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听世界

李健依然在进化,视野还更加开阔。

这张专辑在表达上犹如音乐剧般具有叙事性,又有很多乐队方式的处理,在精神层面上有深入的交流。要不说音乐诗人呢,他写的作品确实有诗的核,借景抒情,歌以咏志。
一、专辑的构成
一次性放出15首歌,每首都写了创作手记。李健的世界真是丰富,艺术家眼中看到的似乎都变得柔软而透彻。《你从天而降》《美丽生灵》歌颂了自然与动物,《玛琳娜》《带来风景的女人》描绘了美好的女性,《门》《无烟之火》讨论了哲学之思,《梅雨》《幻梦花园》《夜晚眺望金桥》代入了场景化的故事,《人群中的人》《深町小夜曲》表达了现实下的感动,还有《我唯有的你》《一切刚刚好》深深地抒情...
看李健关注的题材,多么有意思,多么有深度的人文性。

不同的题材和曲风穿插排序,前几首舒缓悠扬地娓娓道来,到《美丽生灵》逐渐加强节奏感,直到《无烟之火》达到激昂的顶峰;随后情绪逐渐回落,深沉地讲述种种感情。
所以专辑的完整性非常好,跌宕起伏又错落有致。我猜想歌曲的排序一定有李健的表达逻辑在里面,但反复研究了很久也没找到明确的规律。以三四首歌为一章节划分,主题并不递进;以意象或曲风为节点,又不完全对仗。
后来放弃找规律游戏,我猜想《无时无刻》传达的应该也有这一层意思,跳出时间的刻度,只是跟着情绪的起伏游走。
二、歌曲
整张专辑比以往的作品,更加收放自如。上一张专辑《李健》,主题相对宏大,音区更高,旋律也比较空灵浩渺。这次明显感受到接地气了,编曲与中低音的使用听起来更舒服,歌词又能用较大的时间跨度引出更深刻的思考。
《门》,就让我思考了有一个月,这也是最喜欢的一首。
从时间跨度上,第一段,一个年轻人意气风发,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却因错综复杂的人情世故感到迷惘;第二段,适应游戏规则后,创造了自己的精彩,但却被纷乱的世界关上了突破的空间;末了,他与现实妥协,达成理想与欲望的平衡。
但可能我再听下一遍,想法又会变了。

这是一首常听常新的作品,充满故事性,“梦想”“梦乡”与“门”的关系又非常微妙;同时几乎讲述了人的一生,历经一些事情后总会有新的感受。
这首歌的设计多么精妙,绵密的吉他蕴含了复杂的心事。这首歌李健摸索推敲了好几年,可以说是非常有人生智慧的作品。
其次是《人群中的人》,词写得非常精彩。
这是疫情下的创作,歌颂平凡,有强大的力量。文学上刻画了群像,主歌让他们的性格跃然纸上,非常贴近生活;副歌则层层递进,对仗的两部分,巧妙地从身份到目的。结尾充满画面感,炊烟袅袅的烟火气。

人文性极强的一首歌,疫情作为背景但主题却不会过时。歌颂平凡历来难写,这首歌先与听众拉近距离,再慢慢展开。力量何来?真实情感的歌颂。
再者是《我唯有的你》,这是李健少有讲述爱情的作品。
同样历尽人的一生,表达了一种相融以沫的爱情。但这首歌妙的地方,在于拓展性。当你代入亲情,友情,依然能产生非常强的共鸣。

没有任何狗血的东西,两个人一起前进,面对遇到的各种事情同甘共苦。这种感情,亦师亦友,亲密而深刻。
你看李健看重的是什么啊,“辨真假”“重重险滩”。爱情在他的世界早已没有什么凡俗的东西,看的视角更高更大。
再集中说说他的突破。这次李健挑战了一些以前没有过的曲风,甚至唱法。
《无烟之火》的印象非常深,这是李健前所未有的风格,接近重金属的摇滚。编曲加入管风琴,词写的意象,均带有一丝宗教色彩;唱法出现了很罕见的高音。当然突破也有不完全的地方,标准的咬字并不完全适合发问式的节奏。
《爱咋咋地》是略为古典的乐队摇滚风格,确实听起来有一丝丝奇怪;但依然写了耐人寻味的词,非常有意思。
《梅雨》是题材与曲风的共同的突破。梅雨是略显虚无的时节,需要丰富的描绘才能讲清楚;轻轻的细雨带有柔情色彩,而连绵不断又会有点心烦意乱。这首歌在词和编曲上,分别处理好了这些表达。
三、这个世界
潜水见到了蝠鲼,他写下了《美丽生灵》,我潜水后才发现副歌的旋律有多妙。
阳台落下一只海鸥,他写下了《你从天而降》,我意识到我被小动物感动时也是类似的感受。
在咖啡馆见到一位美丽女子,写下了《带来风景的女人》,我才想起来生活中的确有那么多油画般的美景。
听到喜欢的旋律,写成自己的表达《玛琳娜》《深町小夜曲》...
还有那么多经历浮浮沉沉后,总结的感受与道理,《一切刚刚好》。
他的世界有多美好啊。
小时候上美术课,老师讲梵高的《星空》。他说真实自然中并没有这么多色彩,但这些艺术家就是眼里看到了。从那开始,我才学会通过作品窥见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找到共通的东西。
这张专辑之所以这么久才写,也是在脑海中与这些作品沟通了许久。作者所倾注的心血,就是他对观众、听者想要表达的。
而李健对人文、世界的思考,有独特的价值,会学到很多。这似乎是单向的沟通,但我理解后便会化为己有,进而在其他的交流中传达出来。所以这很有趣,很微妙。
这是个复杂的世界,有很多美妙的东西。我们的感受总是片面的,幸好有这些神奇的作品,让世界变得更大了。