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朱庇特交响曲》被柴科夫斯基称为“交响音乐的奇迹之一”

《朱庇特交响曲》是莫扎特最后一部交响曲《第四十一交响曲》的别名。朱庇特是古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神,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有着堪与大自然匹敌的力量,是一种伟大的象征。至于为什么给这部交响曲取名为《朱庇特》,有种说法是: 在伦敦的一次音乐会上,为了彰显莫扎特的《第四十一交响曲》是交响曲里面最尊贵、代表了交响乐中音乐成就和情感内容最高水谁的曲子,音乐人萨洛蒙在其前面加上了“朱庇特”的标题。
而更多的人认为可能是因为这部交响曲辉煌壮观,写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尤其是第一乐章一开始就非常雄伟,大有众神之神朱庇特的气势,并位居18世纪诸交响曲之巅,所以才给这部交响曲起了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字。这部交响曲也应该是莫扎特最好的一部交响曲, 被柴科夫斯基称为“交响音乐的奇迹之一”,虽然他的作曲始终洋溢着“抑郁和精神痛苦”的情感,却写信坦言最崇拜《朱庇特交响曲》,是为了能够寻找到慰藉,乐曲展现一种“生之快乐”。音乐家葛利格更将它誉为“完美得就像上帝自己作的曲子”,因为它是对人类天性自然挥洒的最恰当的颂歌。 《朱庇特交响曲》是莫扎特发挥其作曲特色的代表作品,表现了莫扎特晚年娴熟的作曲技巧。本曲还是均衡对照的典范。 朱庇特交响曲》规模宏大,壮丽灿烂,在莫扎特众多杰出的作品中,堪称为最优秀的器乐曲作品。
三部曲中的第三首交响曲(K.551)被恰如其分地冠以“朱庇特”之名。由于朱庇特是众神之父,以风雨雷电作武器,因此这部作品也拥有超凡的力量和主宰的动势,成为这个世纪最伟大的交响曲丰碑。——摘自《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
著名已故指挥家尼古拉斯·哈农库特也曾表示:莫扎特所作的这三部交响曲就像一部完整而统一的作品。更令人敬畏和不可思议的是,《朱庇特交响曲》是在他的《第四十号交响曲》完成后15天即推出的。加上不久前完成的《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莫扎特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创作出了3部最伟大的交响曲。另外,在这段时间内,他还至少完成了另外7部作品。在之前的10年里,他只写了6部交响曲,而在这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他竟就完成了3部。
《朱庇特交响曲》 四个乐章是按照古典音乐时代传统的交响曲形式编排的。
活泼的快板(4/4拍)、F大调如歌的行板(3/4拍)、小步舞曲:稍快的快板--三重奏(3/4拍)、很快的快板(2/2拍)。作品的典型长度为33分钟。
第一乐章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素材,性情各异:从庄严(第9—23小节)到轻浅(第101—110小节);从恐惧(第81小节ff)到纤弱(第56小节ff)。这个精益求精的第一乐章创造了从幽默到智慧的巨大表情幅度,而第四乐章(ACM64)也同样如此。面对这音乐史中技术上最伟大的登峰造极的范例之一,听众无不倾心折服。在这里,一些短小的动机被塑进一张对位的网,具有无可比拟的的威力与动量。它是朱庇特式的,其绚烂与魅力是难以理解的,其卓越的技术也是无法企及的,面对它时,人们唯有叹为观止。——摘自《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C大调,4/4 拍子,奏鸣曲形式, 是一个灿烂生辉的乐章,各主题对比鲜明,为数亦多。第一主题从一开始即以总奏呈现,显得庄严而堂皇。乐章的第二主题充满了活泼的气氛,音乐形象生动。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F大调,3/4拍子,奏鸣曲形式。与其他乐章形成对照,不甚华丽,但显得庄严堂皇。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G大调转C大调,3/4拍子。
第四乐章,终曲,甚快板,C大调,2/2拍子。 整个乐章的特色是以对位手法展开的,它充分连续地应用了赋格法的技巧,完美地融合了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