乐不是最激烈,大多数作品都是饱含温柔的抒情之作,缓慢,哀伤,却又有明艳的色调。我忆起的17岁傍晚,是一个什么都不能够、什么都还不曾拥有的青葱岁月,彼时的年轻固然是珍贵美好,而在当时谁又能认识得到呢?我太渴望一场彻底的难过,于是久石让就给了我释放的出口。那些音符怎会如此忧伤呢?仿佛是谁永远失去了最刻骨铭心的爱人,每一个微小的休止符都是记忆和悼念。我为了虚构出来的爱情故事,他人的生命体历而悲悲切切,沉浸在无中生有的类似于失恋的情绪之中,之前的无名烦闷阴翳反而逐渐淡去。我进入久石让用音符建筑出的另一维空间,并为之而感动不已。眼前的海洋变成油画的远景,我的心绪并不存在于眼前的这个现实之中,它们到了很远的地方,到了永无尽头的绝境,然后遇见最深沉的忧伤——红颜白发的过往,爱和希望的失却,和生命的挥手告别。它们足够让我大哭一场,我心里想,那些旋律听起来何以哀伤如斯,却又美丽得无以复加,以至不忍中断,反复深陷。现实的忧伤开始变得无足轻重起来,之前的小情绪反而像是假的,旋律带来的感触占据了脑袋的一大半。我于是变得轻松,在一场彻底的音乐之旅或者说情绪之旅以后,一切蒙上了恍如隔世的迷雾。之前的小情绪被屏蔽掉,忧郁迅速褪色,这时候如若再听一首《龙猫》的配乐,整个世界瞬时就可以又可爱又活泼。心脏敏感地缩成小小的一团,却加速跳动频率,好像怀揣着令人兴奋的巨大秘密。后来我知道了,每次听久石让,都会不可遏制地心跳加速,只要是夜里听就会整夜整夜睡不着——而它们明明是那么安静。
17岁开始,久石让作品就一直代表能够令我心动的音乐。后来那张CD听坏了,MP3的及时出现却是更方便的让我获取到众多资源。久石让算得上是一个高产的作曲家,从宫崎骏到北野武,从电影原声到广告插曲,都可寻得他的踪影。他的作品会开始由于太多而在很多时候无法想起具体名字,但他的风格确实再好辨认不过——只要是那种让我听见便会心动的音乐气质,便是属于他的。很多乐章听久了,便会不舍得反复听,非要强迫自己隔上一段时间才能拿出来重新回顾,嘈杂的地方也绝不听,以示珍贵和郑重。所以就算旋律依然是很久很旧的,内心的感动却从来不曾消失过,反而是愈加磅礴起来。
那感动,就好像谁说的,“欢乐无穷,又悲痛欲绝,一如感情,一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