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向标038 | 崔健《飞狗》崔健的A面,已是时代的B面?
038
《飞狗》
崔健
律冻文化
综评:7.7分
1. Zzz:6分
几乎是崔健新千年后专辑中的最佳,极富现代感的制作加分太多,但这依然掩盖不了核心创作的陈旧(尤其无聊的后半张,甚至《半边天》完全在重复《末日海滩》),除了吉他riff、节奏组的贡献与制作上音色的精心建构,崔健自己在作曲和思路上的亮点和进步鲜少。这种陈旧正如其所谓坚硬、执拗的“男子气概”与一些民族主义倾向一样在这个时代显得愈发式微与腐朽,而另一方面崔健也确如上世纪困兽一般在这个时代继续近乎顾影自怜式的批判,甚至会有一些无所适从。
2. 苏丽珍:7.5分
我听《飞狗》的前一天,gaojiafeng发了新单《爱你爱到》。听到第五首《爱情量子定律》的时候,我猛然发现:崔健和gaojiafeng就是时间的A面和B面,当然也可以是C面和D面。
同样身处数字平原,有的人会“解构流行”,有的人还在用布鲁斯去表达最细微的、难以言说的情绪。如果gaojiafeng是过度浪漫,崔健就是浪漫本身。抬着二十年前的旗帜,温柔地踩在你的胸膛上,用沙哑的声音低语着:你和时间纠缠到永远。
我突然想,音乐人是否能分成两种:尝试与时间和解的、还在与时间纠缠的。我不愿再去重复“我们的流行乐应该容得下更多gaojiafeng”这样的废话,但还能听到崔健的新歌,实在是太好了。
3. JoeZhan:8分
音乐上在《光冻》有着或多或少流行企图心的慢板歌谣基础上,部分回到了九十年代《红旗下的蛋》的“prog blues”路线,鼓+电吉他+萨克斯的黄金组合带来了崔健作品中久违的能量强度。《留守者》这首旧作在词曲形式上虽然是明显的异类,但在表达主题上仍与其他作品统一:面对一直“变化快”的时代,八十年代的崔健自信地宣称“不是我不明白”,九十年代的崔健强调这共识“我们共同面对着同一个现实”, 但现在他面对“数字世界大草原”中的“另一个空间”和“时间的B面”只剩下了时而顽固的“老子根本没变”和时而颓唐的“我已画地为牢”。这也是首尾两作有趣的原因:《飞狗》语焉不详的“逆天行走”和《继续》中的“天空压下来”虽然展现出了同样的自我矛盾,但看到崔健再次“动起来”总是件给人安全感的事——无论这种安全感是多么地局限于偶像性和符号意义。
4. Ziggy:8.1分
崔健每次出新作都让你感觉似曾相识,“就该是那个样子”,但其实每张的风格侧重都不太一样,而专辑内部的整体性还都挺统一的。这张不嗨,可能是自《解决》以来最“沉”的一张。喜欢听刘元飙萨克斯唢呐的听众(如我),在开场一曲《飞狗》过后可能要收获失望多过惊喜。但布鲁斯自有布鲁斯的嗨法,低音也可以玩出《末日海滩》末尾的那种花来。音乐水准依旧在线。词作上满是他说了多年的车轱辘话,爱情,自由,勇气,不停地起飞又总被迫落下,时常决心顶着南墙逆流而上,口号过后又往往倍感无力而迷茫(aka中国知识分子三十余年困局写照)。变化是不如从前那么话唠,更凝练比喻也更抽象。但至少还是可以述说衷肠,反正其他想说的,都已被海绵体堵上。
5. 后生阿豪:8.5分
我其实非常喜欢崔健在这张专辑里所呈现出的创作状态,充满了莫名的吸引力。如今他的音乐就好像是某部中文cult电影的插曲:阴冷,邪魅,还有浓郁的高粱酒味儿。既然这样子的电影我们因为各种原因是无法看到的,那能够在老崔的音乐中体会到相似的感官刺激,也未尝不是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崔健于我而言最大的魅力,就是总能让我百分之百信服他在歌曲里面想要表达的东西。要知道这并不简单,毕竟用当今的滤镜去审视他的歌词,颇有喜剧色彩。诸如“今天的我要放飞,明天的我爱谁谁,”“枪林弹雨我裸体,莺歌燕舞我演戏,”如果这些歌词是庞麦郎唱出来的,我会哈哈一笑,如果是汪峰唱出来的,我会哈哈大笑,但崔健唱出来,我就只能感受到他冲我阴冷的冷笑,让我不禁战栗,无论他吟唱的内容有多潇洒。
从91年的《解决》那张开始算,崔健似乎已经有30年没有在自己的正规辑的专辑封面上使用自己的头像了,直到这张《飞狗》。这是否是某种溯源精神我不知道,我唯一看到的是专辑封面上曾经被红布覆盖的双眼,现今覆盖的,是红星帽下的一片阴影。
