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向着各个领域开拓的美丽音乐,伴随着音乐同样复杂化的是一种指涉“自然”的政治实践
SOPHIE的新实验音乐在她的首张专辑之上表现出了新的形式。它美丽,而又向着各个领域延展,同时仍旧保持着她出色的制作技艺下带来的那种去方向性与latex-pop般的质感
评分:8.6/10 (Best New Music) 流派:电子(Electronic)
自2013年起,通过合成气泡音、嘈杂而破碎的高音(brash treble)、重低音和带有肿胀感(distended)而不知来由的人声,SOPHIE已开拓出了(carve out)一种能立即被辨认出的“音语”(musical vernacular)。听听她早期的单曲,诸如"Lemonade"或者"Vyzee",或许能给你带来一种有些摸不着边(同时又刺激)的体验,这是由于SOPHIE的音乐听起来像是被乳胶包覆起来的radio pop:它遵循着与统辖主流音乐相同的许多规则,但所有听上去的质感却太紧绷(taut)、太完美、太不真实。然而,在她为“It’s Okay to Cry”自导的MV中,SOPHIE现身于摄影机的镜头前,介绍着她作品里的那种“易碎性”。她自己的声音记录在了曲目里,尽管仍被计算机处理过,但听来依然像是没太大把握式地、划出了轻微的音色缺陷。终于,experimental pop里最引人入胜的一种“存在”(presences)已彻底具现化了。 SOPHIE的处女专,OIL OF EVERY PEARL’s UN-INSIDES,将能在她早先作品里听到的制作策略改造得更松弛、更弥散。较之于把紧凑的单曲串起、如2015年的PRODUCT一样,她选择了构建又释放开叙述式的张力。强拍的诸如“Ponyboy”和“Faceshopping”之类的“嬉闹曲”(romp)紧挨着被放在“It’s Okay to Cry”之后的专辑首位,让位于合成器与人声绝妙的渐强音(celestial swells)。尽管(Where)SOPHIE早期的单曲展示出了对“惜音如金”(economy)这一理念的敏锐感知和杀手般的幽默感,OIL OF EVERY PEARL’s UN-INSIDES却致力于追求超凡脱俗的美感。 专辑中最令人惊叹的曲目,“Is It Cold in the Water?”,将SOPHIE的音乐带到了一个新近探索着的领域。“I’m freezing/I’m burning/I’ve left my home(我冻僵了/我燃烧着/我离开了家),”这是个正喘息着歌唱的女高音。循环合成器和弦随着歌词逐渐增强,接着又在第一处副歌(chorus)结束时逐渐隐没。人声唱着歌曲的标题,通过一系列的定距音调延长着“cold”这个词的发声,好像它发自正站立在海洋边缘的人们,思索着他们应否跳入。这是一幅能从一支“SOPHIE式歌曲”里所构想出的迄今最清晰的画面,而它又让专辑接下来的部分由静入动。 循环的和弦继续着进入“Infatuation”,一支关于仰慕着遥远的某人的、节制(low-key)的曲子(number),只是现在它由处理过的人声而非合成器唱着音符。接着,SOPHIE在她大部分的职业生涯里所依赖的歌曲结构消解了。粗暴(abrasive)、混乱的插入“Not Okay”开启着通往下一首“Pretending”——一团长达六分钟的昏沉雾气(murk),而这迥异于SOPHIE曾经的任何曲目。它的去形式性,以及包含在结尾处的迷离、紊乱的杂音,暗示着一种原初的(primordial)生成(becoming),一处结构得以自此构建的真空。迷雾里现出了下一首歌曲的副歌,在拍掌声中兴高采烈地重复着:“Immaterial girls!/Immaterial boys!(无形的女孩!/无形的男孩!)” 从无规则的(amorphous)噪音到令人眼花缭乱的(giddy)、号召般的(rallying)喊声的过渡,这是 OIL 最令人满意的成功(moment)之一。通过能大幅灵活变调的软件所唱的自我确证般的歌词(“I can be anything I want(我可以成为我意愿的一切)”),“Immaterial”坐落在专辑的主题核心。它是Madonna歌曲的微元,在被一种新的当下语境过滤后,讲述了欲望何以塑造自我性、想要获有某些事物的意愿——比如一个性别,一个有别于出生时被分配的性别之外的性别——何以作为意愿自我实现的一个飞跃。或许这飞跃就是仅有的唯一一步。“Immaterial”以最机敏的流行歌曲所能的那般放纵欲望——通过同时迎接与挑衅它。歌曲中的人声随着不可抗拒的诱人旋律翩翩起舞,而后被扭曲成似乎不可能存在的音色,扭曲至超出其“自然”范围的、崭新而再无防备的形态。 “Immaterial”,连同专辑里长达 9 分钟的激荡式的终曲,“Whole New World / Pretend World”,共同陈述着一种愈发和谐的关乎性别、存在和自我性的构念。通过复杂化人声的自然性并破坏既定的流行乐结构,SOPHIE同样复杂化了性别所假定出的自然性,而这一直都与她的音乐密不可分。她的作品是一个意愿和冲动性居于天意和传统之上的领域(sphere)。没有什么是注定的(preordain),一切都不断涌荡着(flux)。在“Whole New World”中,当扭曲的、女性化的人声已是成为她的标志般一次一个音节地喊出歌曲的标题——“whole! new! world!”——时,这听上去几近一份宣言(manifesto),一个政治意义上的要求。它听起来就像是口号,那种你必定会在人群中喊出的口号,人群喧嚷着呼喊(clamor)自由——做你自己的自由。
By Pitchfork@Sasha Geffen on June 15th, 2018 Translated by caliionpact
Original Link: https://pitchfork.com/reviews/albums/sophie-oil-of-every-pearls-un-insi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