6. 雪岭Snowii:8分
总体上比《光冻》好一些吧。《飞狗》这张专辑展示出来的崔健,就是个稍有跟不上时代、拧巴但有趣的六旬老头儿。Blues Rock放现在很多年轻乐迷眼里可能有些过时了,但这种过时中蕴含着壮心不已。
音乐性上,《飞狗》基本在崔健擅长区域内,风格有些回归《解决》的感觉。个人特色很浓烈,乐队编制还是爵士摇滚几件套,电声乐队加小号还有萨克斯,但在这张专辑里爵士元素运用得相对克制,多是点缀性质的管乐也更侧重于发挥其嘹亮的金属质感,整体更多地强调传统摇滚的硬朗。
吉他Riff和音色很抓人,鼓的稳健中不乏心思。制作上也注重强调音色的细腻和力量感。比如崔健的人声,几乎没有加混响,倒因此更有近距离诉说的贴近感力量感,器乐部分也饱满而清晰。
至于表达层面,你也许能在这张《飞狗》的主题和意象中找到许多过去的影子。崔健总爱谈论「出走」「留守」譬如《一无所有》《假行僧》,这种话题又在《留守者》中延续。同时崔健又试图谈论当代的新生事物诸如「数字草原」,但这样也更显露崔健面对难以跟上的新时代、新语言的疲乏、力不从心。不过这又何妨呢?在这个「只唱情歌」的时代,还有人在呐喊,还有人有干预现实的冲动,这本身已很可贵。
当然这张专辑还有些我觉得可以还差一口气的地方吧。比如《飞狗》本身是很棒的Blues Rock/Hard Rock,但缺少一个硬摇标配的Solo段落,歌就结束了,就一种硬了但还没高潮就结束了的感觉。8首歌的整体长度还是让我觉得稍短,开头和结尾都称得上是精彩而中间部分显得稍淡。
7. liz16:7.8分
若刻意对崔健作品序列进行阶段划分,前六张“三-二-一”的划分似乎理所应当。前三张引接且融合西洋摇滚进行本土化表达的做法为他获得了近乎“文化英雄”的赞誉,中二张则是在其兴致转为说唱音乐后的在地化探索,而距上一张十年后发行的尾一张《光冻》似乎在听众寻旧的聆听倾向中招来了形式与内容上的争议。《飞狗》则更像是一次符合听众聆听惯性的撤退或言“回归”,因此也达到了某种意义上“《光冻》B面”的效果。
在与《光冻》相近的高制作质量中,“两面”的概念甚至在封面中得到了“物体-人”或“非生命-生命”的呼应。一则以光与冰为主体,一则强调光芒自上向下在帽檐遮蔽下于眼周产生的黑暗。 “两面”于内容处,则可产生出一种近乎政治宣传般的决绝或坚定态度,也正好符合黏附于其身的文化形象。“两面”于态度或内容先后对比处,则可产生内容表达流变反映表达主体改变的分析效用。从《一无所有》的“你这就跟我走”的决然之态到《死不回头》中“你是否还要跟我走”的发问,再到《留守者》的“你说你要走/我并没有挽留”和“我已画地为牢”。此三处已可将“走-留”展现在流变轴中,并获得明晰的人物定位——以“不变”为轴心的个人-时代的关系靶标。更甚之,“变-不变”直接了当地摆在《时间的B面》中,并在此歌中得到关于时间的“自我解答”。而其中,崔健以隐喻、戏谑姿态完成了一出独角戏——其戏剧化的演唱腔调则提供了其中文演唱方式的又一范本,而这种腔调又在《兔子牛》处以同吉他互作的方式将“西北”重新找回,在酒气与土地中寻得回归之意。
若崔健、刘元、Eddie的合作已形成保质量的器乐惯性,那崔健同时间、角色乃至时代作用的“黑洞”处境则是其已感知的惯性危机。于是他“留守”在此,而“迟滞”却强硬的表达效果却在高墙的持续留存中依旧显得“有力”。“留守”之处体现为《网络处男》中的具象表达,亦在此处更新成《飞狗》中俯视姿态、概述式观察与“大人-小人”的斗争式表述。反观网络之外,崔健的观察却似乎是实时却保持距离的。他在直播中用“城门楼画像”拆解“后浪”的断代,在音乐节上用“阳光-黑暗”式警言延续着自“最后一枪”而来的刺激习惯。用近乎肉身的搏斗完成着其近乎执着的言论影响惯性,也以此无奈地刺激着观演者的“理想高潮”。以“文化英雄”的受缚之态完成着其与时代的乏力困斗。如帽上红星,在黑白之间残存些许红光;亦如海滩沙堆,惯性抵抗之态难敌时代潮风。
本期编辑:JoeZhan
欢迎关注官方账号:温带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